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7

乖乖米飞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审计工作规范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华兰欣子

已采纳

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机关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法律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六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国有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总审计师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单位应当严格内部审计人员录用标准,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审计、会计、经济、法律或者管理等工作背景。

审计师审计工作规范

104 评论(13)

小狼雪子

一、审计规范有利于审计法规的具体化:实行审计监督制度以来,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一直是审计机关的奋斗目标之一。审计法将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审计职责、审计权限、审计程序等基本问题确定下来,审计法规的颁布是审计工作法制化确立的重要标志。随着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确立,审计法的有关内容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审计规范化就是依照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它将审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具体落实于审计。二、审计法规有利于规范审计行为: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职业素质和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职业标准和作业程序等不统一,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经验乃至偏好去实施审计手续必将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规范,对职业资格、职业标准、作业程序、审计评价和审计处理、处罚等作出相应的规定。三、审计规范有利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规范规定了从制定审计计划直至审计资料归档整个过程的作业规程。具体地说整个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实施哪些审计手续,完成哪些项目的测试,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等都要有明确要求。如果审计人员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审计业务,那么其工作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同时审计规范是审计工作经验的结晶,反映了合理有效的审计作业规程与方法,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审计业务,审计人员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四、审计规范是判别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审计机关在出具审计意见书,下达审计决定后,被审计单位可能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处罚不服,要求复议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如何判断审计机关是否应该承担审计责任,关键要看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审计规范。如果审计人员违反审计规范的要求,存在过失甚至舞弊,作出了错误结论,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失,那么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4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