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落荷塘
姓名:陈景润 学科:数学家 发明创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陈景润:世界第一位攻克 "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数学家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l+1"。这一猜想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省闽侯人。家境贫寒,学习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象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迷,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子都叫不出名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 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份,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真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51篇。出版了《数学兴趣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历任4、5、6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科委数学成员。"水流任意景,松老清风润"这是著名书法家王永剑先生题写的对联,笔墨酣畅,沉雄劲节,现依然悬挂在陈景润家中的客厅里。这位数学巨星已经去世12年了,然而,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和"数论"研究方面仍处在世界遥遥领先的地
我是睡觉大王
税务师税法一听王亭喜课,经济学博士,金融理财师,中国税务筹划研究会理事,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CFP课程资深讲师,多家银行、大型集团、咨询公司特聘税务专家。从事注册会计师考试、税务师考试课程辅导工作多年,对考试规律把握十分精准。授课特点:授课逻辑严密、深入浅出、诙谐幽默。擅长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结合时下热点,将举例素材贴合流行元素,在玩笑中剖析理论知识,使学员轻松学习,爱上学习。常能亲自编纂经典母题,起到举一反三效果。
星闪乐途
巴斯卡(Pascal1623一1662) 巴斯卡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水压机原理就是他发现的。他的著名的Toricelli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压力,轰动法国一时。那时他才二十三岁。在物理上他奠立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理论。在数学上他的贡献也是不少。 巴斯卡很小的时侯母亲就去世了,由在税务局工作的父亲教育他的姐姐及妹妹。父亲是一个数学爱好者,常和一些懂数学的人交往,可是他认为数学对小孩子是有害且会伤脑筋,因此孩子应该在十五、六岁时才学习数学。这之前就学一些拉丁文或希腊文。因此在巴斯卡小时后,父亲从来不教他学习数学.只是教他一些语文和历史.而且巴斯卡的身体也不太强壮,父亲更不敢让他接触到数学。巴斯卡在十二岁的时侯.偶然看到父亲在读几何书。他好奇的问几何学是什么?父亲为了不想让他知道太多,只是大约讲几何研究的是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性质,用处就是教人画图时能作出正确美观的图。父亲很小心的把自己的数学书都收藏好,就怕被巴斯卡拿去翻看。 可是巴斯卡却产生兴趣,他根据父亲讲的一些几何简单知识,自己独立对几何学研究。当他将发现:「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一百八十度」的结果告诉父亲时,父亲是惊喜交集,竟然哭起来。父亲于是搬出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给巴斯卡看。巴斯卡才开始接触到数学书籍。 他的数学才能显得很早熟.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所谓「巴斯卡三角形」。还不到十六岁他发现了射影几何学的一一个基本原理:「圆锥曲线里的内接六边形对边的交点是共线」。在他十七岁时利用这定理写出将近四百多个关于圆锥曲线定理的论文。解析几何的创建人笛卡儿(Descart)读到这论文时不相信这是一个少年所写的东西。 在十九岁时,他为了减经父亲计算税务的麻烦,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只有加减的运算罢了。但是所用的设计的原理,现在的计算器还是用到。数学上的数学归纳法是他最早发现。 可是在I654年的11月的一天,他在巴黎乘马车发生意外,差一无掉进河里去,他受惊后觉得大难不死,一定有神明庇护,于是决定放弃数学和科学而去研究神学了。只有在偶尔牙痛时才想些数学问题,用这个方去来忘记痛苦。 后来他更极端,像苦行僧一样,他把有尖刺的腰带缠在腰上,如果他认为有什么不虔敬的想法从脑海出现,就用肘去打这腰带.来刺痛身体。巴斯卡不到三十九岁就去世了。 巴斯卡非常接近发现微积分理论。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后来写道:「当他读到巴斯卡的著作,使他像触电一样,突然悟到了一些道理;后来才建立了微积分的理论」。 笛卡儿 (R'ene Descartes 法国人) 笛卡儿生在一个富有律师的家庭,自幼身体柔弱,父母允许他在床上作功课,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之后,他一辈子都是这样。20岁毕业于Poityers 大学法律系,之后,前往巴黎跟Mydorde和Mersenne学了一年数学,由于解决了荷兰Bredas广告牌上的一道难题,而信心大增,从此认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他由哲学家、自然界、科学应用来看数学,他认为数学的伟大在于其证明所依据的公理是无缺点的,数学是获得确定和有效证明的方法,而且数学是形而上的。他说:「数学是人类知识活动留下来最具威力的知识工具,是一些现象的根源。数学是不变的,是客观存在的,上帝必以数学法则建造宇宙。」 笛卡儿说:「希腊几何太过抽象,他只是用来训练了解,使想象力大为疲劳的工具罢了!而代数太过于遵守原则和公式,计算过于繁杂,不是一门改良心智的科学。」 所以他把代数应用到几何,在公元1637年,他写了一本几何学(LAG'eom'etrie)。该书难懂,他吹牛说欧洲少有数学家可以看懂它,他对作图和说明只起头,而将过程留给读者自证,他说他的书如同建筑师一样,把计画和设计图铺好,其它的琐事留给泥水匠和工人。 他为了让几何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发法,发明了坐标几何。基于坐标,几何图形可以被表示为坐标之间的运算关系,几何问题也就变成解方程式的问题了。他研究巴伯斯(Pappus)所提出:"求平面上一动点c的轨迹"的四线问题时,引入了坐标的观念,考虑动点,它到这四条线的距离dn,n=1,2,3,4,若满足kd1d2=d3d4,k是常数,则这些动点的轨迹如何?前人只能就某些特殊相对位置的四条直线求解,但是笛卡儿说引进坐标的dn是一次式,而kd1d2=d3d4则为动点坐标的二次方程式,所以轨迹是一圆锥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笛卡儿或者费玛所提出的坐标都只考虑正数,而且并不是先定好两轴,是以一直线和一固定的夹角为已知,并不需要先画出y轴即可描述点的位置。由他所设的坐标系,笛卡儿导出动点轨迹的方程式,他并将不同的曲线放在同一个参考轴上,利用解联立方程式来求它们的交点。 除此之外,笛卡儿经由坐标几何的发展,赋予了几何曲线更宽广的空间。这点可以从古希腊的几何谈起。古时希腊的几何多以图形为主,他们把曲线分为立体曲线、平面曲线、线性曲线三种;立体曲线即圆锥曲线,平面曲线即能以直尺和圆规作出来的图形,其它的皆为线性曲线,线性曲线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笛卡儿不同意希腊人对线性曲线的观点,他首创几何曲线是能以唯一的x、y之有限次方程式表示的曲线,对于任意一个x、y的方程式,都可以画出它的图形,由此他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于一些以前不被接受的几何曲线赋予了新的意义。 公元1649年,被邀请担任瑞典皇后Christina的家教,1650年死于肺炎。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