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3

草心草心丶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经验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捞出吱吱吱

已采纳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审计是做什么的,没经验能不能做审计,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 行审查.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

可以的,但是大部分公司都是招收有经验的审计工作人员。

审计,是监督财务会计工作的,一般来说资格要求比财务会计要高。如果没有相当的资格证书和从业经验,容易出问题,责任比较重大。

仔细,仔细,仔细

有轻微强迫症,不把底稿的字体调成一样大小,一样字体,就浑身不舒服。最重要的是会把自己的调整思路都仔细地留下痕迹,并且所有数都是link的,不是死数,出现死数浑身不舒服。如果你平时有类似习惯,你做审计有先天优势。

喜欢做线性加减

审计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就是加加减减,就算遇到FS项目,需要求一些奇奇怪怪的值的时候,也会有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底稿,往往就是输入客户的数据即可导出那些奇奇怪怪的值,至于那些公式一般不会自己键入。所以那些数学大神就不用尝试审计了,毕竟审计实务涉及的数学太low,满足不了你们胃口。

身体和心理上耐力都很好

这个耐力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心理上最显著的就是能熬,审计是需要经验的,因此熬对于这行特别重要,无论你多有天赋,不能熬肯定做不了好的审计师。

现代审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对经济管理与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职能的扩大,不仅财务审计有了很大发展,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也应运而生。不仅政府审计日渐完善,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涌现,也促进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发展,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之后,使审计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为现代审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提高了审计学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审计师经验

136 评论(11)

小肥羊洋阳

如何做好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要求绝不能用那些不做事、做不成事、不敢坚持审计原则的老好人;其次要打破科室界限,以项目为导向,实行审计人员的动态重组。那么如何做好审计工作呢?

第一, 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审计业务。

审计监督是高层次的监督,涉及面广,业务性强。这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计算机、法律、工程等知识,还应具备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外,由于政策及知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不断更新,审计工作所设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也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更新知识,钻研业务,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审计人员任何时候都要把科学履行职责当作终身要求。促学习,谋发展。以适应审计工作任务重、范围广、人员少的需要。

第二,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

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与建议。通常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系统内行业制度就是我们的审计标准。所以法律法规既是我们评价别人的一把尺子,也是我们提出审计建议的依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做到依法审计。

第三, 遵循审计自身的制度。

审计人员只有充分熟悉审计本身的相关制度要求,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工作程序和审计步骤,不主观臆断随意操作,严格按照审计规范行事。通过审计调查制定严密的审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准备,按指定的审计程序操作,通过有效的审计质量保障体系,达到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

第四, 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常言说: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要溶入团体才会有成就——这表明团队协作具有很大的威力。每一次执行审计任务时,通常都是以审计组作为行动的单位,而审计组正是一支典型的工作团队,其行为与效率对于实现审计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审计人员要将团队利益放在首位,相互之间沟通协作,消除工作压力中不必要的`矛盾,从整体上激发合力,为审计组优质高效完成审计任务提供保障。

第五, 注重和谐审计,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才能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才能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为顺利开展审计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在进行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要把握好自己的职能定位,讲究审计技巧和审计方法,分清原则问题和非原则问题,分清是违法违纪还是违规问题,分清是普通现象还是个别现象;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多层次的沟通方法,即要讲和谐,也要讲原则。

第六, 实施科学审计。

审计项目的实施往往设计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利用。如何科学地实施审计,以笔者多年的经验,认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科学配置审计资源,发挥群体效能;二是重视整合资源,集中使用,进而形成集约效应;审计资源整合是指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现有和潜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等。融合资源,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以最小的审计成本获得最大的审计效益。三是建立有序的信息管理机制,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将信息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媒体以及审计系统内部简报交流信息。

第七,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实现审计自身价值。

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有些审计项目刚开始轰轰烈烈,而最终却效果平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没能体现出审计的价值。首先要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分析的质量和水平。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的问题符合客观情况,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应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以上是我多年来的工作体会,有不妥之处,望在座的审计同仁批评指正。

25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