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gyaya037
作者 | 厚扬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医改的大年似乎还在继续,近来,财政部对77家药企查账、医保局DRGs试点扩大,国办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对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在不确定性下避险情绪加深,这时候选择确定性高的产业更为重要,CRO就是其中之一,在业绩期过后的数据下,来看下CRO的成长性究竟如何?
1
CRO为何物?
CRO (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 ,研发外包组织,通俗来说,就是医药研发的外包行业,外包行业通常服务大型企业,按项目或者按人头付费。 区别在于,在人力上,CRO对高学历的要求会更高一点,对技术的需求也要高一点;而人力成本上并没有其他外包公司(比如:软件外包公司)的占比那么大,软件外包公司的人力成本在80%以上,基本是人头堆出来的活,但CRO公司基本在30~40%,制造成本占到剩余30%左右,所以CRO公司对人员成本的敏感度在行业中,相对弱一点。
药物开发的整个过程耗费大量财力和事件,一家制药公司可能逾10年的时间且投入10亿美元以上才能将药物化合物从发现阶段推进到获商业批准的阶段。这个过程亦充满风险,在美国目前处于发现阶段的药物化合物获得商业批准的平均成功率不足。而药企逐步向外与CRO合作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降低了药物开发有关的整体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专业知识,并定制开发及执行效率,外包服务有很多种,有助于药物开发过程中的执行效率及在最重大药物开发挑战中向制药公司提供定制及科学研究、分析及开发服务。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风险,外包予可靠及声誉良好的合伙人降低了药物开发过程中有关的整体风险。
研发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发现,临床前测试及开发,临床开发(如I-III期临床研究)及批准后临床研究(如IV期临床研究)。 先来小科普一下,一般在前期发现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研究服务更侧重于确定潜在有效化合物、先导化合物,以便进一步测试,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候选药物。需要进行药物发现、靶点及先导化合物鉴别、靶点生成及优化。到了第二步临床前阶段,主要是研究、分析及开发服务包括研究该等候选药物在生物基质中的相互作用,研究候选药物如何通过并影响活体,研究药物的原料药及最终药品的活性药物成分、药品的设计及配方,分析及开发在提高对药物及其疗效、效力及毒性的科学认识,从而优化候选药物以在人体作进一步检测。接下来,进入临床阶段(I~III期及批准后),在临床阶段,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材料的生产服务(例如,给予人类试验参与者的药物的胶囊或液体版本),对 健康 志愿者及╱或患者的专业临床试验,统计数据生成和分析以及监管提交协助(例如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识别)。提供生物分析及生物辨别服务,I、II、III期临床试验及数据管理,生物等效性研究,化学、制造和控制服务。到了注册环节,还需注册及申请,双重申请(例如美国及中国)。临床试验成功后,合同研究机构可通过提供注册及申请请服务协助其客户进行药物注册。
2
CRO的兴起
美国因为更早进入药物发展阶段,所以CRO的兴起其实是产业升级的产物。 1993~2008年期间,仿制药进入收获期,大量的仿制药上市,便宜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快速增长,行业进入高增长期,但是同时的给创新药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药企降低研发成本的大环境下,反而给CRO带来了商机。作为外包的研发辅助机构,可以有效的将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散,且效率相对于药企自己进行临床试验能缩短约20~30%的时间,所以不少药企为了减小公司需承担的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以相对低的成本高效率的完成药物的筛选和研发,那么就会把研发做细拆外包给CRO公司,行业龙头昆泰、科文斯等都是在这个时期高速发展起来,目前全球的市场份额(2017年的数据),老大哥昆泰占到13%,科文斯占到6%,PPD占到6%。
国内的历程就要慢一些,从 历史 上看,仿制药在中国制药市场的占比较之于仿制药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大。2018年的数据,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1,030亿美元,占中国制药市场总量的,而仿制药占全球制药市场的。预计到2023年,中国仿制药市场将增至1,377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接下来的五年(2018年~2023年),在鼓励开发创新专利药的政策下,专利药的投资预期将增加,其市场规模于同期预计按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3年的1,844亿美元。
但目前,全球都进入研发高速发展期,2018年,全球制药行业的研发支出总额为1,740亿美元,预计2018年至2023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23年将达至2,168亿美元。2018年的研发支出占全球制药市场总收入的。
美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支出为全球最高,2018年的数据,美国药品研发支出总额为736亿美元,占全球药品研发支出40%以上,占美国药品总销售收入的,高于全球的比例,随着发现新疗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创新药研发开支还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23年,美国药品研发支出预计将增至89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随着中国日趋重视创新政策,相应的监管出台,国内的研发进度也在不断加速,2018年,中国制药研发总支出为174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至493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相当于全球预计复合年增长率的5倍以上。
CRO这个行业,具有一定的粘性,从早期发现药物到商业化,各个阶段都可以跟CRO公司进行定制合作,但是近年来的趋势,制药公司更倾向于与CRO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国内CRO的规模由2014年的21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5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至19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CRO对国内研发总支出的渗透率由2014年的增长至2018年的,预计2023年将增至,低于同期全球渗透率。近年来的告诉增长,2016年的一致性评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一致性评价意见旨在淘汰未完成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高要求的监管标准,导致对高质素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分析合同研究机构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很多药企都缺乏现有的生物等效性数据及在内部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能力。那么, 在目前带量采购的冲击下,药企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下,还需要对研发开支进行控制,所以市场对CRO的需求更加殷切。
3
浪潮中,龙头收益
行业高速发展的重塑期,观点依然是龙头梯队的机遇更大。 国内前三大合同研究机构(按收益计)为WuxiAppTec、Pharmaron及泰格(按照2018年的数据)。CRO公司也有分研发各个阶段的,比如临床前的创新药,主要是药明康德、昭衍新药,药石 科技 等,到了临床阶段,若是做国际多中心临床,就主要是外资垄断,包括昆泰、科文斯、PPD等,而在国内做创新药临床主要是泰格医药、诺思格、方恩、润东等。
