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40

畅吃无阻
首页 > 税务师 > 日照哪里卖税务师教材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生我翔2011

已采纳

我们村的名人 俗话说得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日照哪里卖税务师教材

105 评论(9)

苏州耕牛装修

在日照南路有个考试书店,就是过了百货大楼往南

312 评论(12)

MIA喜欢喵

注册税务师教材共五门,你可以到C N E 1 6 3 上看看去!

166 评论(12)

123老吃客

你去书店看看呢 那些个人开的书店 那里应该不少有卖教材书的 你多转转

181 评论(14)

格子女77

税务师考试资料百度云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提取码:md5e

税务师资源内容:历届真题试卷、刷题资料、各类网校学习资料、学习视频、课件、学习电子书等各类资源。

132 评论(12)

屁界的战斗猪

在大冶市大箕镇,土生土长的农民侯安杰正在书写传奇:他租种了大冶市及其邻县阳新县的2万亩土地,是目前全国种田面积最大的农民,他采用机械化种田,用电脑了解市场,有4位农业专家给他“打工”,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种田能手跟着他种田…… 种田面积全国第一 在大冶市大箕镇,一栋临街的3层楼房就是侯安杰的家。5月9日,记者来采访时,看到院子里停着一台耕地机,旁边堆着十几个大油桶。屋内一间会客厅也是老侯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种粮大户”锦旗以及他与一些省、市领导的合影,办公桌上放着一台电脑,旁边的档案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资料。“我们一家人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这个月没在家吃过一顿饭。”他的老婆陈新英风趣地说:“我们过得跟野兽一样。” 正在说话,门外“吱”的一声,一辆轿车停在门前,黝黑精瘦的老侯走下车来。“累啊,眼下正是水稻直播的时侯,现在干一天,顶得上平时一个月。两万亩地,不忙不行哪。”51岁的老侯打开话匣子。 老侯租地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年他承租了520亩林地,用来种植板蓝根、白芍等药材。2003年,他又租了230亩菜地,获得丰收,2004年开始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2007年,他共承租土地9280亩,今年又翻了一番,总面积达到万亩。这些农田分布在大冶、阳新的8个乡镇33个村,是从万农户手中转租过来的。农业部网站相关数据显示,老侯是目前全国种田面积最大的农民。 老侯开车带记者沿镇里的公路跑了十多公里,沿途遍是农田和蔬菜大棚。“这几乎都是我的地。”他有些得意地说:“要想把我的地都看完,开车得跑一天。” 2万亩田是怎么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较重,种田往往会亏本,农村出现大量弃田抛荒的现象。从2002年开始,农业税由减而免,目前大冶市来看,农民种田不仅不交一分钱,每亩地每年还可以得到国家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50元左右。那么,大冶、阳新这万户农民,为何有地不种,而要租给侯安杰呢? 在大箕镇叶家庄村,记者遇到刚从工地回来的55岁农民曹树堤。从2004年起,他家的两亩田就租给了老侯。“我今天在建筑工地上一天挣了80元。”老曹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种一亩水稻,除去化肥、种子、农药等成本,一年忙到头不亏本就算好的。现在租给老侯种,每亩地他给我120元,国家补贴的54元也给了我,我坐在家里就能收钱,还能外出打工,一年能挣个万把块钱,当然愿意把田租给他种。”“现在是农民和村干部请我种田。”老侯说,他租农民的田,根据田的肥瘦,给对方100元—150元;农民既能收租金,又能外出打工挣钱,家里的田也不荒着,村干部也少操心。 在老侯办公室的保险柜里,锁着一叠叠的《农田出租合同》,这是他与各村委会、农民签的,每个合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与村委会签的《农田出租合同》,第二部分是每个农户同意出租农田的签字表,并按了手印。 