•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1

千年小猴妖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厌恶和心理咨询师交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23丶路亽曱

已采纳

你的心态不对啦、、、再说了,你没有看对自己,你其实不自卑,只是你有时被什么事情打击一下就感觉全世界都抛弃自己的。其实我不是很懂心理学,只读过一点点,你第一段说的应该是种效应,你把心态放开了,慢慢来,不要再想以前的事了,我想慢慢就会好的、、、、然后你有空多和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开开心心的,就会好啦。。。

厌恶和心理咨询师交流

159 评论(15)

陈709479558

最近在追美剧《老友记》,第一季第13集中,剧本调侃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剧中菲比与一位心理医生交往,她说,他算是心理医生中正常的了。然而,在与菲比的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不经意犯了职业病。 他夸奖钱德勒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同时又指出钱德勒只是在用幽默和人保持距离。 不知他和瑞秋聊了什么,只见瑞秋无法抑制地哭了起来,嘟囔着童年发生的事情。 罗斯问他,自己为什么明知前妻是女同依然和她结婚。他说,你可能有意破坏你的婚姻,也许是自信心不足,也许是让自己的妹妹莫妮卡在父母面前不那么失败。 看到莫妮卡在拼命地吃饼干,他说:“切记,那只是食物,不是爱”。 莫妮卡愤怒地说到:“我讨厌这家伙!” 每个人听到他的解释都感到愤怒,对,他说的都对。但是每个人从他口中得知真相都感到不舒服。如果你从没见过的人,能一阵见血地指出你内心深处、恐怕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想法时,你震惊,不相信,继而愤怒。 隐藏的秘密被人毫不费力地窥探揭露,仿佛自己是个透明人,自己的私人领域被侵犯,安全感被剥夺。 这种感觉我也曾经有过,他是心理咨询学这门课的老师,在省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总感觉这种人深不可测,似乎能洞察你的许多想法。上课时,我从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剧中的心理医生做了一个不当的示范,把工作情景带入生活领域。正如罗斯所说:“他就是有点太爱分析,这是他的工作”。 对于心理学我只算刚入门,许多理论和真相于我来说依然混沌一片。最初我也曾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学心理的。 最先给我带来震撼的是《教育心理学》。慈眉善目的老师,讲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还播放过一些全国班主任的教学经验视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任小艾和魏书生,我们这群已然成年的大学生坐在下面泣不成声。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 我们曾经遇见的老师常大喊着:“你们坐后三排的,离开学校也会是社会的底层渣滓”。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向周围的同学炫耀发现的另一个世界。那种知道人性的另一层面的感觉并不好受。我感觉到我曾经被残酷地对待着,也曾残忍地对待别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探究自己,渐渐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经历,重新审视着他们。懂得自己身上发生的因果,是那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有钝痛也有顿悟,有遗憾惋惜也有豁然开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学科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但是我觉得心理学做到了。 那时候,我喜欢写文章,只发在QQ空间里,其中融入心理学,这样充满治愈系的鸡汤很受欢迎。后来有一些同学,几乎都是男生,失恋了都会找我倾诉。当时我是慌张的,事实证明,当时的一丝骄傲也挺令人讨厌的。 其中,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是我室友的男朋友。他们在一起七年,对,从初一就开始早恋。高考后,双双考入不同的985高校,事实证明早恋并不一定影响成绩。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分手了。他找到我,我也像剧中的那位心理医生一样,信誓旦旦地帮他分析。他问我学心理学多久了。我说,三个星期。“这你都敢给我分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年春节期间,他是全班唯一一个带着女朋友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换了新人,我们不认识。 后来的一次自以为是的建议,让我丧失了一个朋友,也辜负了他的信任。他的女朋友在大学期间劈腿,把他甩了。这个男生在电话里哭着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揪心的疼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后来知道了,对,是那样的。 这个故事有点狗血啊,但绝对真实。我当时暗恋一个高中同学,而暗恋对象和这个男生曾经为了前面这位女生相互拉黑。当时我想,看吧,你们都眼瞎,这个女生劈腿了吧,我一点都不同情他。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高中的时候,我的暗恋对象在网上认识了这位女生,后来这个男生也加了女生的QQ。我的暗恋对象当时是暗恋这个女生的,但是被这个男生捷足先登了。暗恋对象就感觉,朋友妻不可欺啊,你抢了我的准女朋友,咱俩绝交!(我的叙述还算清楚吧) 当时我向暗恋对象表白被拒,自尊严重受损,处于厌恶异性期。他问我怎么才不痛苦,我说,要不你们之间有个缓冲期吧。我当时看了一本书,作者就是这么处理和前妻的关系的。于是,自然把这个建议甩给他了。他照做了,结果女生觉得他是在纠缠,说了很伤害他的话。没过多久,他就找我哭诉,说我的建议害了他。我当时因为被拒绝,感到很愤怒。因为上面提到的那层关系,我把愤怒情绪投射在他身上。我根本不想理他,我一个人已经兵荒马乱了,哪还管别人家的马有没有吃草。后来对他只有愤怒,然后这段友谊的小船也翻了。 后来学到或者懂得的知识更多了,人也变得沉静。我想心理咨询师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蔡康永那样的(虽然他是个主持人),温柔宽厚带有慈悲,但是也可以将自己抽离,去平静地审视发生的一切。 有一期《奇葩说》,蔡康永奇袭王嫣芸时说, “你知道苏紫紫这个事情的经历,让我们看待你的时候,其实是把你看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靠着你的口才,来我们的海选应征的人。所以,虽然那个你不喜欢的照片继续流传在网络上,它在你的人生中,依然发挥着负面的作用。可是这个故事,让别人看待你的时候,带有了一个你原本所没有的厚度。所以,它不全然是毁灭性的、负面的材料。它也带给了你一些,你后来完成别的梦想的基础。” 很多人说,心理咨询师只需要微笑点头就可以了,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能够微笑着听你说话,时而点头赞许的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除了你的心理咨询师,没有人愿意真正了解你。这样说令人感到绝望,但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野夫说: “ 本质上我们都活在各自的命途中,谁也不能彻底拯救谁。” 咨询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 “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罗杰斯 它还可以是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它还可以是 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倾向于悲观主义,却也希望在废墟上开出花来。愿你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290 评论(9)