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大家都比较熟悉了,CRO国内绝对的龙头,以2017年收益来计算,药明康德为亚洲最大的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占到,在国内排在第一位,占到的市场份额(录得营收亿美元)。公司的母公司仅是投资控股公司,不展开具体业务,其业务主要由下属子公司和孙公司开展。其中CRO领域,临床前服务国内主要由子公司上海药明、苏州药明、天津药明、武汉药明承担,国外由AppTec等承担,临床业务主要由子公司上海杰诚、上海津石、辉源生物等承担;CMO/CDMO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合全药业承担。2018~2019年,公司每个季度收入均保持超于20%的同比增速增长,2019Q1,公司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3%,扣非后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88%,大幅超于市场预期。目前公司有36家境内控股子企业,29家境外控股子企业,2家分公司及6家参股子企业。其中拥有临床前研发业务的有10家,临床研发4家,生产工艺服务5家,股权投资15家,基本已经完成了覆盖新药研发整个产业链的战略布局。2018财年,公司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增长;CDMO/CMO服务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涵盖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开发等各个阶段,为全球客户提供合成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生物分析服务和检测服务等一体化相关服务。公司拥有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验最为丰富的小分子化学药研发团队之一,每天进行逾7,000个化学反应。公司还不断提升平台的技术能力,包括发展和运用基因编辑、肿瘤免疫、DNA编码化合物库、生物催化、流体化学、喷雾干燥、热熔挤出、纳米悬浮等技术手段。2018年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诸多新药获得FDA突破性疗法、孤儿药资格,及FDA“快车通道”等认定。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向全球客户提供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服务(CDMO/CMO服务)。合全是中国第一个通过美国FDA创新药批准前检查的化学药工艺开发和生产平台,同时获得美国、中国、欧盟、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药监部门批准,为以上国家和地区提供创新
药原料药及GMP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期内,公司常州工厂首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现场审计(未接到Form483)、金山工厂再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现场审计(未接到Form483)。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以及医疗器械检测服务。公司主要通过位于中美两地的高度一体化生产基地提供GMP细胞疗法的研发和生产服务,利用基因工程的细胞疗法产品和载体的研发和生产服务。细胞和基因治疗服务包括相关产品的工艺开发、测试、cGMP生产等。目前,公司在美国费城新建的15,000平方米研发实验室和GMP生产厂房陆续投入使用。
总的来说,药明康德依托CRO业务,已经延展出药物全链条服务,包括临床期CRO,到临床CRO,到CMO等,因为CRO公司的特殊性,不能像药企一样自主研发销售,所以公司投资了众多创业期公司,目前PE(TTM)A股42倍,港股倍,受益于目前的创新药浪潮及各政策的支持,龙头的发展空间是最大的。
泰格医药
泰格医药是临床阶段的CRO龙头,2018财年公司录得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019Q1,公司录得营收亿元,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元,同比增长。
公司业务基本完整覆盖了临床研究全产业链。在临床前阶段,公司可提供生物分析、CMC、BE试验、PK/PD分析等服务;在临床I-IV期临床试验阶段,公司可提供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与实施、医学撰写、临床监查、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中心影像、样本物流冷链运输和中心实验室、药物警戒、SMO等服务;此外,公司还可以提供产品注册、医学翻译、GMP认证、培训与稽查等服务,以及从临床前到上市后一体化的医疗器械临床服务。
2018财年数据,全年来看收入及利润增速显著增长。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录得11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临床I~IV期临床与注册收入亿元,同比增长,BE收入亿元,因为受过手费剥离影响同比增长2%;;临床研究咨询服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数统增长至亿元,SMO增长至亿元。泰格医药同样也做了不少投资,参股创新药企达到近100家,2018年投资收益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23%,2019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亿元,同比增长123%。近年来,公司在海外通过收购和自建方式,已经设有13个海外办事处,增厚海外业务。
4
小结
龙头部队的估值并不算便宜,但是在政策频出的大环境下,CRO会是避险的一个好行业,受益于创新药的崛起,CRO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行业整合中,逻辑不变,龙头是更确定的受益者。

cocoabread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新乡市东北郊,其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原河南大学理学院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20个学院,29个研究所(中心),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6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是河南省属8所骨干高校之一。中文名: 河南师范大学 外文名: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河师大 校训: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创办时间: 1923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 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焦留成 所属地区: 河南新乡 主要院系: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 硕士点: 84个 博士点: 4个 院士: 6人 主要奖项: 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 目录河南师范大学简介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力量校风教风学风科研工作对外交流人才培养学校荣誉历史沿革校歌图书馆现任领导院系设置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新联学院(新乡校区)、(郑州校区)近年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河南师范大学简介 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力量校风教风学风科研工作对外交流人才培养学校荣誉历史沿革校歌图书馆现任领导院系设置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新联学院(新乡校区)、(郑州校区)近年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河南师范大学简介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现已跻身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北依巍巍太行,南滨滚滚黄河,位于京广、太 河南师范大学荷铁路交汇处的豫北名城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其前身是始建于 1923 年的中州大学和创建于 1951 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院系调整,学校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1985 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建校八十六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师范河南师范大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大学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已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设有 20 个学院, 26 个研究所(中心), 4 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16 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 5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学校从 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 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和医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实验室建设学校设有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淮水污染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校园建设及相关活动(19张)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 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邓小平理论与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河南师范大学大门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等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009 年度河南省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 河南省高校绿色化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9 年度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设有生命科学和化学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计算机、经济与管理 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教育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和河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基地;河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河南省高中校长培训基地挂靠该校,拥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学校占地面积 12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72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 2 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 230 万册,电子图书 48 万册。