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飞刀xy
·%的人认为当下急需社会工作者 ·%的人支持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岗位 ·%的人认为社区医生乡村教师为社会急需 日前,北京市拟计划出台政策,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工作者岗位,开辟大学生就业渠道。而今年2月,上海市杨浦区向大学毕业生同时推出1000个公共服务见习岗位,报考者众多。2009年北京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也有近万人报名参加。 公众怎么看待社会工作者呢?为此对1329名网友的调查显示,%的人认为,当下中国急需社会工作者。 不仅仅是社区急需社工 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简称社工。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组织可创造占社会总量10%的就业岗位,而目前在中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 北京市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赵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北京市2000多个社区的社区服务主要由居委会提供。居委会成员中以退休人员居多,年龄知识结构日趋老化,急需新鲜血液的注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老人陪护是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邻里关系协调,边缘人群的社区矫正,农民工社区组织建设等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对整个社区的和谐融洽也至关重要。这些事都需要社工去做,但不仅仅是社区急需社工。” 调查显示,%的人认为,社工主要从事社区工作;%的人认为社工主要帮助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的人认为社工是在孤儿院、养老院照顾儿童老人的人;%的人认为社工主要在司法机构做疏导家庭纠纷等工作;%的人认为社工主要是在医院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认为社工主要是在学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坦言对社工职业不了解。 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深圳首家社工专业机构——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创始人易松国说,青少年犯罪、失业、离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不是单靠政府就可以解决的。近年来,深圳市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的方式,强有力地推动了这些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一领域的就业潜力也正急速打开。 据了解,我国目前社会组织的数量处于400万至800万之间,以每个组织有3~5名工作人员计算,就蕴含着1200万至4000万个就业机会。有专家指出,如能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向该领域发展,将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压力。 在这方面,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2008年,深圳市政府开始向民间运营的社会工作服务社购买社会工作岗位,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欠缺。截至2009年1月,深圳市仅民政局就购买了542个社工岗位。政府购买的岗位还分布在教育、司法、禁毒、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等领域。 %的人支持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岗位 调查中,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岗位,%的人表示支持,其中%的人表示“非常支持”;%的人认为这项措施应向全国推广。 此外,%的人认为,政府出资购买公共服务岗位可让人们关注和了解社工,推动社工服务发展;%的人认为,此举是完善我国社区服务建设的契机;%的人认为,这项措施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趋紧现状;%的人认为,此举有利于缓解我国公共服务系统人才缺乏的状况。 但对政府这一举措,也有不少人存有疑虑。调查中,%的人认为这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的人认为还应购买、拓展更多的岗位,不仅限于社工。 网友“艾伦”留言说:“国家虽然鼓励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但社区医生的素质参次不齐且缺口巨大,政府是否也可以通过购买岗位来吸引这方面的高级人才呢?” 调查中,%的人认为,社区医生、乡村教师等社会急需的岗位也应由政府出资购买。 “一味要求政府买办不是长久之计。”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小宁认为,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热门职业都是以经济为杠杆的,“政府买办”只是权宜之计,并非上上之策。最佳的办法还是提高待遇或给予政策优惠。“比如北京市能不能对招聘的社工解决户口问题?这会大大提高该职业的‘含金量’。” “如果小孩与父母闹矛盾,我们会对农民子弟进行家访,化解矛盾;寒暑假我们会组织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参加冬、夏令营……”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位于昌平区半塔村一个露天集市后的民房里,中心理事赵玲告诉记者,外来农民工很少有自己的组织,社区服务在这样的农民工聚集地很容易成为盲区。于是该中心就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成为了专业社会工作组织。目前,该中心只有4名工作人员,月收入为每人1200元,生活清苦。赵玲坦言,他们的工作,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熊辉,目前在北京的一家报社工作。虽然本科和硕士都是读的社会工作专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靠专业吃饭,即使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对他而言也没有太多吸引力。 “薪水待遇太低,这个职业目前没有让人看到前景,所以大多数同学最终选择了放弃。”熊辉介绍说,北京市社会工作者的工资在每月1400~1500元之间;上海杨浦区公共服务见习岗位的工资为每月1500元,“这样的工资在当地连生存都很艰难。” 熊辉认为,政策再好,如果没有适当的薪水,对个人而言,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很难换来家人沉甸甸的期望,“较高的薪资水平和政策优惠才是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调查显示,%的人认为公共服务岗位福利待遇较低,应予以提高,吸引人才。

小不点儿淘气