小囡1234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想先问一下你:你为何厌恶自己?

我想,大部分人厌恶自己,是因为自己的实际情况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吧!对自己的“无能”、“一无是处”产生了极大的厌恶。

在心理学上,这是 自我认知出现了问题 。你有没有深刻的剖析过自己,明白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认知自己。找一张白纸,把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不足,悉数罗列出来,哪怕刚开始整张纸都是缺点,也不用怕!要完善自己,认清缺点就是第一步!

然后,在做一件事之前,同样找一张白纸,写明自己的目标,然后仔细想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我该怎么做?分哪几步走?写明白了,你也就明白了。

最后,可以做一些专业的智商、情商、性格等各方面的心理测试,也对自我认知有一定帮助(一定要找专业的心理学测试,不要随便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测试)。

我想,只要你能做好自我认知,那么厌恶自己、无法自我和解的情况,一定不会再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的!

你自己厌恶自已是你性格来定!因你自已想不通事,黑白不分!不自已做事是否可对,还有过去所做事敢到后回,又怕他们有对你说出你错事,你不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真事!…所你自己厌恶你自己!…我教好你最好方法知识,请你向我一样做事!请你直接面对现实生活中如上所有事,是真做错了请你改变错误!是真心实意对,你就直接把你心里真实话请你直接对我说你自己心里实话!你就会你理解你自已了,不会在厌恶你自己了!你心里会感到快乐!你就不会日夜胡思乱想思念虎了!你总是用暗恋我方法!你只有厌恶你自己月来月多厌恶你自己!我活法是对我自已心里真实话对你说实话,不骗你也不骗我自已,所以我快乐不会厌恶我自已,请你向我一样做法,你也会好未来新开始共同努力定会好起来从新开始努力加油用事实来证明一切事!…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和你接触过程中的所有人,在与外人接触时都会自然而然的参杂“表演成分”。

所以不要用看似别人的了不起去强压自己,从而导致自己信心缺失,最后到厌恶自己。

最后,找个兴趣然后提高精专这个兴趣吧,兴趣爱好会让你找到朋友,并提高信心的。

自我厌恶并不是先天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换言之,没有人天生讨厌自己。我们是在出生之后,从后来的经验中习得了讨厌自己这件事。

1. “他们都觉得我不好,我也这么认为” 社会 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中提到,人们会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使用这些话语来形成对自己的判断。

而当我们收到的大多数评价都是“差评”的时候,人们就会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认为自己就是在这些或那些方面不行、不好,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厌恶。

有时,这些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可能是针对个人的。比如从小受到高压教育,常常被指责,一遇到事情就被教育要“先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以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不顺利的情况,就会自动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是自己不好。

2.“用自我厌恶保护自己的脆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而接纳这种脆弱是十分不易的。临床心理学家Joseph Burgo认为,自我厌恶是一种应对自身脆弱的防御机制。

一方面,通过厌恶自己,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更好的掌控感。每个人都可能被讨厌,而当别人讨厌我们时,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在这样的感觉面前,我们也更加脆弱。

