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5

舞言李萍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失败是审计师出具了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luelights

已采纳

审计意见有5种意见即:标准无保留意见;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审计失败一般就是说审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导致报表使用人使用报表后进行决策,给决策人造成了损失,报表使用人追究审计师的审计责任,从而导致了审计失败。

审计失败是审计师出具了

278 评论(9)

猪猪的面团

审计失败,顾名思义,审计失败就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审计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经营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近来,随着我国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审计失败的案件屡屡发生,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界的高度关注。
是否造成审计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如何,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没有相应的执业能力、没有进行必要的实质性测试,最终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就属于审计失败。但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财务错弊的严重程度对审计人员执业判断、方法手段、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正确执行审计准则的难度,从而间接地与审计失败相关联。下面将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角度出发阐述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
财务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财务活动中的舞弊行为无疑是为了掩饰经营活动的虚假性和违法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一般讲本身不存在问题,除非技术上的低级错误,但是其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又是通过怎样的程序出笼?因此,审计人员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程序,仅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是很难查清问题的。据有关部门调查,当被审计单位存在以下情况时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极大。
(1)被审单位存在严重舞弊行为或违法现象;
(2)被审单位存在决策失误并由此带来一定损失;
(3)被审单位业务量大,经济业务复杂;
(4)被审单位会计核算程序复杂,有大量关联方交易;
(5)被审单位存在财务危机等。由此可见,不充分了解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程序,就首先意味着审计不到位,审计证据搜集不充分,对虚假的财务报告也就无从查起。
2、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过失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没有完全遵循或完全没有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而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行为。它往往是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未能严格执行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这些应该做而未做的后果是审计报告严重失真。如: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对银广夏的应收帐款进行审计时,不仅询证函的寄发与回收让被审单位经手,而且对于取得的回函也未作必要的分析;对于无法执行函证程序的应收帐款,注册会计师在运用替代程序时,未能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仅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的应收帐款;此外未能有效执行分析性测试程序,在银广夏 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副增长的情况下生产用电的电费却降低的情况没有发现或报告。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都出在疏于对审计准则的执行,在专业胜任能力方面存在重大过失。

3、审计方法方面的缺陷
从审计方法来看,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内审和内控制度测试固然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控制度的运行受到单位管理的局限,特别是当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较差,会计信息失真时,内部审计本身就意味着错误与失败。另一方面,审计在采用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样本情况复杂或遇到新的问题时,容易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会计客体方法会日趋复杂,特别是受知识经济及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影响,大量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如“网上公司”、“模拟公司”等虚拟实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被审实体的范围,也增加了相应的审计内容,如人力资源审计、非财务报表信息审计、企业购并审计、跨国业务审计等新内容,都以不同程度拓展了审计内容,增加了审计难度。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2、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不实,增大了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会计报表表述不实主要有两种:错误和舞弊。从我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审计失败都存在上市公司蓄意财务舞弊。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大多不高,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以及上市后为了能够配股、增发新股,财务舞弊成了达到目的的捷径。另外,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如证券市场准入审批制、调动政府资源进行“救市”等,使得虚假会计信息得以长期存在。国家会计学院诚信教育课题组作了一次问卷调查,从回答的问卷统计中,形成假帐的主要因素排位是:“政府领导要政绩”为第一因素,占48%;“企业领导要政绩”为第二因素,占36%;“会计人员要饭碗”为第三因素,占;“注册会计师要钞票”排在第四因素,占。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形成假帐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方面,而是在于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官员。

89 评论(12)

美丽心情day006

审计失败的成因:

the reason why audit failed and the research of avoidance

因为审计的经济后果主要通过审计报告等载体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会利用审计意见的不同表述考虑其决策行动,包括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和审计师的选择等。审计失败的发生,会影响审计资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并在总体上制约市场执行效率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审计失败也会殃及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因此需奥研究审计失败的成因,从源头上进行规避,防止出现重大危害。研究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有利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利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的严格执行和审计程式的严格规范。

审计失败就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 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审计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经营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 审计失败的本质具体讲涵概以下三方面内容: 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 审计失败的结果是错误的审计意见,而这一结果是因为审计人员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的具体要求而造成的。这就与审计风险划清了界限:如果审计人员正确地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然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就属于审计风险的范畴。可见,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重要界限在于审计人员是否在审计过程中正确遵守了审计准则。 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无关 审计失败的产生并不取决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败。企事业管理当局是经营失败的第一责任人,当企事业经营出现失败时,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规范是判断审计失败的唯一标准。因此,企事业发生经营失败时,审计失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 从理论上讲,审计失败还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实际是合法公允的,但由于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导致其发表了否认会计报表公允性的审计意见。当然,在实践中由于被审计单位对于不利事件的敏感性,这种情况较容易被觉察并得以及时纠正。

审计失败案件有哪些的事情,可以说是审计行业的家常便饭,随时可见,但是失败归失败,这里主要的还要看影响成度,至于有多少数量没有办法估计。

独立性缺失导致审计失败案例时有发生,例如:对某项工程结算审计,审计人员已经按照相应结演算法规核实完毕,但是就有“指手话脚”的人(权威),这么合规、那么不行,审计人不听不行、听了就更不行,那就得听,结果被审计的人接到审计报告后要求复审,这回审计彻底失败了!

科龙

第一个,这个相对来说范围比较窄,容易入题。 第二个,范围有点大。 以上是个人建议,看你了解哪个更多更深入一些。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能遵守执业准则发表的不恰当意见,你可以参照安然公司,银广厦。以及科龙电器等公司的审计案例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的一个概念,通过人为制造或者改变一个或者几个连结因素来规避当事人本应适用的法律。连结点包括国籍、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物之所在地、行为地等。法律规避就是故意制造或者改变这些连结点,从而法律使用时更加有利于自己。

29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