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1

柳絮天涯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收入天花板是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新民娜姐

已采纳

因为现在的人都喜欢向大城市发展,而大城市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就造成了人员供大于求的现象,所以工资就被变相的降低了。

社会工作者收入天花板是谁

214 评论(13)

lostinyoudaidai

马上就要过年了,趁着年前大家都想多赚一点回家过年,也不枉费自己在外辛苦打拼了一年。如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成本的上升,各种焦虑随之而来,大家都在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收入,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

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大家也是不自觉地聊到了自己的工资,其中一位朋友说道,自己35岁时候工资的是万一个月,如今45岁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才涨到了2万,自己再怎么拼命努力工作,感觉工资也不太可能再上升一个层次了。我说:“你现在还是经理的职位,未来还有上升到总监的机会,工资的上涨空间还是有的。”大伙儿在聊天中也逐渐发现,虽然周围不少人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打拼奋斗了十几二十年,但是大家的工资并没有实现高速和大幅度的增长,很多人的工资都是徘徊在1万块左右。

一线城市的工资天花板都是税前3万左右,能跨越3万收入大关的少之又少,工资一旦到了1-2万元之后,想再往上涨总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阻力。在这个阶段工资的上升困难程度,好像也不能仅仅用努力工作,完成任务简单地来解释。

当然一些运气好的同学要么自身的管理能力出众,要么就是自己有真本事,能创造巨大的价值,又或者是跟老板关系好,能拿到月薪5万,月薪6万。但是这群人中,职业升迁的几率也不会能打大,从经理升到总监,副总裁,总裁这样的高位的希望也不大。否则即使是在一线城市的打工族,月薪3万依旧是90%甚至更多的人难以跨越的薪资门槛。

少数高薪人群不具有比较意义。我们都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给出应届生的工资就能达到月薪3万的水平,而且这行业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薪资天花板,都是靠能力赚钱,有多少价值和能力去匹配什么样的工资,在这样的行业你是不需要去担心你的工资的。但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虽然大厂高薪是事实,但是这群人仅仅占总的社会就业人口的比例不到3%,根不不具参考意义。

私营和非私营工资差距较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家的收入和工资水平到底处于哪个层次呢?首先大家不能拖到篮子里就是菜,我们先要区分私营和非私营的企业,事实上剔除非私营单位之后,即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平均工资还是难以破万元的,虽然看着北京这几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都已经在万元以上了,但是这是私营和非私营一起的结果,因为毕竟对于大多数就业人群来讲,在私营单位上班的人还是占大多数,去除掉非私营单位之后,平均工资依然会降到万元以下。

在客观的数据面前,大家之前所认为的月薪过万遍地都是的现象自然不攻自破,同时也会摧毁很多人对于高薪的幻想,别说是月薪3万了,即使是月薪1万依旧是很多人难以突破的高薪梦想。以现在的准一线城市北上广为例,大部上班族的工资都集中在3000-8000元,北京占比,上海占比,广州占比,月薪在20000-30000元的,北京占比,上海占比,广州占比。工资能超越3万元以上的自然少之又少,职位非常稀缺。

从客观数据看工资,理性看待一线城市。从真实的数据来看,想必能打消大家对于高薪的焦虑,即使是在就业机制完善,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一线城市,真正高工资的人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其实大家也不必过多的去焦虑,生活成本,物价的上涨,但是工资却迟迟不上涨是大家焦虑的根源,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大家都会对高薪产生强烈的渴望,所以对于那些一心想去大城市实现高薪的梦想的90后和年轻人来说,依旧得理性做出选择。

对于个人而言,突破薪资涨幅,选择大于努力。说完了大环境,再和大家聊一聊个人,对于求职者个人来说,想要在工资上实现突破,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我国劳动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针对每一行每一个领域的差距也很大。

很多时候,个人在职业升迁,升职加薪的竞争力来自于自己和老板的关系,酒桌上应酬喝酒拉关系的能力,取决于的自己的背景和资源,而对于空有一腔热血和工作激情的自己来说,很多时候自己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对于未来往管理岗位走的人来说,想要在工资上有新的突破,选择就更加重要了。工资性收入的尽头就是资产性收入,无论是公司的股权激励,还是自己去投资理财,这样的方式能帮助你养成一个老板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未来可能你不再是一个好的员工了,而是一个好老板。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都会有自己的薪资天花板,感觉自己的努力已经到了尽头,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了,所以选择有的时候比努力来得更重要。

