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嘴馋的我
一、以教材为主,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注会考试,各科目的特点不一样,同学们要结合各科的特点进行备考。注会《审计》科目的特点就是晦涩难懂,满篇中国字,背后却都是洋人的思维,拿到教材感觉给人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初次接触审计知识,我建议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研读教材,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带着自己学习,先把审计的基础知识弄明白了,明白审计的基础理论、基本逻辑。不要着急去做大量的习题,更不可脱离教材简单看辅导资料。由于2021年注会《审计》教材还没有发行,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此期间可以根据2020年注会考试大纲以及注会教材进行备考二、注意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把握教材逻辑框架审计难,主要难在了很多同学不能理清楚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审计说白了是一套查找问题的方法和程序。管理层已经编制好了报表,审计师的责任就是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去证明报表是否没有重大错报,整个教材都是围绕这个基本点展开的。因此,在审计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二个阶段、三个角色”来学习。“一个中心”,审计是围绕“风险”这个中心展开工作的。现代审计属于风险导向审计,也就是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教材第一章就介绍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来源于管理层编制的报表有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整个《审计》教材就是紧紧围绕这个风险模型展开的。审计的过程就是如何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如何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最终达到审计师可以接受的低水平的审计风险。“二个阶段”就是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阶段,以及在风险识别和评估基础上的风险应对。教材第七章是风险评估,详细介绍了如何来识别财务报表的风险以及如何评估这种风险的大小,目的是找到影响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紧接着在教材在第八章就介绍了风险应对,介绍了审计师面对识别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去应对,也就是去证实重大错报风险是否在财务报表中形成了重大错报。然后,教材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在第九章到第十二章的四大业务流程审计以及十三章和十七章的六个特殊项目审计中,具体介绍了如何来识别和评估风险,如何应对识别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三个角色”指的是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人员。如果我们把审计比喻成一幕话剧,那么在这幕话剧中有三个角色登场,报表使用人、管理层、审计审。报表使用人我们简单理解为投资人,老板投资后当然关心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因此他们是报表的使用人。管理层就是负责企业日常管理的人员,比如CEO、CFO等,他们的工作就是管理企业并编制报表。第三个角色就是审计师,审计师我们可以理解为注册会计师,他们是取得审计的专业资格从事审计的人员。那么他们三个角色是如何分工的那?首先登场的管理层,管理层拿着编制完成的报表要送给投资人,投资人考虑到报表可能包含重大错报,因此并不会直接接受管理层编制的报表,投资人就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这些报表进行审计,检查一下管理层编制的报表是否不包含有重大错报,这时候注册会计师就会隆重登场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注册会计师需要按照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独立的开展审计,审计之后出具一个审计意见,说明报表是否公允反映,是否有重大错报。因此,审计的过程可以简单总结为: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来审计管理层编制报表,查找错报的过程。三、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做笔记和总结无论老师讲的有多好,无论你看的有多明白,无论别人总结的体系有多好,都不如自己亲自动手总结的效果好。因此,我提议同学们在第一轮的基础学习中,准备一个笔记本,在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总结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和框架体系。在历年的教学中,凡是亲手自己认认真真做笔记和总结的同学,对审计的理解都相当到位。审计教材是翻译的教材,一定要抽丝剥茧,把自己对审计的理解和总结提炼出来,把前后的知识和体系罗列出来,及时对已混点和易错点做对比分析。第一阶段的基础工作做得越好,到最后的复习越轻松。教材越晦涩,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总结的东西都会深深的记在脑海中,因为这是真正属于你的知识产权。四、在学习过程中留意考试细节,避免犯简单错误审计报表的目的是查找错报,同学们特别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既要有逻辑、有框架,也不要忽略细节。希望同学们在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打基础,要仔细的研读教材,特别是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点,比如审计程序是“应当”做还是“可以”做,执行审计的时间到底是“日前”还是“日后”等等。

珠宝理财
想要了解每年审计师考试教材变化大不大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审计师考试教材每年变化大吗”,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审计师考试教材变化
根据往年审计师考试教材调整来看,审计师考试,每年教材都会发生明显变化。比如:2019年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材,相比2018年教材,其内容变化比例达到了60%。
综上来看,审计师考试,每年的教材都会有些不一样。具体变化幅度,还需以实际发布的教材为准!而往往变化的地方,就是考生需要重点把握的考点!
拓展阅读:审计师报考条件
(一)参加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从事审计、财经工作。
(二)参加初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学历。
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年度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报名时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应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到指定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人员除具备报考条件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四)参加高级资格评价考试人员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2年;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5年;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审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审计工作满6年。
审计师考试考试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是由审计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设立的审计人才评价机制,分为初级、中级(也称为审计师)、高级三个级别。初级和中级资格采取考试制度,高级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审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审计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在考试结束后两个月。
优质审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