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笑笑shamir
专职禁毒社工的工作是稳定的。专职禁毒社工主要以戒毒康复人员为服务对象,在社区、戒毒场所、学校、家庭,运用社工的价值观、知识、方法,整合各方力量帮助吸毒与康复人员戒除毒瘾,并协助省、市及镇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达至戒毒与禁毒目标。禁毒社工具体服务如下:1、帮助戒毒与康复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协助其解决就业、生活等困难,帮助其戒断毒瘾,或巩固戒毒康复效果;2、向学校学生、老师、家长开展禁毒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滥用毒品;3、进入社区进行禁毒教育,提高社区人士禁毒意识。
123老吃客
禁毒社工就是禁毒社会工作者,职责如下:
1、提供戒毒康复服务:
调查了解戒毒康复人员行动趋向、生活状况、社会关系、现实表现等情况,开展戒毒康复人员心理社会需求评估;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关系辅导、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等专业服务;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调适社区及社会关系,营造有利于戒毒康复的社会环境。开展有利于戒毒康复人员社会功能修复的其他专业服务。
2、开展帮扶救助服务:
为戒毒康复人员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组织其他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协助解决生活困难,提升生计发展能力,改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会融入。
3、参与禁毒宣传教育:
参与组织禁毒宣传活动、普及毒品预防和艾滋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宣传禁毒政策和工作成效,增强公民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倡导禁毒社会工作理念,减低并消除社会歧视与排斥。
4、协助开展有关禁毒管理事务:
协助开展吸毒人员排查摸底工作;协助建立相关档案资料,做好工作台账,对工作对象的戒毒康复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协助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衔接,督促、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履行协议,努力减少现实危害。
发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拒绝报到或严重违反协议的、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严重违反治疗规定的,向乡镇(街道)禁毒工作机构报告,协助收集提供有关材料。
扩展资料:
任务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要站在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按照禁毒工作总体目标要求,明确禁毒社会工作者职责任务,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现有禁毒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规模;
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禁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规范禁毒社会工作者职业评价,加大禁毒社会工作者配备使用力度,培养扶持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强化禁毒社会工作者职业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禁毒社会工作服务制度,研究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健全完善服务协同合作机制,促进禁毒社会工作服务全面深入发展。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工作格局和保障体系,禁毒社会工作者总量达到10万人,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现禁毒社会工作服务在城乡、区域和领域的基本覆盖,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作用和服务成效不断增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于加强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小遥CITY
八岁,是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年龄,林文已开始跟着妈妈从事禁毒防艾工作。十八岁,无忧无虑的少女烂漫季节,她已成为中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百优志愿者。她被称为“禁毒小天使”,一个与魔鬼打交道、从毒魔病魔手中拯救灵魂的天使。 林文,南方医科大学二00七级卫生法学学生,有着十年禁毒防艾志愿服务史、累计参加志愿服务六千小时以上。二00六年三月,林文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授予“携手儿童青少年抗击艾滋病”青少年爱心大使;今年六月,林文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注册禁毒防艾志愿者当选为第二届中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十二月四日晚,十八岁的大一新生林文当选为二00七年度中国“十大法制人物”。而走上中央电视台为她颁奖的人的确让她感到惊喜:是在自己帮助下摆脱毒瘾、面色红润的姜伟。有着十多年吸毒史的姜伟曾自暴自弃,是与女儿同龄的林文唤起他想戒掉毒瘾、当个好父亲的憧憬。他向林文请教父女沟通的方法,问林文:女儿最想从父亲身上得到什么?林文告诉他:不是钱,是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是女儿每天放学回来能够见到父亲。姜伟在“天使”的帮扶下成功戒毒四年,成为焕然一新、健康的父亲。生长在福建省福州市的林文,母亲在司法部门工作,并是名禁毒防艾的帮教志愿者,因与当时身为军人的林父分居两地,母亲文国英只得带着无人照料的年幼女儿一起进行帮扶志愿工作。首次走进戒毒所,只有八岁的小林文尽管还不太理解什么是毒品,但骨瘦如柴、抖成一团的吸毒者令她心灵感到极大震憾:要帮助这些犯了错、痛苦而又孤独无助的人。林文用童真的画作、耐心的开导,鼓励吸毒者戒毒回家。慢慢的,林文从不懂毒品到能分辨毒品类型、分辨吸毒者;从不了解吸毒人员心态到可以帮助他们;从妈妈的小跟班到能独挡一面的志愿者、“心灵医师”。林文说,这种“治疗”没有固定模式,而是成为朋友、取得信任、交流沟通。比毒品更可怕的是心魔、是绝望,比艾滋病毒更可怕的是恐惧与歧视。通过写信、探望、打电话、上网等一些看似简单的方式,做他们本人、家人、朋友的工作,消除歧视、隔阂,引导他们回归社会。“其实,我很有优势,一个小女孩的真诚、童真容易感动他们,并接受这份帮助,更容易唤起亲情,更易沟通”。的确,这个“禁毒娃娃”成了戒毒所里最受欢迎的天使。十年间,林文共帮扶三十九人,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四十多岁,定期尿检、回访表明全部保持二年半以上操守,十七人达到联合国三年半内没有复吸的戒毒标准。其中三位艾滋病患者(包括晚期患者),如今除了定期领药服用,在阳光下享受正常生活。尽管经常面对吸毒者、艾滋病患者,妈妈也教年幼女儿防护知识,但林文从来都是“无防护”、以亲人、朋友相处,她说,这是尊重,他们也从来没有伤害我的行为或意图。尽管一次探望晚期艾滋病人回来后发烧一周不退,家人都有点“毛了”,但林文坦然的说,我不后悔也不害怕。尽管家里电话费每个月都五、六百以上,林文却没算过这么多年垫付多少路费、电话费、生活费,只是不好意思地说:“要特别感谢两个舅舅的‘财援’”。尽管在林文看来,三十九个并不算多,但影响的不仅一个人;尽管十年间,受尽同龄人无法想象的辛劳,但林文说:那是种责任!今日坐在记者面前的林文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沉稳,没有十八岁花哨与喧闹,面对她二十分钟后,所有人都会被她的可爱与亲和力打动。十八岁的美丽可以是善良、坚强和温暖的内心印春荣 印春荣,男,42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2年10入伍,现任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保山边防支队副支队长,武警中校警衔。 印春荣同志1998年从事缉毒工作以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执法为民,刻苦钻研业务,悉心研究边境毒品犯罪形势,在缉毒斗争中沉着冷静,机智果敢,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考验面前毫不畏惧,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多次只身打入贩毒集团内部,与贩毒分子斗智斗勇,端毒窝、打毒枭、斩毒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印春荣参与侦办和直接组织指挥侦破贩毒案件达894起,其中万克以上特大案件达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70多名,缴获毒品2403千克、毒资1950多万元、运毒车148辆,为维护社会稳定、打击毒品犯罪作出了杰出贡献。 印春荣同志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04年11月被评为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4月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同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禁毒标兵”荣誉称号。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