293 评论(11)

复方氨酚

因为听到全国有6亿人月薪不足1000元的消息让自己震惊,《2019国人工资报告》显示,针对工作10年以上上班族的调查,工作10年月过万的人人数比例仅为,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人工作10年的结果是工资都在5000左右徘徊,没有太大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月薪5000就是他们职业收入的顶峰了。

亿人月薪不足1000块,三线城市租房都困难

左右的上班族,工作10年依旧没有实现月薪过万的目标

左右的上班族,工作10年月薪5000元是他们的天花板

在这些事情面前,我们不得不说,月薪过万真的很难。前段时间大家都被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月入过万的消息深深吸引,对于月薪过万大家都有了这么一种理解:

“连快递小哥,外卖小哥都能月入过万,只要自己努力,自己也能轻松月薪过万,像这种普通人都能干的工作,感觉月入过万也不是很难。”

但是你看到的只是结果,没看到月入过万背后的辛酸和痛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些月入过万的外卖和快递小哥背后,有哪些你承受不了的煎熬和辛酸。

月入过万的外卖小哥:10个人里面最多有1个人月过万,必须要对周围小区门牌号路段等等非常了解,一些新来的外卖小哥从熟悉环境开始最短也需要两个月,另外一方面,想要月入过万,一天的收入最起码是300块,按照一单4块钱来算的话,一天最少跑75单,连续跑16-18个小时左右,基本顾不上吃饭,三餐很不规律,下班的时候也基本都在凌晨。

月入过万的快递小哥:对于快递员来说,赚钱主要靠站点的收件和派件,收一个件基本上5毛钱,好一点的1块钱,派件也差不多,很多快递员都是没有底薪的,你想想就算是一个月5000块,一天下来也要收件和派件一两百个,而且中途遇到丢件还得自己承担损失,有的时候丢一个件自己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白干了。那些月入过万的,一天的派件量起码在200-400件,都是在凌晨了人家还在派件,看上去是高收入,但是背后的苦你也是无法承受的。

怎么样?

真正的现实是不是跟你所认为“月薪过万遍地都是”的情况差别有点大,我们总是能看到很多人吐槽月薪5000不够用,觉得月薪5000就已经活在社会底层,但是真实的现实是至少有80%的人工资都是在5000左右的水平,而且保持这样的薪资水平长达10年,20年,甚至已经是职业生涯的巅峰了。

而且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年龄越大,翻身和逆袭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小,人生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很多人能保持月薪5000的工资就已经很好了。

上班工作四五年了,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工资总是在5000块左右徘徊,自己也不是不努力,也报过班学习,也向行业内的精英学习请教过,平时上班工作也都是兢兢业业,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总觉得自己该升职加薪了,但是现实是工资一分没涨,但是自己越来越感到身心俱疲。

很多人刚刚踏上职场,找工作求职的时候,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职业规划,甚至多数人对于认知都不清晰,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迫于谋生和生存的压力而选择的。

反正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先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再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以这样的状态,混日子工作了三五年之后,猛然发现以前的自己都是在浑浑噩噩过日子,从来没有规划过自己的职业未来,没有很明确和清晰的目标,只是为了那点工资度日,渐渐的也会对自己慢慢放松和懈怠下来。

很多人都知道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怎么落实到行动当中去,接下来大家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帮助大家摆脱迷茫,重新找回自己。

首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进行大致分类

一、吃青春饭类型的工作

二、细水长流形的工作

三、厚积薄发形的工作

对于吃青春饭类型的工作,想必大家也都有一定的了解,这种类型工作的明显特点有:

1. 收入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一般不稳定

2. 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

3. 对于年龄都有严格的限制和门槛,年龄越大,对收入的影响越大

可以这么说,青春饭类型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做长远的职业规划,因为很大程度上这种工作只适合特定的年龄段去做,一旦超越了年龄门槛,你不主动辞职人家也会主动去淘汰你,年龄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优势。

同时,年龄越大,也就意味者失业的风险越高,而且注定会失业。

青春饭类型工作多半出现在新兴行业和领域比较多,比如网络主播,视频up主,职业运动员,电竞选手,模特,一些风口行业的从业者,外卖小哥,以及大部分小公司的职员。

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合适的年龄,通过努力和运气,短时间内有可能赚到旁人多年打工上班才能赚到的钱,但绝大多数人,只要过了那个年龄节点,事业就会走下坡路,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的落差会越来越大。

