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脾气媛媛
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那么社会工作者又是怎么运用沟通技巧的呢?下面我整理了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
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 经验 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解读案主其人: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 文化 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
鼓励支持
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相关 文章 :
1.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1500字
2. 沟通技巧的培训心得3篇
3.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3篇
4. 管理沟通技巧心得3篇
5. 面谈的沟通技巧
6. 最简单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7. 沟通技巧培训心得体会3篇
miss无敌
【导读】游戏是社工服务常见手法,无论是小组服务还是社区服务都可见其身影。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社会工作中的游戏是由社会工作者设计,创造性地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来达到社会工作目标的一种服务手法。游戏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服务对象的参与度,推动服务目标达成。如果游戏选择不当,比如总是选用老套的游戏或游戏缺乏与目标的粘合度等,就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如何围绕服务目标并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对老游戏重新设计修改,让其更好地适用于服务本身,社会工作者需要展开实践探索。
游戏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3个 W 和 1 个 F:
1、“What”,即本次服务的目标是什么,服务中所有的环节最终要为目标服务,游戏也不例外。
2、“Who”,即参加者和带领人的情况,参加者的数量、能力、年龄、性别、组成及带领人的经验和能力。
3、“Where”,即服务在何种场地开展,室内还是室外、空间是否足够、安全性如何等。
4、“Fun”,即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及对服务对象是否具有吸引力。
游戏设计具体方面:
1、加减乘除法则游戏并不需要每次都有新创造,把原有的游戏进行加减乘除变形亦是一种思路。
(1)加:
一是在游戏中增加特殊人物,具体的做法是邀请参加者扮演盲人、聋哑人、肢体功能受损者等。特殊人物的增加会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挑战,游戏的难度随之加大,对参加者的协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增加游戏工具数量,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参与者使用的工具,但适当降低难度,使游戏更加适合执行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
三是增加附加条件,比如增加时间限制、增加禁止使用语言沟通的要求等。
(2)减:
一是减少难度、减少障碍。移除游戏中原有的附加条件,如取消游戏的时间要求,移除“特殊任务”,减少游戏障碍等。
二是简化步骤。程序繁琐、规则复杂的游戏容易让参加者不耐烦,丧失兴趣。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化繁为简,直奔主题。
(3)乘:
用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提高游戏难度。将原有游戏的玩法乘以倍数,加快游戏的节奏。如在“杀人游戏”中安排多个杀手,在游戏“谁是叉烧包”中选择 2—3 个“叉烧包”等。
(4)除:
用于应对参与者数量较多的情况。可采用除法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可尝试报数、拼图、古诗词等,现场分成几组同时进行,保证服务整体进度。
2、从服务目标出发,融入服务主题游戏设计应紧紧围绕服务目标,带着目标去游戏。如在倾听技巧工作坊中,游戏的设计、选择可以围绕“听”——游戏“七嘴八舌”要求所有参加者围成一圈,同时说出一个词语,随后让参加者重复听到的词语。比如在一个性教育小组中玩游戏“大风吹”,“吹”的关键词可以是跟性别角色相关的词语,长头发的、穿裙子的等。
3、从感官出发游戏的核心是“动”,既包括身体的动,还包括思维的运转。身体的行动、参与者的互动都能引发思考,有利于推动目标达成。
(1)游戏设计以“动”为原则,最直观的方式是从感官出发,如视觉、触觉、听觉等。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可放大或剥夺某一感官功能,如在游戏中要求参与者不能使用语言交流。
(2)感官之间的功能替代,可采用模拟的手法进行。如游戏“石头剪刀布”,原本是用手的方式来玩,可替换成用脚来进行。此外,耳朵、鼻子、四肢都可以作为游戏设计的切入点。
4、善用游戏道具游戏道具常常具有色彩丰富、造型新颖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对参与者更有吸引力,还能重复使用并变换出多种不同的玩法。例如,社会工作者最常用的游戏道具彩虹伞,七彩的颜色深受各个年龄层的服务对象喜欢,可以变换出 20 多种玩法。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加入游戏道具,如彩色泡沫管、气球、彩色绑带等,有利于增强游戏的新颖别致感,提升参加者的投入度,增强互动。
社工服务技能是社工工作的基础技能,以上的服务手法也是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其实游戏设计并不难,也不可怕,怕的是社会工作者在游戏中没有思考,没有沉淀,一直在复制粘贴,为了游戏而游戏,忽略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希望以上四种方法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打开游戏设计开展的新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油。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