而此时,如果我们自己已经在他人之前厌恶自己了,这种被讨厌的感觉就会变得可控而确定。甚至会有一种“我都这么讨厌自己了,别人讨厌我也很正常”的想法在。

另一方面,因为讨厌自己,因为不认为自己值得任何好的事,我们也规避了受到伤害、暴露自身脆弱的风险。这很像是太宰治所说的:“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另外,自我厌恶的人,常常会进行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就像是脑子里有另外一个自己跑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对他们说着尖酸刻薄的话。

在与来访者的工作中发现,自我批评的背后,是人们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愤怒,以及对于自身过高的期待。

我们或许会拒绝接纳自身的局限,因为无法成为他人而愤怒,因为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人而愤怒,甚至轻视任何的不完美。

为了抵御这些感受,我们放任那个指责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来攻击我们,并且厌恶着现在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3.但自我厌恶的状态并不是完全无解的。

无法立刻喜欢自己,也没关系既然无法喜欢自己、爱自己,那么不如先不要着急去改变现状。讨厌自己的感觉很痛苦,但逼着自己立刻从自我厌恶到“爱自己”可能会适得其反。

也许你能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到:现在的你不太喜欢自己、讨厌自己,这样是可以的。

对自己的讨厌,偶尔也可以动摇一下你也许十分坚信对于自身的看法:“我就是个loser”、“我一无是处”、“都是我的错”。

不妨问问自己: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

有没有可能,别人在说“你很可爱啊”、“你真的没有那么糟”的时候,可能是看到了看到了你很可爱但你自己却没发现的那部分?

自我厌恶是我们对自己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用肯定自己的话语替代自我批评”这类方法,虽然看起来很有根治的效果,但其实就像是在让你一拳把一座大山砸碎一样,很难办到。

时不时在你讨厌自己的时候,问一句:我眼中的自己,真的就是全部的我吗?

每次一点点、一点点地摇晃一下自我厌恶的信念,这样所带来的改变可能没那么快,但它却更加可行。

必要时,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帮助自我厌恶是较为深刻的感受,往往与个人的经历有密切的关联。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接纳当前这个讨厌自己的你,在安全的环境中,与你探讨这份自我厌恶为你带来的感受和体验。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无法爱自己,别人也很难爱你,正如你厌恶自己。怎么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直面它,打败它。

一 如果是伤疤,要不就揭开它。我学会了一个词“阴影”——不能再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回忆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我无法得知题主的自我厌恶的原因是什么,但如果你真的想摆脱这种令人烦躁不堪的想法,那么你就直面它,撕开它,让它痊愈。就像中医里面的,治病要从根源开始,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真有这种情况,建议在亲人朋友的帮助下,根治它。

二 每天对自己微笑。我以前看小说的时候,特喜欢一句话“微笑,越苦越要微笑”,对自己的微笑,其实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鼓励和肯定,最好的良药是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促进大脑分泌更多的“快乐激素”,譬如多巴胺,人处于愉悦的状态下,很多问题就简单多了。

三 给自己定个目标,大目标、小目标都好。 给自己定个目标,生活工作就有了方向和奔头,你知道自己努力达到这个目标,你就可以变得更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正确的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才是最重要。

我们首先要鉴别和区分自己心中的各种亚人格,然后再与之交流,最后才能重新承认和接纳这些亚人格所代表的特质。我们不妨给自己的亚人格取名,因为名字是鉴别一种东西的最好办法。如“好发牢骚的旺妲”“愤怒的安妮”......一个简单的名字可以让每一种特质经历从第一人称(“我”)到第三人称(“她”)的转变,让我们能够用更客观、更平和的态度看待这种特质。让自己尽可能静下来,聆听内心的声音。闭上眼睛,深呼吸五次,让自己充分放松。

想象自己登上一辆公共 汽车 ,在车子中找了个座位。这次旅行是你一直向往的,所以你很兴奋。天气晴朗,公共 汽车 在行驶。你正在座位上坐着,忽然有人拍了拍你的肩膀对你说:“你好,我是你的一个亚人格,这车上所有的乘客都是你的亚人格,为什么不四处走动一下,跟大家打打招呼?”于是你站起身,开始在车里走动。

你周围是各种各样的乘客:胖得,瘦的。高的,矮的。还有不同种族和肤色,可能还有动物、怪物和外星人。有些人朝你招手,也有人躲在角落里不理你。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的样子。司机告诉你,你可以选择一个乘客陪你下车,在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不要主动去邀请某一个人,而是等到有人来邀请你,再跟她下车。

跟她一起在公园里坐下来,问对方的名字,以及所代表的特质。例如,你可以把那个代表了“焦虑”特质的人命名为“忧忧”或者其他名字。不要着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观察对方的长相和衣着,注意他的情绪和肢体动作。深呼吸,然后开口问:“你给我的礼物是什么?”收到对方的礼物后,再问:“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或者“我怎么做才能让你感到满意?”

