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pinko酱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参加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会师,逐步扩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到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十多个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共产党领导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1928年12月,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井冈山土地法》。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第一个与国民党政府对立的人民政府。 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国民党军队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但均遭失败。1933年2月,又进行了第四次“围剿”,也惨遭失败。工农红军在反“围剿”中日益壮大,拥有30万人。1933年10月,蒋介石又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在长征中,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36年12月,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新的姿态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结束。
会逃跑的桃子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的意思是:给孩子公正平等的教育起点,不强求他们都学有所成,只求各有所长,找到自己的方向。
该句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之口,原句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扩展资料:
1、陶行知生平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籍贯安徽歙县,祖籍浙江绍兴。新安陶氏族谱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族谱的封面上明确记载了新安陶氏祖先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绍兴府会稽县来徽州,举家定居歙县城西古溪村。
2、陶行知人物评价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行知
rememeber24
给孩子公正平等的教育起点,不强求他们都学有所成,只求各有所长,找到自己的方向。
该句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之口,原句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扩展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先生教育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狼爸、虎妈就像冬天的寒风中夹带着雪花,扑面而来,那要求您的孩子要有腊梅般的特质;而谆谆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也要求您的孩子有响鼓不用重锤的觉悟。
从了解孩子出发,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行知
Angelcat930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个别差异是教育的依据,只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实施个性化教学,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发展,让每名学生充满信心,正如陶行知所说:“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一、活化思维,是个性化教学的基石活化思维,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看到学生思维的差异性,第二,找准思维训练的支撑点.小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小学生在数学信息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有时有天壤之别. 按思维特征的差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AT(简缩思维)、CT(一般思维)、PT(初级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他们的知识水平有关,更主要的是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关. 面对学习风格的差异,教师、学生都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把差异作为教育资源,以便因材施教.思维是可以活化的:AT类型的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和创造性地解题,在顺利地分析数学信息间的关系后,灵活而又快捷地简缩推理及数学计算过程,完整、多级的结构推理,被含有运算层次、运算成分的简缩链接所取代. 在研究实验中笔者发现,具有较高数学学习心理素质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过程总是片断地、粗线条且简要地展现出来,像思维的速记,快如闪电,稍纵即逝. 他们很少展开全部思维结构,总是用最短、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效果以达到最终的目的.活化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方法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简捷性.如图1用正方形的边长作半径,画一个如图所示的圆,现测出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你能算出圆的面积吗?此题一出,许多学生是这样想的:要求圆的面积就要先求圆的半径,因为25 = 5 × 5,所以圆的半径是5分米,圆的面积 = × 5 × 5.这时,教师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师: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24.1819平方米呢?你们还能这样求吗?面对老师的问题,PT类学生无从下手,CT类学生回看刚才答题过程,若有所悟. 当学生个体思维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打开或难以实现转换时,示范引导便成了重要的航标. 这时,AT类学生已经找到解决此问题的简捷思路:“圆的半径平方等于正方形的面积”于是用3.14 × 正方形面积即为圆的面积. 让AT类学生到台前展示他们的发现:S圆 = πr2,S正 = r2.学生一看恍然大悟:算圆的面积,知道r2就行了!人的思维是很容易定式的,定式的思维最容易出现盲点,盲点有时犹如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像这类透过现象抽取信息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打开思维找到了支撑点,思维的活化要有启迪性、适度性、适时性和灵活性,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学生谬误的暴露,在引导中学生会进入理性认识的高级阶段.二、教学交往,是个性化教学的纽带教学交往,是个性化教学的纽带,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沟通交流. 教学交往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效率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息息相关.第一,对待每名学生,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中,师生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激励、鼓舞和建议,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交往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在人性的光辉里,沉浸在教育的幸福中.第二,“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这样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凸现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留给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形成健康的个性.第三,每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符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学习,鼓励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用符合自己个性的方法学习数学,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初步的创新. 用数学之水与心灵之源激荡,请给我们的学生多一点滋润,多一点甜美,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心灵的钳制.三、因材施教,是个性化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必须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材施教指导着我们的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每个教师面对三、四十名学生,主观想照顾个性差异,客观上不可能. 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符合个别化特征,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变成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时、分、秒”这一内容时,可以做一个教学软件,利用学校的局域网和因特网实施个别化的网络教学. 由于时、分、秒这一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建立时间观念,学会看钟表等内容,所以在设计软件时,可以把这几部分分成相对独立的几个单元,还可以设计测查题库和资料库. 上课开始后,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如果学习有困难,可以通过网络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如果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某一学习内容,那么可以直接进入测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去局域网的服务器上进行查询. 也可以利用因特网去访问钟表店的主页,去进一步了解钟表的各种形状、钟表的发展史等知识. 在这样的网络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特点,甚至于在学生方便的时间从网上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总之,给学生一个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把教材作“跳板”,“弹离”之后达到“蝶化飞天”的极致,让学生的个性和心灵同时发展,以实现小学教学“于出头处谋自由”的目标.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