师资力量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据有关资料显示,[1]学校有各类学生 40000 人,教职工 2100 余人,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余人,其中, 河南师范大学校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 7 人,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 12 个,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 500 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5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6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 人, 中原学者计划 1 人 ,河南省优秀专家 29 人,河南省教学名师 3 人。编辑本段校风教风学风河南师范大学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校相关活动(16张)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层出不穷。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动物学 4 个学科具有教授评审权。河南师范大学以 “ 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 为校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 明德 正学 倡和 出新 ”的校风、“修至学 立世范 启智慧 益品行” 的教风和“尚诚朴 勤学问 重团结 养正气”的优良学风。 河南师范大学以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本科教学水平高享誉省 河南师范大学纪念石内外。 2006 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结论为 “ 优秀 ” 。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 项,建设有 4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3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双语课程。学校生源充足,多年来本科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上线人数一直是招生计划的 2 倍左右,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 90% 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稳定在 25% 以上。 2007 年至200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化学、生物科学、日语等专业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学校社会声誉日益提升。2010年,河师大本科一批增加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两专业。同年,河南师范大学新增环境科学、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本科招生专业增至55个;新增酒店管理、涉外旅游两个与美国南俄勒冈大学合作办学的三年制专科专业,专科招生专业增至6个。编辑本段科研工作 河南师范大学校园环境河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在 有机药物研究、新能源材料研究、 生物技术、环境保护、 小麦生理生态研究 等方面,学校转让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的价值达到数亿元,已成为促进河南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2005—2009年,学校先后承担包括国家 “ 863 ” 、 “ 97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00 余项,结项成果 900 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57 项,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 300 余部,在 SCI 、 EI 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830 余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800 余篇。理论物理、物理化学、动物学、环境科学、细胞分化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河南师范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 SCI 收录的数量,自 1994 年至 2001 年高校大规模并校之前一直居全国高校前 50 位,其中 1995 年曾名列第 29 位,全国师范院校第 4 位。 SCI 论文引证在全国排序自 1995 年以来一直居前 51 位,最高位次为第 32 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跻身 CSSCI 来源期刊,成为学界公认的名刊。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河南师范大学教学楼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 31 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派出 300 余位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进行学术交流。诺贝尔奖获得者柏诺兹、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汪尔康、吴祖泽、沈韫芬,著名作家二月河,美国生物化学家陈亨,德国社会学家史耐德尔等 200 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编辑本段人才培养八十六年沧桑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师大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治学、甘于奉献,办学效益显 河南师范大学雕塑著。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属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优良率均居河南省属高校前列。作为河南省人才培养的摇篮,建国至2009年,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 12 万余人,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教书育人的典型,有的成为科学研究的带头人,有的成为发展经济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绩卓著的党政工作者。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编辑本段学校荣誉学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教学、科研、 河南师范大学景观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授予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人事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优秀教务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工会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连续19 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河南省五好党组织”、 “河南省文明学校”、“ 河南省高校校风校纪建设先进单位 ”、“ 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 河南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十一五”期间,学校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加强学科 “ 山峰 ” 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综合实力,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中原文化之底蕴,乘科学发展之东风,河南师范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2]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和创建于1951年 河南师范大学的平原师范学院。