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3

小楼新雨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通用过程阶段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yanfei0451

已采纳

属于预估阶段。社会工作通用过程共有六个阶段,分别是:接案,评估,介入,计划,预估,结案。其中在预估阶段里,预估的一项任务就是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就是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社会工作者通用过程阶段

224 评论(15)

在路上8848

首先声明:我不是大师,我是小师傅。怎么才1000字以上,太少了!我给你2000字~~~2007年6月《餐饮实务实训》自评报告天津职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始建于2000年,2001年经英国爱德斯国家学历与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和市教委批准,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建立了BTEC教学中心.2006年被确立为国家首批高职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餐饮实务实训》课程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主要是通过酒店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具有餐饮服务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该课程学时总计54学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餐厅服务员"工种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 "餐厅服务师"中级证书.《餐饮实务实训》课程的主要特色如下:1,职业性,过程化.教学全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内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四,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较好的实践条件下学习,使学院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就业率为100%.2,突出能力培养.针对酒店业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3,课证融合.根据酒店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根据职业岗位标准确定技能要点,实现学生技能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课程中,实施"双证书",适应了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需要.我们认为:《餐饮实务实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一,教学内容1-1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安排方面:该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课证融合"的教学内容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适应酒店及餐饮企业服务与管理一线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突出特色,即:将职业资格的标准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知识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饭店"餐厅服务师"的水平,毕业时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这一双证书模式的深化,适应了酒店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需要.在《餐饮实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安排上,突出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职业性,过程化.教学全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课程的学习中,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多家高星级酒店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在教学中,由学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和指导实训,保证了课程的职业特色.——突出能力培养.针对酒店业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除BTEC教学模式所强调的七种通用能力以外,改课程的能力结构要求是:①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②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③具有一定和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④具有胜任餐饮服务的操作能力.⑤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⑥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进行课证融合:根据酒店行业对餐饮岗位的要求,选定了如下教学内容:托盘,餐巾折花,铺台布,中餐摆台,斟酒服务,上菜和分菜服务等,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同时根据这该工种的中级职业岗位标准,确定技能要点,实现了学生技能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并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大纲纳入教学计划中,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中,实施"双证书"制.《餐饮实务实训》课程一方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体现以上三个特色,课程教学内容规范,信息量大,能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和酒店业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同时根据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餐饮职业岗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来选取教学内容.在课程的设计上,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真实餐饮服务为基础,设计了10个实训教学项目.在实训教学中,对于职业技能掌握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合理设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2在教材及相关资料方面:《餐饮实务实训》课程组注重加强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合理选用教材,积极开发编写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实训教材,并为学生推荐进一步学习的扩展教材和参考资料,保证了学生知识的获取;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数字化建设,使所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并开放式持续建设.专业教师编写出了系列教材,并已经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使用,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选用了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成果教材《餐厅服务技能综合实训》作为本课程的教材.该教材针对饭店餐厅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从提高饭店餐厅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实践技能出发,借鉴加拿大CBE和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的教材建设经验进行构思,设计和编写.形式新颖,选材独到,内容精练,针对性强,对高职高专院校饭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进行餐厅管理与服务技能的强化训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该课程还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餐厅服务员(中级,高级)》作为扩展教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深度,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学习指导;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英文书籍等.课程组教师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主要涉及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建设,涉及《餐饮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学指导,学习评价,"双证书"制度实施,教学资源库等方面的改革建设和数字化建设.课程组在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模式上有创新,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培养,并根据职业资格等级的考核标准设定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教学改革中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2项;发表了6篇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获得的教学成果与表彰一览表获奖名称 奖项来源及级别 年限 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天津市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项2004年国内外发表的主要教改论文一览表序号题 目刊物名称级 别时 间署名次序1引进BTEC课程,探索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核心2002年11月徐文苑独立2饭店管理专业技能课中的素质教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核心2003年1月徐文苑独立3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化实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核心2003年10月徐文苑独立4英国BTEC教学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职业技术教育核心2003年9月王珑独立5借鉴英国BTEC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考核评价方法的浅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核心2003年1月王珑独立6英国BTEC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变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核心2005年7月王珑独立主编教材一览表 序号教 材 名 称作 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备注1《酒店餐饮管理实务》徐文苑广东经济出版社中国饭店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定考试指定用书2《酒店前厅管理实务》徐文苑广东经济出版社中国饭店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定考试指定用书3《酒店客房管理实务》徐文苑广东经济出版社中国饭店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定考试指定用书

257 评论(8)

duanxuehan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内涵 通用过程模式的内涵 概念 1、通用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和总结。 2、通用过程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系统。 强调整各价值观 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阶段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体现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1、强调全人服务观。 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是一个有结构、有步骤、彼此连贯、有逻辑练习的整体,每个阶段有必须完成的任务。 2、强调社会工作实务是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 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用于帮助个人、家庭、小组和社区工作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对助人活动的基本和方法概括。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社1、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个人化辅导,满足服务对象小,同时还要协调好有共同需要和问题的团体和社区。 2、其焦点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 系统理论 1、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1)系统是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如家庭、邻居、医患、小组、机构等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客观评估生活环境,以及个人问题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 2、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着重点 (1)注重个人整体性和完整性 (2)强调社会系统家庭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状态影响 (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3、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1)对问题分析不再是个人归因; (2)对个人问题的评估不仅是个人生理或心理方面,还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外在环境进行评估; (3)动态性实务过程。不断地、连续地评估服务对象问题; (4)整合的实务取向。 生态系统理论 1、实务分析框架 (1)栖息地。指人生活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2)生存空间。指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2、评估的核心内容 (1)生命周期:人作为生物体出生到死亡过程。社会工作者运用“时间线”重新整各历史事件,找出不同社会力量帮助服务对象。 (2)人际关联:对人际关联评估是认识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 (3)能力: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过程中掌握环境的能力。 (4)角色: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5)地位与栖息地:地位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拥有的成员地位,栖息地指人生存的环境。 (6)适应力: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个人较好扮演社会角色,较好适应社会环境。 3、生态系统理论的焦点 (1)人与环境是互动的,两者互惠,形成较好调适关系; (2)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者; (3)个人问题要在所处环境理解和判断。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1、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1)不把服务对象看成是“有问题”的人。 (2)重视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 (3)强调整全性干预服务。强调完整与整体,综合考虑问题,重视服务对象自身。 2、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重点 (1)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强调内在和外在资源。 (2)贫穷、歧视、疾病既是困难,也会成为机遇和挑战。 (3)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 (4)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协助配合。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15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