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狮子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一)、五保户群体的生存现状
生活敬老院是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的地方,五保户文化程度低,几乎是小学或者文盲;来自全县各镇老人居住生活在一起,人员较杂;原来长期独居生活,不适应集体生活;性格孤僻,情绪化行为多发;活动少,生活单一;慢性病多,肢体痛苦转为精神负担等。农村五保户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虽然国家一直供应保障,但镇安作为国家贫困县,五保户数量多,多以资金供养为主,集体供养仅仅满足基本需要,社会服务少,个体多样化未受关注。
(二)、专业社工介绍
小徐是镇安县最早一批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是2014年全市公开招聘的专业社工,参加“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被商洛市“三区”社工领导小组派驻敬老院开展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宣传倡导专业社会工作。
2016年4月中旬,刚到镇安县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王有安对敬老院的社工小徐说出了近几天外出活动:高峰镇政府、镇安县民政局跑了多次,情绪格外激动;
“我打听这两年里都是你来敬老院最多,你要帮我解决,我要回去居住,不然我就去闹事,政府不管了我们这些可怜人。”王有安对社工小徐说,小徐成为他最后救命稻草,最近为这件事情坐立不安,经常和院方、院民冲突,连吃饭也怄气。
“王大爷这几天我们有小组活动,你可以参加活动,多多锻炼身体,认识些新朋友,这件事我去咨询一下”。兴趣小组活动“微心愿”在开展,但是这件事情放在社工小徐心头。
案例分析
经过小徐走访调查,发现原来王有安存在这些方面原因:
(一)人际关系方面:王有安终生未婚,独居,和邻里关系不和睦;入住敬老院后,和管理员、院民在人际关系不融洽,多次发生口角;
(二)心理性格:王有安62岁,身体硬朗,在敬老院院民中,身体条件好,
性格好强,比较固执,往往坚持自己观点,常常因为热心过多干预,喜欢对其他人进行评价,往往造成人际关系和交流障碍。
(三)社会因素方面:一是五保政策对接不畅,王有安作为集中供养五保户,
不再享受分散供养金,衣、食、住、医、葬等由敬老院统一开支,对此他一直认为是自己个人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因此一直投诉、甚至上访;二是环境融入障碍,来到新环境,敬老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食宿,一般不应许外出。这些客观因素导致王有安习惯独居,极为不适应;三是集体生活单调,敬老院里面活动单一,院民生活枯燥,重大节日活动满足不了日常需求,想回到老家居住。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一)、稳定案主情绪,疏导行为;
(二)、多家度体验、接纳现在处境;
(三)、领袖培养,发挥带动作用。
二、服务实施过程
(一)缓解案主危机。当日小组活动完后,小徐专门拜访王有安,倾听王有安关于返家的诉说,社工小徐对其行为表示理解后,安慰暂且先住,联系敬老院护工请多加看护。首先,社工小徐疏导王有安情绪,安抚平复心情。小徐通过开导会谈,解释敬老院现有条件;随后带着王有安拜访了周围院民,认识了一些朋友;拜访院方护理员后,尤其是他坦承了以前过激行为,护理员原谅了他以前过错,得到接纳,王有安心情得到极大改观。因为门前泼水起冲突的韩某,社工小徐为王有安准备水果去拜访,主动道歉化解。
(二)接纳客观环境。小徐和民政部门咨询得到五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对
王友安解释和说明;带领王友安回老家,实地看人居环境。小徐带着王有安回老家,熟人碰到王有安,看到整齐的衣服、和润的面色,都觉得县城敬老院生活好;到了倒塌的房屋前,王有安心中的念头渐渐熄灭;这次回家后,王有安很好提及家里生活好。
(三)建立新关系,融入院内生活。“三区”社工计划实施中,有意识培养王有安带头精神,成为志愿者参与活动。敬老院开展的文艺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前,社工小徐提前邀请王有安参加,并且安排小组组长角色,有意识提升参与意识和组织角色。金色留影活动中,王有安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院民;兴趣小组负责后勤,协调志愿者搬运物品;小组活动担任通讯员,挨房间通知人员参加。小组后,特地做访谈,对他的`行为进行记录。之后王有安的生活丰富起来,性格活波起来,和其他院民交流增多。
三个周后,社工小徐和其协商,开展了集体生日活动,其中有一个院民因为座位置而情绪激动,影响活动进行,王有安主动前去劝解,说道:“我们敬老院是一家人,要相互理解。”从此,王有安成为社工敬老院的骨干志愿者,活跃在各种活动中,融入敬老院集体生活。
三、案例评估
在“三区”社工人才计划实施过程的,作为五保户供养的敬老院老年社会工作的案主,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采用情绪认知理论,照顾并且融入集体生活,王有安问题得到解决。按照危机处理原则,案主情绪得到缓解,行为得到矫正;多角度体验后,王有安接纳了目前社会环境,清晰明白了五保政策和客观条件,不再排斥社会环境。经过领袖培养培养,他能积极融入院内生活,多次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找到了新的价值,7月后,案主问题得到解决,个案目标达成,可以结案。
四、专业反思
由于敬老院供养的五保户群体特殊性,加之目前区域内五保供养政策和条件等现实客观状况,社工在介入个案的时候,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平等接纳,树立良好生活目标,首先疏导情绪,其次促成接纳事实,最后在现有基础上,通过积极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
angelwhere?
