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a是天枰座
看: 选文还是选理,这是一个问题 一年一度,高二年级的文理分科又开始了,这是高中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高中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几乎是一个比哈姆莱特的“生存还是死亡”更难选择的问题,让许多学生及家长伤透了脑筋,它不仅牵涉到高考,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故此家长们不无担心:一旦孩子选错了方向,很可能会贻误终生。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任何一个高中生都必须作出选择。选择分科,也就意味着选择未来的命运。 为什么要文理分科呢? 1、分科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爱好,并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2、分科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基础知识,因为文理分科后,学理的只是适当降低文科的要求,而理科知识有所加强,学文的也是如此;3、目前普通高中存在高考考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倾向,这样还不如直接实行文理分科对他们加以引导。4、现在的学生负担实在太重,文理分科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都会因此而提高。5、现在的知识非常地丰富,就一个人的兴趣与精力很不容易在一个领域里发挥出色。有所侧重地学习才能深层次地得到提高。文理分科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上能有最大的收获。 三、文理分科的现实动因 高考,是课程设置和实施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教师便教什么,考生便学什么。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就具有学校设置课程的目标导向功能。高考要分文理,相应的课程也要分文理,这就有一个逻辑上的颠倒,高考不是围绕开展和实施的课程来产生评价,而是课程围绕高考来实施。这种现象跟中国现实的国情是分不开的。高考模式的问题也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如教育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教育资源分布得不均匀等,这些社会因素没有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变,要求人才的流动,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是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工作的。但是这些要求并没有反映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的过程当中,教育资源不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分配,导致了大量的学生挤向高考这个门槛,这样高考选拔的任务和功能就很重要,不是评价学生所学的课程,而是学生要学高考的课程,这种逻辑下,以高考为指挥棒来实施课程,高考要分科考,那么中学就要文理分科。 重理不该轻文 在庐江中学百年校庆的题词中,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长朱清时,都将庐江中学的“庐”字写错了。顾、朱两位都是中国最高理科学府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居然连“庐”这个最常见的汉字都写错,这是很让人诧异的事。我想,之所以出现这类遗憾,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倾向。 有的人认为文科知识在社会上应用得不多,所以对文科知识学习很不重视,其实不然。按照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21世纪初我国将急需以下14类人才: 税务会计师(会计类)、电脑系统分析专家(电脑类)、电脑软件工程师(工程类)、环境工程师(环保类)、中医师(健康医疗类)、经纪人(咨询服务类)、索赔估价师(保险类)、律师(法律类)、老人医学专家(医学类)、家庭护理(个人服务类)、专业公关人员(公共关系类)、商业服务业务代表(推销类)、生物化学家(科学研究类)和心理学家(社会工作类)。 粗略统计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上述14类人才中,文科及与文科相关的专业占了一半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科与理工科学生的比例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并且是社会越发展,人文学科的地位越高,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理工科比例越大,地位越高。 由于人文学科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断言,在未来社会里,人文学科应该有崇高的地位,我国的教育应该自觉地重视发展人文学科,加强人文教育。 八、选择文理要切合实际 由于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许多家长在指导学生文理分科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社会偏见,他们没有发展的眼光,只是根据目前高校的招生现状和就业形势,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选择理科,他们认为只要选择了理科,孩子前途的保障系数就大大提高了,更有甚者认为只有选择理科,未来才有出路。这些认识显然都是错误的。 2001年,我带的高一(8)班有个女孩叫苏彤,写作水平较高,口才也很不错,在作文竞赛和演讲比赛中都拿过名次。她很喜欢上语文课,对历史、法律也很有兴趣,她的理想是希望将来成为一名法官或者记者,但他的父亲是理科大学毕业,总认为文科是务虚,没有理科务实。而且为自己“清醒”的选择辩护,“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看看现在国家领导哪个不是理工科出身的!学理工科容易考大学,招收的学生又多,又容易找工作,要是去读个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将来没准吃饭都成问题!”因此,他不顾孩子的兴趣、志向和发展潜能,语重心长地对孩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导、要求孩子学理。由于带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孩子到高二后,理科成绩较差,本来不错的语文成绩也有所下降,导致总成绩每况愈下,到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时,由原来班上的十几名下降到四十几名,这一后果极大地震动了她的父亲。后来,在班主任和授课老师的建议下,她父亲终于同意了她的请求,让她转到了文科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她很快找回了当初的感觉,再加上她文科基础本来就不错,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最后在2004年的高考中考了574分,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12分。可以这样说,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分科后明智的“改弦更张”。 这个结果当然是很不错的,但更多的家长很可能是将错就错或者一错再错。当然,也有不按自己志愿选科考取大学的。即使这样,孩子将来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也未必有多少发展潜力。更可悲的是,孩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多少人生快乐可言,特别是那些志趣在文而被家长强求学理的孩子,他们今后的工作会由于缺乏兴趣和动力而乏味枯燥。而这些又有几个家长考虑过呢?可以断言,那些不顾实际情况盲目选择的结果,最终只能事与愿违。 