跟对方聊一会儿后,可以问:“你还有什么东西要告诉我吗?如果对方说没有,就陪着他走回公共 汽车 那里,然后上车继续你的旅程。睁开眼睛,把你方才经历的一切用笔记录下来,再写下你的感受。至少十分钟左右。

一开始,你可能不会从对方那里得到太多的答案。不要着急,当你有了一定的练习经验之后,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练习过程选择安静的环境,给自己充足的时间。

我的方法是跑步,同时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这样在慢跑的这段时光,就是你和自己慢慢和解的最佳时光,心理学让你用一种上帝视角去看自己与周遭的联系,慢跑又在无形之中让你的身体发生变化,这样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自然会越变越好!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用俯视的眼光审视我们生活的星球:这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别人和自己都是这样子,这是我们宽容原谅的底层逻辑,因此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我对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绝对没有意见,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自己无论有怎样的缺点和不足的过去,都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是活力生活的一分子,珍惜生命、悦纳自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此以后,给自己微笑,从完成一件件小事开始,不苛求,不焦虑,淡定而从容,你一定会收获快乐,接受自己!

我认为你首先要找出厌恶自己的缘由,要肯定自己,讨厌是可以讨厌的,但是我讨厌自己什么,讨厌自己哪一点,首先要弄清楚,然后才能找到解锁的密码。

如果弄清楚了讨厌自己哪方面,在自己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再去选择面对的方法,是直面这个厌恶点让自己改正抑或是无法改正选择逃避让自己心里舒服点都可以,时间会给你一个最好的解答

与自己对话,感觉最重要!

潜意识是过去的习惯定式和被压抑的渴求的暂时容纳或永久潜藏。

关注你的感觉:潜意识不断以梦境、口误、笔误、遗忘、过失和对精神躯体疾病的转化,提醒警示你现实的冲突、一直没有平复的遗憾创伤和被压抑的渴望。

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合作。

自省、自知、自律、自强!

人生要么随波逐流,任由潜意识控制自动巡航(漂),要么勇敢的接纳自己,在自觉自律的意识控制之下乘风破浪、鸟语花香。

122 评论(11)

土豆咖喱咖啡

这可能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吧,一下子还不能接受各种生活中的变化。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也有好多时候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觉得那是自己心里的一个梦,觉得他是遥远的甜蜜。但是一旦他告诉你他喜欢你或者怎样,你一下子又没办法接受这现实,就想逃避。其实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要勇敢的去面对。你只是一下子没办法适应一些变化而已,不要想那么多,也不要刻意的给自己压力。不要自卑什么的,完全没必要,真的。你应该试着去多多和别人交流沟通,主动去交一些聊的来的朋友,待人处事什么的是要向生活学习的,多和朋友一起,真诚的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好好对待你。从别人的身上学学你缺少的东西。你说你觉得自己双重性格,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多面体,不同的时间表现不同的状况,这也很正常的,我和你说的情况就有点像,难道我也是双重性格?我可还真没想过。呵呵。所以呢,我就希望你没事不要胡思乱想,顺其自然的去看待生活,没事多和朋友在一起,多接触点人和事,对自己成长也是有好处的。没事听听歌,放松放松,看看笑话,开心开心。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和我说说,不介意的话也可以把我当个朋友。其实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呵呵。希望你能加油,好好的,快乐地生活~

307 评论(8)

火星电台666

交流是需要而不是敢不敢的事情。。就如吃饭是需要,而不会有人说敢不敢吃饭一样,是思维错觉问题。交流才可以有机遇机会遇到自己需要的人和信息,交流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做销售交流才能让自己有卖出商品的机会,没工作交流才能获得工作的机遇,没朋友孤独交流才能不会有孤单,做生意交流才能让生意运转起来等等。。你把交流不再当成需要,而扭曲了,当成是排斥和厌恶的东西,这实际上就是在厌恶自身,把自身当作空气一样没有自尊,总想躲在一个卑微的地带,没人理没人管。。这是因为脱离了社会封闭自己,造成的一种阴暗情绪。。并且忘记了自我意识而被情绪所左右了。情绪就如阴天就如雨天,总会过去,只要自己喜欢阳光。。多久没有见到阳光了?多久没有在阳光下活动了?这就是根源。。一定要每天有锻炼身体的时间,身体体魄健康了,一切这些情绪都会消散,也就是自身阳气壮,不会有这些阴霾的。。改变行为,改变命运。

22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