在多次的社会变迁中,历经河南省立中山大学理科、省立河南大学理学院、国立河南大学理学院等时期。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应建设之急需,1950年10月,平原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一所大学,校名暂定为“平原大学”。1951年3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学校定名为“平原师范学院"。1951年11月23日,平原师范学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学校设有4个系,7个专业,在校学生485名,教职员工181名,教师83名,其中教授10余名。 1953年8月,平原师范学院与设在开封的河南大学合并成立河南师范学院,设一院、二院两个分院。一院在开封办学,由原河南大学的文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文科合并而成;二院在新乡办学,由原河南大学的理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理科合并而成。调整后,二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系,成了单纯的理科师校园活动(20张)范学院,一直持续多年。其后,根据国务院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精神,二院先后更名为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 在1956—1965年十年间,学校得到较大发展。十年间共招收学生6708人,毕业学生6007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1966年开始的十年内乱,使学校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和一系列的建设改革工作,学校走上了振兴发展的道路。 从1975年开始,学校恢复文科专业,进入文理共同建设和发展时期,在专业设置上仍以理科为主。为了适应河南经济、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985年6月,新乡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至今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层次较多、形式多样、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3]编辑本段校歌点燃青春的火炬,学校掠影(13张)开启智慧的宝藏, 背负民族的希望, 谱写人生的辉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巍巍学府,人才集翔。 啊~啊,河南师大,啊~啊,河南师大,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让中华文化灿烂辉煌。[4]编辑本段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随着学校的创建而诞生,随着学校的沿革而变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进步。她是 河南师范大学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馆舍面积27000平方米,藏书200多万册,期刊4800多种,中外文网络在线数据库10余个。馆藏涵盖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明丛书》、《民国丛书》、《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套书均己入藏。业己形成以专业文献为主、学科文献门类比较齐全、大型套书资源丰富的馆藏体系。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己相继开通,并购置电子图书50万册。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逐步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构建了SAN结构的存储访问系统,信息存储容量达;馆内局域网主干采用千兆传输、百兆交换到桌面,交换机接口850个;安装了无线网络系统,可供100个用户在公共阅览区使用,为读者使用各种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86席的电子阅览室,30台触摸屏检索系统,在全省高校图书馆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采用ILASⅡ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处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公共检索、连续出版物管理等业务,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电子阅览、视频点播、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服务实现了网络化。还能够通过网络提供馆藏和全校各教学单位资料室的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的公共查询、馆藏图书的预约和续借。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坚持节假日开馆,每周开放时间93小时以上。实行借、藏、阅一体化的服务方 河南师范大学式。制度化地开展读者辅导工作。在二层大厅专门设有读者总服务台。并且,所有馆藏资源都已对本科生开放。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服务为重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不断更新服务手段,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图书馆正努力成为与“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河南高校系统的先进图书馆。[5]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党 委 : 张亚伟,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具体分管党委办公室。 焦留成,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刘纯献,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具体分管组织部、党校、统战部、老干部和政保工作。纪委书记,主持纪委全面工作。 王海旺,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分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团委和稳定办公室。 ■ 行 政 : 焦留成,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具体分管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王桂兰,副校长,具体分管人事处、外事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档案馆。 徐存拴,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务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电教中心。 王新生,副校长,具体分管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保卫处、基建处。 杨林,副校长,具体分管科研处、研究生学院、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学科建设办公室、网络中心。 黑建敏,副校长,具体分管财务处、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孙先科,副校长,分管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招生办公室、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校艺术教育委员会、校体育委员会。 ■工 会 : 王海旺,工会主席,全面负责工会工作。 ■调研员 : 杨素英,调研员(正校级) ■校长助理 : 朱华北,助理,具体分管附中、校医院、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劳动服务公司、附小、幼儿园。 