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角阿希
这主要是取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要想取得这个功能的成功,学习社会心理学,了解在社会群体中,人们的心理特点、群体特点等非常有用。

食品监督所
心理咨询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门诊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门诊,包括精神病院、综合医院、学校、科研机构所属或私人开设的心理门诊和咨询、治疗中心。门诊心理咨询具有较好的隐蔽性、系统性,是心理咨询中最为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门诊心理咨询工作者主要是心理学家、受过心理咨询训练的医生及社会工作者等,主要采用与求助者直接面谈的工作方式。咨询对象主要是各种神经症、心身疾病、人格障碍、性障碍、情绪失调患者和存在心理困扰的正常人。门诊心理咨询可进行团体咨询。比如由一位或两位心理学专家主持、由多名成员参加的自助咨询小组,定期进行聚会,借助于团体关系进行咨询与治疗。团体咨询和治疗的最大好处是,通过团体的情感支持、群体的相互学习和正性体验,使团体成员消除心理病症和困惑。
2.电话心理咨询
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热线电话的电话咨询,也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常见形式。心理咨询电话号码有专用号码,有专门的咨询人员24小时值班,有的还设有流动急诊小组。电话咨询在挽救生命、防止恶性事件发生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不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以心理咨询为借口的收费电话服务,有关部门应加强规范。
3.现场心理咨询
现场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工作者深入学校、家庭、机关、企业、工厂、社区等地方,现场接待求助者。其中发展最深入的是家庭心理治疗,把重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对象,发现和解决问题,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咨询治疗形式。
4.书信心理咨询
书信心理咨询,就是咨询师根据求助者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和描述的情况进行疑难解答和心理指导的心理咨询形式,适用于求助者路途较远或不愿暴露身份的情况。优点是较少避讳,缺点是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只能提出指导性意见。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在接到求助者的信件时,往往给求助者寄去心理咨询的专用病史提纲,或者相应的心理或行为自评量表,让求助者按规定的形式填写后寄回,这样可以规范书信心理咨询。书信心理咨询的效果不好统计研究,但实际工作表明,书信咨询对于某些求助者是很有帮助的。
5.专栏心理咨询
专栏心理咨询就是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体,开辟一个专栏,介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或针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的一种咨询方式。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出版物开辟心理咨询专栏,许多电台、电视台等也有相关节目。专栏心理咨询覆盖面大、科普性强,但针对性不强,实际上其作用更重要的是普及相关知识,而非真正的心理咨询。
以上就是关于心理咨询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摇滚喵喵
可以,但是要通过相关考试,取得相关证书。心理咨询师的条件有:学历要求、专业要求、培训时间要求等。心理咨询师分为三个等级,每一等级要具备不同的报名条件。首先是心理咨询师三级的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就可以:一是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二是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三是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恋水无痕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联系
第一,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关注的领域相似。这两个专业都特别关注人的行为和人际互动。这一共同的兴趣点让这两个专业又共同分享了更多的理论和实务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人际互动的,而心理咨询同样对两者的关注远远超过其他方面。同时,心理咨询正是利用微观的人际互动来作为治疗工具的,即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治疗联盟”关系。但这种关注是个人层面的,是微观的。
在众多学科中,社会工作可以说与社会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学也关注人的行为与互动关系,但它更宏观。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的,并通过研究将个人行为通过某种研究方法,提高到社会层面的。
社会工作借鉴了社会学对于社会整体的看法,对社会问题非常关注,并且将维护社会正义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因此,社会工作者能够从宏观层面着手,提出改进社会问题的政策及建议等。但是,宏观的改革要与微观的改变互相结合,才能最终解决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又需要从微观着手,一步一步、一人一人地解决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心理学微观层面的对人的行为研究。因此,社会工作从社会学的角度发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然后从社会层面做整体努力的同时,不放弃微观层面的介入,共同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可以说,社会工作要想达成目标,需要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双重支持。
第二,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专业伦理相似。这与它们同为专业助人活动有关。具体而言,如果从两个专业公开的专业伦理守则中列出的核心价值出发,可以清晰地发现二者的异同。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制定的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指出,社会工作有六个核心价值:服务、社会公正、个人尊严与价值、重视人际关系、正直、能力。美国心理学会制定的心理学家伦理守则提出了五个本专业的核心价值:行善不伤害、诚信负责任、正直、公正、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其中有一条是完全一样的,即“正直”。表明二者在对自身从业者品质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还有两条非常相近,即二者都强调对人的尊重和 “公正”。这说明两个专业在人性观和社会观方面有一致的地方。社会工作者除了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外,还强调了尊重人的价值,心理咨询则强调了尊重人的权利。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公正,而心理咨询只强调公正,多出的“社会”二字再次表明了社会工作的社会属性。
除了以上基本一致的三条原则外,还有两条指向是一致的,但内容各有千秋。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对“服务”的解释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协助有需要的人,解决社会问题;心理理咨询对“行善不伤害”的解释是:心理学工作者应努力为其服务对象带来好处,避免造成伤害。二者的核心理念都是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好的服务。社会工作伦理守则还鼓励社会工作者不计财务回报,志愿奉献专业技能;心理咨询则要求不伤害服务对象,要在确保是为了案主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可能让案主感到痛苦的治疗。
尽管心理学与社会工作具有某些共同与相似之处,但是心理学与社会工作在学科归属、诞生时代、学科体系、价值理念、理论渊源、政策目标、适用范围、针对问题、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过程、服务机构、服务方法、专业人员、行政管理、资金来源、社会影响等诸多层面存在本质差异,两者全面、系统和科学区分,有利于为中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体系、社区精神健康服务体系、重大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心理救援体系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和社会政策基础,促进心理学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