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吃艾美
您好,我大学本科就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常常被误以为是“义工”,这常常让社工们感到无奈。简单说来,社工是为提高全民福祉(幸福感、福利等)而奋斗,为倡导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的群体。社工多活跃于福利行业,不仅限于公益事业。主要有三大手法:社区、小组、个案。社区工作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社区里面举办的活动,实践手段多样,可能是文娱活动、可能是讲座、可能是亲子活动。主要目的(从宏观上说)是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增强彼此的联系,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或加强某些意识(健康、权益维护)等。也可以是为社区居民争取利益而付出的努力(注意:这种工作一定要召集居民的力量),例如某社区附近将被设立一个垃圾场,居民为此感到非常困扰,社工将协助或引导居民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社区权益,通过合适的途径表达心声。小组工作可以简单理解为召集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并开展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小组成员的某些能力(增能),例如,如今热播的“爸爸去哪儿”里面的几对父子所经历的,也可以算是一个小组工作手法,参与者可以从各种挑战、比赛中学习(或相互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子女相处,增进父子女之间的感情。个案工作可以简单理解为心理咨询、或个人福利类服务、政策咨询等。而社工本身在接受教育的时候,需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价值伦理”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价值伦理观、有相关理论的指导。然而,当前中国社工行业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同时一线社工理论功底有待提升、价值伦理还未被完全“社工化”,如何摆脱“义工”的称呼,让社会对“社工”重新定位,也是需要社工们反思和努力的。
star小朋友
社会工作者简称就是社工,就是从事社会救助方面的专业人士,在香港也叫义工,一般以志愿者为主,政府部门里面从事民政行业的,就是政府的社工,简而言之就是扶危济困,帮助弱势群体。
我就是小J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展。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④小组具有互助性。二、小组工作的功能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 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治疗性小组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行为和价值观矫正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 并承担社会责任。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 通过民主决策, 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三、小组工作的类型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来确定小组类型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 成长)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力。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 工作) 取向。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走在一起。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动能力,促进改变。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 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体利益。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方面: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低孤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 要特别强调和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是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 要尊重组员有选择参与的权力和自由。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组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调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以及满足所形成的行为适应方式, 影响并决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足的情况和方式与个体后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①主动包容型, 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外向者。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疏离他人。③主动支配型, 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制别人。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 乐于追随他人、受人支配, 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⑤主动感情型, 对他人处处表示喜爱、友善、热心、同情、亲密。⑥被动感情型,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本人则往往显示出冷淡、厌恶等情绪
王小丽0125
职业名称:社会工作者 Social worker .职业定义: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来确定晋级培训期限。社会工作者四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社会工作者三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社会工作者二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社会工作者一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申报条件:----社会工作者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大专学历,经社会工作者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1959年以前出生,获得中专或同等学历,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社会工作者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连续从事社会工作2年以上。(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取得社会工作者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社会工作者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2)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社会工作者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社会工作5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取得社会工作者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社会工作者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社会工作者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社会工作3年以上,经社会工作者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职业等级:本职业共分四个等级社会工作者四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社会工作者三级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社会工作者二级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社会工作者一级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职业考试: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职业种类: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分社会工作师助理和社会工作师两种。社会工作师助理考试的报考条件为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满6年,或大专以上学历者。社会工作师考试的报考条件为:大专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满6年;本科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满4年;取得硕士学位并从事相关工作满2年;取得博士学位者。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法律基础、社会工作实务。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