九、选择文理的参考因素 结合新课改来看,文理不分科是个趋势,但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在新的课程设置完全实施之前,我们每年仍然面临着文理分科的难题。那么应该怎样抉择文理分科呢?选择文理应该参考哪些因素呢?我觉得以下几个因素可供参考。 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无论选文、选理,兴趣是第一前提。我们可以发现,古今中外,那些卓越的成功者,几乎都是强烈的兴趣使之然。因此若你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对某方面有着教强烈的兴趣,很关注某科及相关知识或者上某科课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这方面的学科。总之,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没错,因为这最有可能促使你走向成功。 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的学习得心应手,在竞争上胜人一筹,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天赋)呢?如果你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学科花费多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或者你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联系很密切,这些都都说明你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哪一科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你的特长发展,你就应该考虑选择哪一科。 3、潜力。潜力的外在表现是学习成绩,成绩是选择的最实际的依据。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非常有必要去询问一下高一各科的授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并且查阅一下高一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以及文综、理综成绩的排名,再作具体分析比较,看自己哪科更有潜力,将来更具竞争力。而且还要特别看准三科“拉分科”,了解此三科在文理科选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利达达道路
只要是真正的努力,那么必然获得成正比的回报。去年从1月开始断断续续准备司考,认真的时候是早看中看晚看,上课加记忆,利用所有工作之外的时间看书。最后两个月冲刺阶段尤为刻苦,所有记忆内容存一份在手机上,随时随地看,整天走在路上还在记忆知识点,也因为考试一度很焦虑、精神压力大,考完司考休息了一个国庆,接着又花了一个月准备两门税务师考试,模式不变,强度减少很多。很幸运,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考试都通过了。所以,努力和回报是对等的。
雨田里得麦圈
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正比的回报,不努力了就很难有机会,所以人生任何时候都需要努力。任何人的命运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努力来的,等、靠、要是改变不了命运的,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一定要努力的奋斗。你的努力也许暂时未必就成功,但也是人生经历、阅历、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为你今后的努力打下基础。而且拼尽全力之后,就不会有后悔,可以蓄势再战,总比无聊的幻想、空想要实际,靠幻想、空想是等不来回报的。
Brita阿菜
学文吧 虽然说文科的大学比较难考,而且专业也比较少,但是以后真正有用的是文科。我当初学理科也是看着很多人学,其实我也没有后悔,因为理科给了我严密的逻辑思维,大学里的数学就比较轻松 但是遇到写文章时候我就太痛苦了!特别到了大学,要写很多的论文啊,社会实践啊。。就觉得有点写不出来。我一个文科的朋友她也不后悔学文科,这个只是建议
雾霭流年
呜~~~~~,好有同感啊!~~~~~我上高一的时候,貌似也是这样啊~~~~~(不过我比较次的是数学~~~~~然后英语更次~~~~~~~)不过我还是觉得上理科好~,毕竟现在文理生招收比例是1:的说啊!~~而且文科的专业好少!~~~~但是你的物理真的是~~~~~~,所以还是选文好了,要不然死拖着好痛苦~~~,我原来就是这样拖着的,因为拖上去了,所以好多了,但之前真的是狂痛苦啊~~~~~~~选科本来就是根据自己爱好的,再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专业,如果专业是文就学文~,我就是这样想滴,呵呵!~
藏青妹妹
1.应届毕业生根据税务师考试报名条件来看,只要取得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门类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考生,即可报考税务师考试。对于刚步入社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要想提升竞争优势、增加就业机会,考取税务师证书是大家一般选择的方向,对于日后职业发展也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帮助。2.初入行的小白如果现在打算或已经在涉税行业领域发展,但对相关税务专业知识不太熟悉的人士,税务师证书是大家的必然选择。如今随着各企业单位对求职者要求的提高,税务师证书已经成为大家入行必备的“敲门砖”,取得税务师证书也是展现个人能力的凭证。3.晋升加薪的人士对于入行多年,一直在基层工作的税务工作者,相信大家都想涨薪和升职,而考下税务师证书已经成为大家在税务行业发展道路上唯一的出路,除了工作能力以外,取得税务师证书也将成为领导提拔你,为你晋升、加薪的主要理由。4.转行跳槽的人士财会工作从来都是入行门槛较低,但是随着会计从业的取消,初级很可能成为财会行业的入职门槛,再加上国家对职业要求的约束,非财会人想转行财务领域,税务师证书含金量高,是涉税服务行业的高配,为职场铺平道路。
jennifer1959
一、对会计、税务职业有浓厚兴趣的人如果你对会计、涉税服务职业有浓厚的兴趣,对工作中所需掌握的技能有学习的渴望,那么,你非常适合报考2017年税务师考试,不报实在是太可惜。对于这类人来说,报考税务师,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通过考试的可能性才会更大。毕竟,在备考税务师的路上,还有很多人是跟风报名的,只要我们秉承爱学的心,相信通过税务师考试并不是难事。也许有人仅仅为了一张证书,为了找工作方便,或者为了求职更有底气。投资了时间、金钱、精力,这种动力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样的动力是具有很大功利性的,人有功利心就容易将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即使报了税务师,也有可能中途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所以说,对会计、税务感兴趣的人,才是最适合考税务师的人。三、对税法敏感、逻辑思维谨慎的人对税法敏感、逻辑思维谨慎对于税务师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超强的理解能力和对涉税法律的敏感度可以让你们在税务师备考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这类人群就正如上学时候我们身边的学霸,自带光环,自带优势。所以,既然有这么好的先天优势,何不好好利用一下呢?考取税务师证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纸证书,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个人价值提升,我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所以,如果你对税法敏感、逻辑思维谨慎,不要浪费这大好天赋。四、财税专业,是不是一定适合考税务师?其实不然,有的人虽然学的专业是财税,但是兴趣点不在于此,可能是当时报志愿的时候,经过大家的建议选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部分人还在考虑换专业、转行,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太适合报考税务师。
优质税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