就在几天前不久,自己很喜欢的一名职业电竞选手宣布退役了,退役的原因也很简单,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身体扛不住了,熬夜,肥胖,饮食不规律等等对于他自己身体的打击很大,出现了糖尿病,精神不佳等症状,选择退役也是在为自己的身体和未来做打算。

你看,你羡慕人家打比赛拿几百万奖金的时刻,但是最终退役是因为自己身体扛不住了,你愿意吗?吃青春饭的职业,有的时候虽光鲜令人羡慕,但是背后却是对于身体的巨大摧残,都是在拿命换钱。

第二种细水长流类型的符合我们大多数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状态,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工作年限的增加,在20-30这个年龄段,收入和薪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稳步往上升,但是过了35岁以后就很难有质的变化了,基本都是趋势平缓,工资基本涨不上去,职位也升不上去,没拼到做管理的很尴尬,拼到做管理的也是一种成功。

这样的职业类型,也印证了对于多数人来说,20-30岁的这10年,是很多普通人至关重要的10年,能不能翻身和逆袭就靠这10年自己的努力和发展了,典型的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大公司,传统行业从业者,一般到了35岁,收入和职场的地位很难再提升了。

这类工作的典型特征就是:

稳定,不会轻易丢掉自己的饭碗,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没问题,但是基本不可能大富大贵,一旦入行,也算是过上了一眼看得到未来的生活,如果自己觉得这样的状态挺好能接受,那基本就这样了。

马云也曾经说过,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失败了可以翻身再来,但是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一旦倒下了就起不来了。

但是从目前来看,选择稳定的工作其实并不失为一种错误的选择,反倒是一种相对明智的选择,新兴产业不断诞生,求职就业市场差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生活和职场的节奏越来越快,一些在10年前可以捧在手心安度晚年的铁饭碗,如今的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正在逐渐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裁员,事业单位缩减招聘,企业裁员等等这些消息我们已经屡见不鲜,都在向我们发出一些信息:稳定的工作不那么稳定了,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而且巨变到来之时,往往是在职场人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负重前行,自己也过了而立之年,不再如年轻时那般生龙活虎。

收入已然是涨不动了,但支出仍然在逐年增加……

这届中年人,真是太难了。

第三种厚积薄发的工作类型,这类工作的特点就是前期可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前期可能没有太大的回报和效果,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就拿写作这件事情来说,大家都在追求变现,但是可能在前期你的电费可能都赚不够,但是你要为此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写作这件事情跟上班的996和007 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每天都要保持更新,需要去积累和收集大量的素材,再比如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很多都是需要靠考出证书才能证明你的专业能力,医生,律师,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等,可能前期备考会很痛苦,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旦考出来,出来的薪资起点就会比别人高很多。

再来说说医生这个职业,光是读本科就要5年,加上十4年理论,3年医院规培,这还是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做最快的时间。

所以你看,你觉得医生这样的工作很好,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很高,但是人家跨入行业的门槛很高,需要你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勇气,因为往往这些工作的前期,都是不会立马有很大和很丰厚的回报的,但是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对于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会带来质的变化,待遇和工资会瞬间提高,而且不会封顶。

随着互联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些在领域内绝对专业和权威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贩卖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赚钱,只要你在领域和行业内足够权威,在后期你能享受到的职业红利,是不可限量和一直延续的。

其实这也体现了这个职业的两面性,这样的职业沉没成本比较高,一些急于追求成果的人,往往坚持不下去就会前功尽弃,而那些坚持下去,并且持续努力的人,一定会享受到后期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所以入行之前一定要想好,正确的选择往往是很难的选择,选定了,就别轻易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

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不一样,有人倾向于稳定,有人想抓住行业的风口,实现人生的逆袭和翻身。

雷军说过:“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每个时代的机遇和风口都会造福一批人,但就看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有没有这个能力去抓住这个机遇。

人生和职业的选择本没有对错,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不就是人生所求吗?

198 评论(15)

ERICA漠漠

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就挣到那么多的工资。

148 评论(8)

『刻骨銘心』%

因为很多一线城市的工作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够从事高薪的工作。对于普通的工作,即便在一线城市来讲,工资也是不是那么高。这也是很正常的。

8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