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5

winnietang1
首页 > 审计师 > 校大学生可以考审计师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英杰哥哥

已采纳

有资格,全日制在校学生(含在校研究生)报名时,需凭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并有所在院校出具的说明其在校表现、所学专业和学业完成情况的证明(A4纸一式两份)。同时提供近照(一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并在照片背面注明姓名及性别。报考符合报考条件即可参加考试: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名参加考试:

1、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或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证书;

4、全日制本科院校审计、会计及相关专业四年级学生。

注意事项:

1、报考者无论采用中文或英文语种考试,必须在全部考试科目中任选两门或两门以上科目报考(三个科目考试已通过的不受此限制,申请“经营管理技术”免试的也属报考一科)。

2、已报名参加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者只需携带准考证及身份证原件进行报名。

3、经各省内部审计协会考试办公室审查提供材料不真实者,不得参加考试,所缴纳的费用不予退还。

4、报名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者,不得申请延迟考试,如因故不能参加考试,所缴纳的费用不予退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校大学生可以考审计师吗

180 评论(9)

威斯东wisdom

可以报考。

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从事审计、财经工作。

参加初级资格考试人员,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学历。

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10月中旬举行,报名时间约为4月上旬。中、初级审计资格考试科目均为审计专业相关综合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由国家人事部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

扩展资料

考试科目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初、中、高级三个级别。

初、中级资格考试科目与内容均为:

(一)《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二)《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初、中级资格考试采用同一套考试大纲。根据对初、中级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同要求,两个考试科目各部分内容为初、中级资格共同考试内容和中级资格单独考试内容。

高级资格考试科目为:

(一)《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

(二)《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级审计师

119 评论(9)

yuanning2008

大学学历是可以参加注会考试的,但是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不能参加,只有应届毕业生和已取得毕业证的同学可以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考条件是: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报考条件

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尚未公布,以下为202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仅供参考: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符合以下情形的考生,可以申请注册会计师考试部分科目免试:

1、具有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经济师和高级统计师或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相关学科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简称免试申请人),可以申请免予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1个专长科目的考试。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按照互惠原则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达成相互豁免部分考试科目的,符合豁免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免予部分科目考试。

CPA考试技巧

1、制定计划:根据考试时间表和自己的情况,制定时间表和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2、重点突出:熟悉各科目的考点和难点,重点突出复习。

3、单元归类:将复习材料按照单元归类,有计划地确保每个单元的复习。

4、合理安排时间:将时间合理分配到每个单元,并兼顾其他科目的复习。

5、复习策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复习,逐步提高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

6、坚持练习:在梳理知识点后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在考试中熟练运用。

7、考试经验:多了解其他考生的经验,了解科目的难点和容易犯错的点。

8、预留时间:规划好时间,预留时间进行模拟考试、答疑解惑和强化复习。

9、多渠道获取资料:多渠道获取资料,如文献查阅、考试实录和培训课程等。

10、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平衡生活和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紧张应对考试。

9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