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Angels
审计业务的目标和范围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审计业务的目标和范围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前所述,审计业务程序帮助内部审计师实现审计活动目标。同样的,审计活动目标和程序细化了审计业务范围。审计业务范围确立了内部审计的界限。本质上,审计业务范围就是具体说明了内部审计师将要检查什么活动和不会检查什么活动。审计业务的范围应该根据审计业务的目标来确定,应能足以实现审计业务目标。根据上述的内部审计目标,审计业务范围一般包括组织的治理、经营及信息系统,应考虑到相关的系统、记录、人力及包括受第三方控制的实物财产。如果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对业务范围有保留,应与被审计单位就这些保留进行讨论,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业务范围的大小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或经营系统本身及所要求的审查深度有关。如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中,审计业务范围可以包括:
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进行审查。确定现有的系统是否能提供适当的保证,使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能高效、经济地实现;
审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确认该系统能否如预期的那样起作用;
对执行效果进行审查。确认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是否已经完成。
在对公司财务部门局域网的安全性审计中,确定审计范围时,除局域网安全性外,也应考虑公司其他应用敏感数据的局域网的安全程度。
范围的陈述还应该包括审计工作性质和程度的描述和相关信息如已经审阅过的时间段。
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师作出的、确定审计业务希望实现内容的概要声明。审计程序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结合决定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范围。审计目标和程序应该针对与被审计活动有关的风险。审计业务的目标是对被评价活动的风险、控制及治理过程提出意见。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促进控制的.不断改善,以此来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
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评价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审计业务工作的目标应该反映风险评估的结果。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是首席审计执行官的责任。以被审领域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制定审计目标是对内部审计中以风险为基础的视角的一种支持。
将审计业务目标从经营目标中区分出来。初步调查的视角在于经营活动应该实现怎样的经营目标。如果内部审计师发现了没有目标的领域,那么通常需要花时间同经营管理者一起制定一个合适的经营目标。
审计业务目标和经营的目标有所不同。如果说经营目标是将客户希望达成的东西具体化的话,审计业务目标是关于内部审计师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审计业务目标是内部审计师用以决定经营目标如何实现的方式。思考下面例子中不同业务正在使用的经营目标。
审计类型:营销部门;
经营目标:提升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
审计业务目标:识别和评价提升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的合适控制手段;
审计类型:药品的研发;
经营目标:在接下来五年内上市三种新的药品;
审计业务目标:识别和评价在接下来五年内上市三种新的药品的合适控制手段;
审计类型:应付账款部门;
经营目标:在核实了服务或者产品的收据后,按照时间顺序付款;
审计业务目标:按照降低风险和控制充分的要求评价付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评价同财务法规和程序的一致性;
审计类型:生产过程;
经营目标:每日完成“X”数量的产品生产;
审计业务目标:评价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判断每日生产的产品是否完全、准确和满意地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依钱钱512
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1、建设投资方面。除进行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外,还可以在审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的同时审计其投资价值,例如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可靠,经济上是否有利等。2、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运用方面。首先应注意对如何节约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审计。其次应该就如何合理筹措与资金成本相宜的资金加以审计,另外,还须对资金的合理运用诸如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等加以审计。3、经营管理方面。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企业的管理工作找出不足,特别是从经营上寻找薄弱环节,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繁程度以及职能部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物资采购供应、资金审批、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联营、工资奖金分配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评价,寻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帮助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防止企业经济效益流失,同时也督促干部和职工守法经营、清廉从政,在经济活动中少犯错误。5、决策审计方面。企业经营者做出的决策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阿布kingnine
传统上,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可以确定为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四项。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主体,其基本职能就是经济监督。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它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 2、评价职能。所谓评价职能,就是通过履行审核检查程序,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程序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控制职能。内部审计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其受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控制可以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并检查控制程度和效果,提出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现控制系统的最终目标。 4、咨询职能。内部审计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将自身特有的专业优势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预防出现大的经营波动和管理漏洞。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包括顾问、建议、协调、流程设计和培训等工作,为企业各管理层提供扎扎实实的服务。国际新流行的说法是以企业增值为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修订本,以下简称《标准》)对内部审计作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