吴益民,助理(兼研究生学院院长)编辑本段院系设置主要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环境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化工与制药(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对外汉语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水产养殖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日语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旅游管理专业 双语文化与旅游管理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运动训练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行政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市场营销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工商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财务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世界历史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文化与信息管理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外交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通信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网络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教育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艺术设计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绘画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舞蹈编导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法学院法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国际政治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新联学院(新乡校区)、(郑州校区)近年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青海 宁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年份: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508 538 527 -- 15 本科二批 2008 525 541 527 -- 15 本科二批 2007 552 567 556 -- 20 本科二批 2006 537 556 546 -- 15 本科二批 2006 537 556 546 -- 15 本科二、三批 2005 500 527 512 -- 15 本科二批
jessica0930
陈启宇先生1972年出生,硕士,民盟盟员,工程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优秀毕业生。历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董事、副董事长、总裁等职。现兼任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副董事长、总裁:姚方先生, 梁勇先生1967年出生,硕士,中国民盟盟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复星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社会职务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等。汪群斌先生1969年出生,本科,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复星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并兼任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湖州商会会长等社会职务。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04年度中国医药十佳职业经理人、2006年度上海市光彩之星、上海市第四届优秀青年企业经营者(金鹰奖),第四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国家科技部第五届“跨世纪人才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度“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个人奖等荣誉。章国政先生1965年出生,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历任先后担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教师,泰国正大集团易初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多个合资企业财务部经理、副总经理,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总监,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财务总监。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管一民先生1950年出生,本科,会计学教授,历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讲师,上海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2000年9月起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 韩炯先生1969年出生,硕士。1998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参与创办了通力律师事务所, 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曾担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担任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现任通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执行合伙人。姚方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范邦翰先生,1953年生,大专,中共党员,经济师。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医药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事部经理、上海市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药品部部长、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显林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制药管理委员会董事长、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55年出生,硕士。2001年起历任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现兼任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周文岳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培训发展中心总经理、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60年出生,硕士。2003年至2006年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监。傅洁民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企业技术中心主任。1952年出生,硕士。1988年起历任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理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崔志平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国际部总经理。1963年出生,硕士。2001年至2005年历任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副总监、总经理助理兼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现兼任Handa Pharmaceuticals,LLC董事。程阳锋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1977年出生,硕士。2004年至2006年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投资者关系总监;2006年至2007年10月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2007年10月起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丁晓军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主任。1964年出生,硕士。现兼任上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耀毅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医学诊断事业部总经理。1962年出生,硕士。现兼任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雪峰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商业管理委员会主任。1970年出生,硕士。1993年就职于辽宁省审计厅;1995年起历任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审计部经理、投资部经理、投资总监、福建同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医药药品分销公司董事长等职;2003年9月至2010年1月任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10年1月起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级助理兼商业管理委员会主任。