社区教育既包括知识和资料的传播,也包括动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在行动中学习。 (1)知识和资料的传播 ①宣传教育的过程 A.首要任务:确立宣传目标,然后需要对宣传对象进行分析,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来设计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并定期对宣传的成效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宣传方案。 B.注意事项: a.宣传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宣传对象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对有关信息的了解程度等。 b.社会工作者也要认识到宣传的效果受到政策、法规、设施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社会环境的支持则难以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②宣传的手法 A.采用有吸引力的手法 宣传的关键在于吸引群众的关注,常用的吸引群众注意力的手法包括口号、歌曲、横幅、街头表演、宣传车等。邀请名人或明星出席宣传活动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手法。 B.信息明确,目标具体化宣传的信息要做到清晰明了,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掌握。宣传的目标应具体化,可以通过清晰的行为指标来体现宣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C.重复信息 为了保证所要宣传的信息在群众中得以确立,有必要对信息进行重复。社区工作者可以利用重复性的标语、口号、歌曲等形式将信息在社区内反复传播,以达到宣传的效果。 D.多媒体推广 社会工作者在宣传时可以运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信息。利用不同媒体向群众传播同一主题的信息,既可以使宣传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也可以起到重复信息的作用,使信息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E.正面宣传和负面宣传 正面宣传是以积极和令人舒适的方式为群众建立一个美好的印象。 负面宣传的目的是警告和威慑,希望通过宣传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来阻止和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负面宣传可以通过丑化不良行为的方式增加对不良行为的社会压力,从而达到阻止不良行为的目的。 (2)动员群众 群众的教育和动员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居民的参与可以加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也有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①直接接触途径 直接接触是指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与群众接触,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A.已知居民的姓名及联络方法 如果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群众动员之前已经知道群众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以通过信件、家访和电话联络等渠道与群众直接接触。 B.不知道居民的姓名及联络方法 如果社会工作者没有群众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居民直接接触。常见的方法有:设立街头宣传站、逐户拜访、户外喊话、召开群众大会以及动员现有的社区团体和组织的成员参与。 街头宣传站一般设在被动员的群众经常经过和停留的地方,设立宣传站时可以摆放展架,也可以准备一些宣传单以便群众索取,并鼓励态度积极的群众留下联络方式,方便以后有进一步的联系。 逐户拜访是指上门拜访居民楼里的每一户人家,简单介绍要开展的活动,邀请和鼓励对方参与。社会工作者在逐步拜访时应携带宣传单,以辅助口头的讲解。每完成一户拜访后,应记录下对方对于参与的态度,如果可能的话,应留下对方的联络方式。 户外喊话指的是通过手持扩音器在社区的每一幢楼的楼下进行宣传,提醒居民社区活动的举办时间、集合地点等有关信息。 召开群众大会也是动员群众参与的有效方法。在大会上,群众聚集在一起,在情绪高涨的气氛和群体压力下,互相鼓动,可以促使更多的群众参与。 ②间接接触途径 间接接触途径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展架、广告、宣传册、海报、横幅等途径将信息传递给群众,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与直接接触途径相比,间接接触途径对人力的要求较少,当信息简单明了而且覆盖面比较大的时候,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③选择动员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对动员方法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 A.参加动员工作的人力。人力越多,越有条件开展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动员方法。 B.动员群众参与的事务是否已经引起居民的广泛关注。如果社区居民对将要参与的事务已经有所关注,那么简单的宣传和动员就可能引起强烈的反应。否则,社会工作者就必须先与群众建立深厚的关系,然后去推动居民参与。 C.动员对象的覆盖范围。如果动员的对象涉及范围很广,那么展板、广告、街头宣传站、大众媒体等间接接触的方法比较适用,而家访等直接接触的方法则不太可能有效地达到动员最广泛的群众的目的。 D.动员对象的参与动机。当动员对象的参与动机已经很强烈时,简单的动员方法就可以达到效果。如果动员对象的参与意愿不是很强,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他们多进行面对面的接触,逐步加强他们对社区事务的投入感。 ④说服群众参与的技巧 在动员群众时,社会工作者经常会遇到对方的消极反应。这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适当采用说服群众参与的技巧。 A.自己能力不够作为理由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强调熟人参与、互相帮助以及成功先例等策略来说服对方。 强调熟人参与是向对方指出已经有熟识的邻居参与到了社区事务中; 强调互相帮助则是向对方表明,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可以慢慢取得进步; 强调成功先例则是通过例子向对方说明参与社区事务可以获得能力的提升。 B.自己没有时间作为理由 如果被动员的群众以没有时间作为拒绝参与的理由,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减少参与的代价来说服对方,比如向对方说明参与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而且如果真的抽不开身,中途也可以退出。 C.因参与人数太少而缺少信心 有时候被动员的群众会因为目前参与的人数太少而没有信心,社会工作者可以用赞赏对方、体谅他人、尽力改变现状、动之以情等策略回应对方。 ⑤注意事项 A.不要言过其实。社会工作者在动员群众时,要避免为了吸引群众参与而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或者夸大不参与的后果。 B.推动群众参与时既不宜用力不足,也不宜用力过猛。 C.注意分辨动员对象的真实想法。社会工作者在动员群众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动员对象“口是心非”的情况。社会工作者要慢慢从经验中分辨动员对象表面的说法背后的真实想法。 D.不要与持相反意见的居民争辩。群众动员的首要目的是发掘对社区事务有兴趣和有热情的居民,鼓动他们参与其中。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