也就是说,老侯与村委会先签,村委会再帮他拿下去跟农民签。“如果我挨家挨户跟农民签合同,这一万多户人家,我一年到头也签不完。” 一个人咋种2万亩田 “不相信科学种田,没有钱赚;不使用机械种田,没有钱赚;不看准市场种田,没有钱赚。”这是老侯种田的法宝。 他有4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湖南农科院一名姓龚的高级农艺师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弟子,现在全面负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冶市农业局的专家潘熙曙、周开敬协助负责水稻生产,黄石市植保站的专家张经纶则负责蔬菜、瓜果的病虫害防治。 老侯手下有1个林业队,由6个人组成,负责水果、生态林;2个蔬菜队,每队30人;8个粮食队,每队20人。他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了11个生产队长,其中9人是山东、湖南的种田能手,2人是阳新县一农场的技术人员,每个队再选拔2至3个生产能手当小组长,由此形成一个由湖南、山东和本省近300名职业种田人组成的“种田部队”,农忙时,再临时招聘本地“应急工”,有时一天要招1000多人。 2万亩田就靠这300人种,忙得过来吗?老侯说这就是机械化的威力。从种到收,他全是机械化作业。他现有大小旋耕机34台、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6台、机动喷雾器96台。今年春耕,他已用了柴油30多吨,估计全年要用柴油340吨。 “我的手机干什么用?联系市场;我的电脑干什么用?了解市场;我的小车干什么用?考察市场。”老侯今年的水稻还没种下,就都已经“卖”了出去:他今年种了万亩水稻,有1万亩已跟别人签了销售合同。“还有6000亩水稻别人要买我没卖,留着当‘机动田’,到时侯根据市场行情提高价格。”老侯狡黠地笑了。 这两万亩田,老侯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与生产队长三七分成。生产队长负责生产和技术,他负责种子化肥农药各项成本,秋后按产量计报酬,队长得三他得七。 另一种模式是将田转包给生产能手,租金比他从农户手中租来时提高30元。“别看我好像不费力每亩地就能赚30元,其实我要负责这些田的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这些生产能手与周边农户的关系,好比是我建设了一个农业园,把环境及配套设施都搞好了,请全国各地的生产能手来投资。” 30岁的陈新强是山东临沂人,4年前带着老婆孩子来到这里,在老侯手里租了230亩地种菜,他种菜,老婆卖菜,一年收入五六万元。 和陈新强一样,还有6名山东的种菜能手带着妻儿在这里种菜。他们说:“为什么大老远来这里种菜,这里市场、治安、农田配套设施好。” 田种到这个份儿,倒像是办了个企业。老侯管理起来倒也像模像样,令大家佩服。 更大的“野心”还在后头 “我以前还打过铁,你们没想到吧?嘿嘿。”精瘦的老侯有点传奇色彩。他是大冶市土生土长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在家种地,后来在铁匠铺打铁,然后搞运输,攒了几十万元,夫妻俩拿着这笔钱去开矿,结果赔了个干净。 2000年,开矿赔本的老侯要东山再起,想在大冶开个皮鞋厂,于是一个人搭车去浙江温州考察,途经安徽兰全县时,路边地里成片种植的“草”引起他的注意,他跳下车询问当地农民这种的是啥?别人告诉他,这都是药材,板蓝根、白芍什么的。老侯立即来了兴趣,皮鞋厂也不开了,他把这里种药材的师傅请到大箕镇考察,当年就在镇里租了520亩林地种药材,一年获得纯利11万。“11万不是个小数目啊。”老侯提起当年还有些兴奋:“2002年国家提出退耕还林政策,正好和我的做法对路,我当即又租了1800亩坡地建起生态林,栽上核桃、板栗、桃子等果树,现在都已挂果。” 老侯眼下正在筹备一件大事,他已派侄儿去外省考察,准备购回大型粮食加工设备,将田里的稻谷加工成米,申请自己的商标,统一包装,打进城市,打进超市。“才收割的稻谷打的新米最香。”老侯充满信心:“我们把最新鲜的米送到市场上,不信别人不爱吃!” 山上有林,林中有果,田中有粮,地里有菜,老侯打算再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加工、养殖,闯出一条“立体生态农业”之路。

113 评论(11)

笨笨的笨笨egg

一共是五科,税法一,税法二,税务代理实务,财务会计,税收相关法律。到书店就可以买到,2011年的教材还没出版,需要等到2月份左右才会出版。

34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