徐本禹因天涯社区的 文章 《两所山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而被中国人所熟知,后获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徐本禹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那一年的秋冬之交,当时天气已经冷了,徐本禹的同窗室友胡源的父母来学校看望胡源时,叔叔阿姨看见徐本禹只穿着一件 军训 服,怕他冻着,就把胡源的两件衣服送给了徐本禹,并对徐本禹说:“天气冷了,别冻着。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和叔叔阿姨讲。”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远离亲人,第一次在外地得到好心人的帮助,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觉……或许是这么多第一次交织在一起,让徐本禹至今不能忘记。“当时我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徐本禹这样说。 在大学里,徐本禹是一个被许多好心人关心和帮助的一个人,别人帮助他的时候,他没有忘记那些好心人们,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大学四年,徐本禹利用自己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一共资助了5名学生。此外,徐本禹还经常自发地从事志愿服务,比如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帮助他所在的经管学院收发信件,到草坪上拣垃圾,在食堂里端盘子,所有这些都是义务的。徐本禹的同学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因此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徐大傻”,但徐本禹通过做志愿服务让他感觉到了快乐。 2001年12月份的一个星期六,徐本禹象往常一样去汉口做家教,在做家教的过程中,他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当阳光洒进山洞里……》这篇文章时,徐本禹被深深地打动了。2002年的暑假,徐本禹带着华中农业大学的4名志愿者来到了报纸所述的狗吊岩岩洞小学。 返回学校后,当地的学生和老师经常给徐本禹写信,让徐本禹的心再次飞到那边。有一位叫郭加勇的学生写道:“徐大哥,我真的太想你啦!我每夜都梦见你。在梦里,你在教我们解答难题,带我们爬山玩水,教我们 唱歌 、做游戏,但每次刚梦到好玩的时候就醒了,点灯一看却不见你,只有我一个人坐在床上,这时我流下了眼泪。” 正是有了暑假23天的支教经历,徐本禹决定 毕业 后要再次来到狗吊岩,去帮助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用知识来回报社会上的好心人们! 2003年7月,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眷恋和不舍,徐本禹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只身一人自费来到岩洞小学当了一名支教老师。在狗吊岩,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由于天天要吃玉米饭、酸汤和辣椒,徐本禹很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胃病,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由于一直在蜡烛、煤油灯下面看书,徐本禹原来450度的眼睛比以前更近视了,看东西更加模糊了。 在狗吊岩,徐本禹一周要上六天课,一天上课时间达到了8个小时。徐本禹负责五年级一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不了解外面的任何东西,学生写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有20几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徐本禹用募捐来的3000多册图书建立了一个图书馆,让学生借书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徐本禹总是中午匆匆忙忙吃点饭就来到教室给学生上课,有时候忙的时候就不回去吃饭。饿的时候就到学校不远处的小卖部买当地“最高档”的饼干,一元钱一袋,一袋就撑一个下午。晚上为了批改作业,徐本禹常常忙到深夜12点多,而早晨5、6点钟又要起床。 在狗吊岩支教,徐本禹很孤独很寂寞,曾经有两次在睡梦中醒来,泪水已经打湿了枕巾。每当徐本禹了解到他的同学都已经工作了,读研究生了,在信中讲述他们的美好生活,这时徐本禹总禁不住流下眼泪。每当这时候,徐本禹总是拿出他的相册,一遍又一遍地看,和照片上的同学、朋友说几句话,只有这时候徐本禹的心里才会舒坦些。 2004年7月,徐本禹来到了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支教。由于大石小学处在大山之间,很闭塞。徐本禹支教的 故事 被媒体报道以后,很多好心人要求资助贫困学生并捐款、捐物。平时除了给学生上课以外,为了整理贫困学生资料和好心人捐助的善款和物品,徐本禹几乎天天行走在大石小学到大水乡的山间小路上,一天要走上一个来回,有14公里。2005年的春天,由于下雨,天天穿雨鞋走路,有一只脚的左后跟被磨出了血,另一只脚的脚趾和脚掌交接处裂了一个大口子,痛了好多天。 