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复制843111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纳税准予扣除的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等,在确定纳税人的扣除项目时,还应注意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和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第二十八条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紫童vivi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那么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什么呢?计税方式有几种呢?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什么?
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成知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
更多详情请点击: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式有几种?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式有2种,分别是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间接法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其中,应纳所得额是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关于税务师考试内容请点击:
优异空间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一般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各项收入-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
1.收入的形式:包括货币、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
实物:凭证注明价格,如果凭证注明价格明显偏低的,采用参照市场价格核定;
有价证券:按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
其他形式:参照市场价格核定。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请点击:
2.纳税期限的确定
征税方法:按年计征、按月计征、按次计征。
按年计征:经营所得、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
按月计征:非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
按次计征:
(1)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2)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4)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3.费用扣除的方法
(1)定额和定率扣除:综合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2)会计核算扣除: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3)无扣除: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更多关于税务师考试的内容,可以进入高顿教育官方网站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