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8

王小丽0125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天津和平社会工作者试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猫啃鱼头

已采纳

【模拟试题】

随着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区域竞争政策的调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使得各大城市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大背景下,我市准备实施“万千人才引进”项目,吸引高素质人才进驻本市。在如何吸引人才的谈论会上,各方人士给出了以下8个选项:

1.以高薪水来吸引人才。利用客观的收入、优厚的待遇对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

2.以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在本市落户能增强人才的归属感,更好地留住人才。

3.给人才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毕业生会选择创业,给予创业优惠政策能吸引高校毕业生。

4.以住房保障吸引人才。在房价飙升的当今社会,买房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困扰,如果能保证年轻人住房问题,也能吸引一部分人才。

5.给配偶安排工作。很多人才不愿意去外地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原因,会与配偶两地分居,解决配偶工作问题,举家搬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6.解决子女就学问题。目前农民工孩子进城无学可上或是上不起学,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解决子女就学问题也可在考虑范围之内。

7.给人才安家费。人才吸引来,首先要有一个家,安家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解决安家问题也应该考虑在内。

8.给予项目扶持。很多地方人才引进盲目,人才引来用不上,为了消除人才的顾虑,应该让其发挥自身价值,让其有用武之地,所以给项目也是很重要的。

【问题】

请从以上8项措施中选择你认为最有效的3项,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无领导小组面试中排序类多项选择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看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候能否抓住问题的本质,在陈述过程中能否思路清晰,作出合情合理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对题干中的8项进行分类: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将8个选项进行分类,其中1、4、7为生存需求,2、5、6为尊重需求,3、8属于自我实现。考生可以自行分类,并在每一类型中选择合理的选项,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下面进行示范作答,考生在答题时可以这样说:

我认为最有效并排序后的三项是:1、6、8。

选择1的理由:选项1的薪资在1、4、7三个选项中是最为基础的选项,越基础的东西越不能被替代。首先,薪资能满足人才在一个城市很好地生活下去。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如果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优秀的人才肯定不会选择我市作为其发展的地方。其次,薪资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如果我们开出高于其他城市的工资,也能显示我市对人才的重视,也能显示我市招纳人才的诚意。

不选择4、7两项的理由是:选项1中说的是“高薪水”可以同时解决4、7两个选项的问题,可以每个月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地加上住房和安家费的补贴。

选择6的理由:首先,父母工作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未来子女能更好发展,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如果人才来到本市,但是其子女在老家就学,人才在本市找不到归属感,也可能会出现由于担心子女,而无心工作的情况。这样即使引进人才,也会留不住人才。

在2、5、6这三个选项中选择6,不选其余两项的理由:如果本市是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户口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远没有一线城市有优势。配偶的工作与孩子的就学相比,人才的首选肯定会是孩子的就学,只要人才的薪资足够养活一家人,配偶随迁后不一定非要参加工作。

在3、8两项中选择8的理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保障因素即员工工资和劳动保护。激励因素即工作表现和工作成就感。而前两个选项已经解决了职工的保障因素,所以就应该考虑让引进的人才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来说,精神上的需求往往更强,更注重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感。项目支持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能激励人才不断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予项目支持也会推动我市的发展,不至于引进人才用不上、用不好。

在3、8两个选项中没有选3是由于虽说是为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但毕竟创业也存有一定的风险,为了保险起见,直接给人才一定成熟的项目让其发展,会比创业更加吸引人才。

天津和平社会工作者试卷

111 评论(10)

芬达果味十足

1.我国公民从(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岁起 B.年满16岁起

C.年满10岁起 D.出生时起

2.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4.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设大厦的普遍事实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

5.“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 )的一种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社会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C。解析: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研究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通最一般的规律,因此A项说法不准确;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B项错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所以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故本题答案选A。

4.【答案】B。解析:设计图是来源于物质活动的,不是最终来源,意识不能决定物质,只能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可以转化为物质。故本题答案选B。

5.【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答案选C。

27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