2005年4月份的一个晚上,徐本禹在乡里忙着给学生打印考试试题,忙到了凌晨四点多。由于一直晚点睡觉,在回大石小学的路上,徐本禹竟一边打瞌睡,一边走了起来。由于是山路,坑坑洼洼的,当徐本禹一脚踩空的时候,一下子又清醒了过来,然后又迷迷糊糊地边走边打瞌睡,再踩空,再清醒过来。当徐本禹感到特别累的时候,他就想如果能让他不走这30里的山路,而让他好好地睡一觉就是一种享受了。看到大水乡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都得到了资助,徐本禹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2005年9月,徐本禹结束贵州支教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徐本禹一直从事着他所钟爱的助学事业,并和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一起成立了红杜鹃爱心社。这几年来,红杜鹃爱心社为贵州近20所中小学建立了图书室,为贵州的贫困学生募集到100多万元的物资,并为贵州培训了90余名乡村教师;此外,红杜鹃爱心社每年还资助贵州的贫困学生。2005年,爱心社资助了500多名贫困学生。 从结束贵州支教到现在,徐本禹先后19次去贵州山区看望志愿者和那里的孩子们,每年暑假都带着华中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去贵州山区支教。在徐本禹的感召下,全国共有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大水乡进行暑期志愿服务,有30多人在大水乡中小学进行长期支教。通过徐本禹的牵线搭桥,共有8所希望小学(校舍)得到了修建。 2007年1月,徐本禹再次踏上了志愿服务的征程。这一次,他是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到国外去服务。2006年年底,共青团山东省委招募志愿者赴津巴布韦进行志愿服务一年,徐本禹报了名,并成为15名志愿者当中的一员。来到津巴布韦以后,徐本禹和队友郝东智被安排在管理培训局进行汉语教学。由于所上的课都是三个星期的短期班,考虑到学生平时都要上班,没有时间温习,徐本禹就把需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成对话的形式,而且对话的内容都是平时经常用到的,比如:换钱,买东西,旅游, 自我介绍 ,打电话等等。而且在内容设计上,尽量让学过的单词重复出现,加深他们的记忆。上课期间,徐本禹还有意识告诉他们一些关于中国的 文化 ,让他们听一些中文歌曲。为了便于他们复习,徐本禹还亲自把所教的内容做成音频资料,让学生课外自学用。有时,徐本禹还设计一些小的主题,让学生亲自来表演。渐渐地,知道徐本禹在管理培训局教授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津巴布韦最有名的皇冠酒店、象山酒店和王国酒店把徐本禹和队友请过去,让他们为他们酒店的员工进行中文培训。 2007年4月,徐本禹在津巴布韦帮一位中国小孩辅导中文。周末,为了便于辅导,徐本禹住在了他的家里。第二周的星期一,徐本禹从他家里回到了管理培训局。刚回来的时候,徐本禹发现身上有不少红点,而且还有一些痒。当时没有在意,徐本禹怀疑可能是粉刺或者是被蚊子咬的,用不了几天红点就会下去的。过了两天,身上的红点不但没有退去,反而变得更大了,而且开始出现局部面积的红肿,红肿的面积有大枣那么大,而且时不时地会有痛感。后来,徐本禹发现是芒果蝇的幼虫钻进了皮肤里,肩膀上、腰上、大腿上都有,徐本禹和队友一起数了数,一共十六个!当时徐本禹一下子就慌了,因为徐本禹的队友武冰冰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只有两个芒果蝇的幼虫钻进了皮肤里,但还是起了巴掌大的包,而且还出现了皮肤坏死的现象。由于津巴布韦的艾滋病发病率比较高,徐本禹担心医院的医疗器械不卫生,就不敢去医院把虫子从皮肤里搞出来。于是,徐本禹就让队友郝东智一一把虫子从皮肤里挤出来。由于很疼,徐本禹受不了的时候就咬着木板,把十六个虫子挤出来花了四个小时的时间。一直到现在,身上还落着十六个疤痕。在津巴布韦,艾滋病发病率高,交通和通信不便,治安和生活条件差,徐本禹克服了这些困难,为当地培训了100多名学员,获得了当地的好评。 2008年,四川发生“5·12”特大地震后,徐本禹先后3次来到绵阳,看望那里的志愿者,为他们加油鼓劲。2008年8月,徐本禹成为了一名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2009年10月,徐本禹将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从开始做志愿者到现在已经有9年多了,渐渐地,志愿服务成了徐本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徐本禹说,他要把志愿服务进行到底,一辈子做志愿者! 徐本禹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 教育 “时代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看了“徐本禹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陶艳波 2.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肖卿福 3.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朱敏才,孙丽娜 4.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朱晓晖 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