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3636
社会工作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社会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十一度灰
1、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2、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3、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4、了解跟做好社会工作有关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个职业的前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全国30余万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按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全市近3000个居(村)委会配备两名就业援助员和社会救助员一项,就需要6000人。
猫19820728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强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已经走过了12年。从2015年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变成2016年的“支持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到2017年“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再到2018年“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每次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文件的出台,都会让社会工作者感到春风般的温暖,也正是这阵阵的暖流在不断激励着社会工作者前行。笔者2011年来到甘肃读大学,攻读社会工作学士学位,继而又在甘肃攻读社会工作硕士学位。时光荏苒,刹那间7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作为甘肃社会工作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心中感慨万千。下面笔者就浅谈几点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思考。一、现阶段甘肃省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止2017年底,甘肃省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证书人员共有1783人。特别是2013年以来,甘肃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十余个关于推动和发展社会工作的政策文件,社会工作的发展可谓是动力十足。但相对于社会工作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甘肃省的社会工作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而言,从政府层面来说,主要存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缓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金不足、推动社会工作跨行业跨领域开展工作不够、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不足等四方面的问题。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院校来说,主要存在社会工作专业生源不足、社会工作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不完善、社会工作实验室利用率低、社会工作认可度不高等矛盾。从社会服务机构来说,目前甘肃省注册成立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较多,但是,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也千差万别,有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甚至没有一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只是徒有一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名称。我曾经列席过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成立大会,在那次大会上,他们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审议了机构章程。但我发现,他们对社会工作基本不了解,对机构的愿景、使命、宗旨和目标也没有达成共识。并且,也没有学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其中明确规定的问题还争论不下。同时,机构内部的治理也很不完善。鲁迅先生曾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可能是笔者 “太不满足”,所以看到的很多都是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问题,但笔者始终坚信社会工作专业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理中肯定会大有作为。二、如何进行专业社会工作学习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就得认识社会。首先,何谓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就是关于社会的工作。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如果我们不认识、不了解社会,那我们怎么去开展社会工作呢?认识社会,不仅仅只是我们对身处环境的主观感受,而是必须依据一定的研究范式,采用一些理论去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社会工作源于西方,传入中国之后也进行了本土化,尤其是近些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但仍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简单的“拿来主义”,使得许多理论和概念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吃老本”,知识严重老化和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创新不足。这就导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很难与实务结合起来,甚至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十分透彻地理解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只是为了开展服务或撰写论文,牵强附会地采用一些理论来装点门面。我很喜欢历史,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论从史出”的学习观点。我认为,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必须了解它的历史,这样我们才能总结过往的经验,明确我们今后前进的方向。正如牛顿所言:“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倘若不去了解它的历史,我们则很难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也很容易在学习中迷失方向。所以,在理论的学习方面,要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去提出概念,提升理论。在社会工作理论的运用方面,必须符合服务开展的需求。我国社会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积累了很多本土化的经验。因此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三、社会工作专业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侧重点笔者特别敬佩晏阳初、梁漱溟和李安宅等前辈们,他们的社会实践虽然受历史原因的影响都被迫中断了,但他们的探索是立足中国社会实际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工作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笔者曾经基于社会需求导向,对甘肃省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进行过研究,并提出过这样的构想:(1)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在大一的学习中,可以参与到社会工作的学生社团里。社团可以开展讲座、读书会、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们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中的困惑,也可以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如对书本中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辩论,推荐一些相关书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且交流读书笔记。开展基础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知识,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需要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去观摩,感受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过程。(2)在大二的学习中,则需要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并且让大二学生对大一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帮带,这样不仅对大二学生是一种督促,而且也可以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共同成长。并且,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参与到一些志愿服务中,尝试着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3)到了大三,学生的课程相对较少,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且学生们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考研、考公务员、创业等)也有了大致的目标。这时,应该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要鼓励其到社会服务机构里实习,参与机构的服务项目。(4)到了大四,学生除了要完成毕业要求的实习任务外,也要努力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以帮助其就业。(5)而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除了要深化社会工作的理论学习外,更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和行动者。要与政府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对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三个主体共同合作的,可笔者感觉有时候这三者并没有充分合作起来。政府仅从宏观的政策层面进行推动,高校只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而不去考虑社会的需求,社会组织则更多的专注于实务,很少开展研究。三个主体之间缺乏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最终造成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过剩和社会工作人才需求不足并存的局面。四、社会工作研究该如何选题对于社会工作研究的选题,笔者认为要有广阔的视野,要有国际意识,不能局限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自说自话,闭门造车。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学术也必将进入国际,我们需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研究,并用他们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因此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顺势而为。那么何如选择一个好的研究主题呢?就拿民族社会工作来说,第一步,你得查阅所有跟民族社会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要有一个“前人已经对与此相关的主题都进行了研究,只是你还没有关注到”的假设,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就做出“该领域尚无人研究”的结论。第二步,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甄选和分类。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这就需要你对文献资料进行审慎地甄选,选取比较权威和公认的观点。第三步,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这也就是做文献综述的基础。通过分类,你才能了解到学界现在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对于某一主题,学界都进行了哪些研究,采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等等。只有明确了这些,你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找到自己研究的角度。在此,笔者要强调的一点是研究工作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这也决定了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有的人社会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就适合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而有的人则喜欢社会工作实务,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就适合从实务的角度去研究。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可以赶鸭子上架。最后,笔者想谈的是,无论是社会工作的学习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必须具有情怀。社会工作是一门极具人文关怀的学科,没有对人类社会深沉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的。你要具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敢为人先。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有反思批判精神,不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时候这样做会让你感到很孤独,但坚守这份孤独带给你的则是与众不同的生命的意义。正如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lilybell714
社会工作(Social Work),简称社工,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黄豆珵珵
社会工作的方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工作宗旨的一套系统化的专业活动, 包含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社工是如何用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法律解决社会问题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社工的三大方法。即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以个别化 的方式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 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个案工作是适应个人及家庭的 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其功能集中地表现在对个人和 家庭的层面上。个案工作,其实就有点类似心理咨询,只是这个咨询往往是针对弱势群体,并且是免费的。
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仓邑 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他们 以小组方式为主,培养小组成员的民主生活态度及对社区的负责 精神,成为小组工作的开端。与个案工作不同,小组工作以小组 中的成员和小组本身为对象。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它是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本着其哲理信念与专业技艺,与他所服务的社区民众一起群策群力,推动与民众福扯有关的社会行动及社区方案的方法。最初的社区工作以城市社区为对象,后来才扩展到农村(或落后)社区。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