李东久先生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制药管理委员会主任、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1965年出生,双硕士;1987年7月至2009年12月历任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技术员、车间副主任、合资子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徐军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55年出生,工商管理硕士,主管药师。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西城区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西城区西单商会监事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理事。曾荣膺“全国中药系统优秀企业家”、“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中国医药十佳职业经理人”、“美中经济合作组织中国首席企业家”等称号。曾任北京市西城区百货公司党委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西城区药材公司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副经理,西城医药总公司总经理。刘强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66年出生,高级政工师,1986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吴以芳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1969年出生,硕士。韦飞燕广西花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64年出生,EMBA。1998年接手管理和经营柳州中药厂,使一个严重亏损企业焕发出生机,创造了国有小型企业走出困境的奇迹,花红片成为妇科用药全国知名品牌。2002年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合作,成功改制,成立广西花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虞哲敏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桂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1954年出生,经济师,历任上海大众制药厂车间主任、计划科科长,副厂长;四川天府药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上海天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晓晖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财务部总经理。1971年出生,会计学硕士,注册会计师,曾任职于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吴壹建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70年出生,工商管理硕士,职业医师,《中国药店》杂志社编委会委员。曾任职深圳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营运官,上海三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柏桓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行政支持部总经理。1959年出生,工商管理硕士。曾任职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上海博莱科谊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陶朝晖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市场营销部总经理。1968年出生,本科。曾先后服务于永裕(Zuellig)、诺华(Norvatis),曾任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东盛集团董事、助理总裁。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秘书长,2004年医药行业“十大营销案例”得主,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风云人物”。 柳海良1949年出生,经济师,曾在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余年。 监事:王品良先生,1968年出生,硕士,注册会计师,2000年7月至2009年2月历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经理、财务部经理、财务副总监、总会计师等职,2009年2月至今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2009年9月至今兼任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曹根兴先生,1946年出生,大专,1997年至今任大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福尔萝卜丝
不是上市公司。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2011年08月24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提供抗体药产品及蛋白药产品的研发、中试,技术转让,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致力于做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的高端生物药制药公司,开发、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高端生物药。公司已获得全球知名创投高达亿美元的投资,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本支持创新的新格局。
2013rabbit
刚刚上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网站,吴中如果能够收购这个公司,就太牛了!
这个公司的平台对吴中的新药上市,走向世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业务上和吴中有很好的契合;研发团队的实力恐远远强于吴中的实力;俞德超博士无疑是顶级专家。
美国礼来制药、富达国际投资、谈马锡等的投资为亿美元,因此吴中想收购信达生物制药,价格不会便宜。
吴中如果真同信达生物制药联手,股价超过世纪游轮不是梦!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致力于做国内最好、国际一流的高端生物药制药公司,开发、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高端生物药。公司已获得全球知名创投高达亿美元的投资,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本支持创新的新格局。
经过六年的发展,信达生物公司立足创新,建立起了一条包括13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承担国家科技项目7项,其中5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个品种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建成了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包括2条1,000L(已建成)、6条3,000L (建设中)、4条15,000L (建设中)产业化生产线,符合CFDA、FDA和EMA的GMP标准。2条1000升生产线已于2016年9月通过了合作方国际制药集团的GMP审计,这是中国第一条符合美国FDA GMP标准的生物药生产线;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生物药开发、产业化人才团队,其中有50多位海外归国专家。
2015年,信达两次与美国礼来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获得首付及潜在里程碑款等33亿美元,创造了“中国人发明的生物药海外市场第一次转让给世界500强药企”、“中国造创新药第一次卖出了国际价”等多个“中国第一”。2015年6月,作为中国优秀创新型企业代表,应国务院邀请参加了“第六次中美创新对话”,俞德超博士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创新的演讲。《人民日报》和《华尔街日报》十次对信达生物公司自主创新的成果和国际合作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深度报道。信达生物的创新成果成功入选2015年度“中国医药与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并于2016年6月作为“十二五”重大成果受邀参加由中组部、科技部等15个部委组织的国家“十二五”创新成就展,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2017年1月,公司总裁俞德超博士荣获由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科学技术部等八部委共同评选的国家“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同时获奖的还有“长征五号”和“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研制团队等。最近,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经济半小时》两次专题报道了公司开发的创新药物,点赞信达人为患者谋福、为一个个家庭谋福的努力和这份真正的中国制造。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