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蜜99
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那么社会工作者又是怎么运用沟通技巧的呢?下面我整理了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
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面向案主: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上身前倾: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开放的姿势: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良好的视线接触: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 经验 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解读案主其人: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 文化 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
鼓励支持
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相关 文章 :
1.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1500字
2. 沟通技巧的培训心得3篇
3. 沟通技巧学习心得3篇
4. 管理沟通技巧心得3篇
5. 面谈的沟通技巧
6. 最简单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7. 沟通技巧培训心得体会3篇

chengjiebgjicom
第一,基本的关系建立技巧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一方面需要综合运用支持性、引领性、影响性技巧,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实际环境注意以下内容。一是适当自我披露。适当自我披露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加强,但要留意界限,避免混淆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二是跟进正面反应。留意对方的反应,若出现抗拒、回避或负面回应,则维持简短交谈。三是由浅入深。由打招呼或对方关注的事展开话题,慢慢贴近服务对象的生活,再逐渐深入。四是让对方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比如营造舒适环境,关注对方近况等。五是时机的选择。好时机一般为活动前后,服务对象一个人闲着的时候。彩灯连接分割线第二,有效的倾听技巧有效倾听是个案专业关系建立的首要环节,是指社会工作者能清晰地从服务对象的话语中分析其需要、体验和事实。需要。服务对象前来求助,是因为有未被满足的需要,但有时候表面问题并非服务对象真正的需要。“需要”不等于“想要”,社会工作者需从服务对象表达的“想要”中分析出背后的“需要”,这样社会工作者才能明确服务方向,进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体验。“体验”就是服务对象的主观经验,包括对事件产生的想法和经历这些事情的感受等,体验一般包含情绪。如“我今天非常生气,因为我赶不上最早的班车”,“非常生气”就是体验。理解服务对象的体验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精准地回应服务对象的感受,进而建立信任和安全感。事实。“事实”即服务对象所经历的事件,多为服务对象的行为。社会工作者能够准确地从服务对象的话语中分析出哪些是事实,有助于快速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有效回应其困扰。需要、体验和事实是聆听框架的铁三角,只有快速地从服务对象的话语中分析出这三个元素,社会工作者才能精准回应其感受、了解其困扰、明晰服务目标,有效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进而建立专业的服务关系。彩灯连接分割线第三,深化与服务对象关系的三个策略在基本专业关系建立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专业关系,可从以下三个途径实现。一是行为-目的-需要,即从服务对象的行为分析其背后的目的,并从目的出发发掘其未被满足的需要。比如服务对象A努力工作、储蓄,只是为了去韩国整容(行为),从而找到男朋友,并受到朋友重视(目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服务对象看到其行为与目的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可能是性、 受关怀(亲密关系)、受重视、自尊感等。准确分析和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能有效深化双方之间的专业关系。二是选择-原因-价值,即从服务对象的选择中分析背后原因,并找到行为背后的正面价值。比如服务对象B决定把留守在家的孩子转学过来。社会工作者可以这样回应:孩子可以继续在老家读书,但你为了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改善亲子关系,所以选择把孩子接过来读书,你很在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亲子关系的和谐也非常有责任心。这样的回应能帮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行为的正面价值,进而深化专业关系。三是努力-成果-自豪,即让服务对象回溯自己感到自豪的经验,引导他分析曾经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好结果,再进一步协助服务对象找到自豪的经验。比如服务对象C为大学时获得奖学金感到自豪,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他回想自己曾经为了获得奖学金付出了什么努力、取得何等奖励,鼓励他结合目前的困扰或服务目标,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是一个贯穿整个服务过程的工作,不仅需要综合运用专业技巧,还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此外,有效倾听并准确分析服务对象话语中的事实、体验和需要是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深化关系的策略进一步发展信任的、富有安全感的专业关系。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