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2

虎斑宝贝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对老年人的评价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睿2010

已采纳

缺乏对老年人清晨健康的灌注会对老年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首先缺乏对老人精神的灌注,现在的老人嗯那个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很空虚的,经常是两眼袋子,尤其是年龄大的。啊,有的可能在因为而儿女离得远,自己老在家中都无人知道。打多日之久,这是一个社会那个将来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对老人你是一。这些老人因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他们的健康或心理有一定的影响或不安定因素,有的老人喜欢锻炼,而有的老人则闲居在家。无事可做,这样老人对儿女的思念会日渐加深。或者是得老年痴呆等等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一命一名社会工作者。你可以那个去多走进老人的世界,去跟他们聊聊天儿。嗯,问他们有什么需求,或者是身体哪些不舒服,可以给予帮助。或者呼吁社会或者子女有空多回家去陪陪父母。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空虚的,将来我那个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会越来越严重的。也是呃,因为是现在的孩子比较少。他们关心的老人是很多的,将来敬老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现在养老院有些地方也不安全。那个生活也也也很差。好成立志愿志愿者队伍,去走进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

社会工作者对老年人的评价

258 评论(12)

sw634365102

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峻,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社会工作者,面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

190 评论(8)

烂醉的猫咪

百度文库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三.精神问题的解决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3.家庭体系的工作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主要介入措施包括:(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2提供支持性辅导。(3发展支持性服务。(4改变和调整环境。2.丧亲问题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提供情感支持。(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3提供相关资讯(4做丧亲辅导。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丧亲视为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系列调整过程,使其有生活方式和态度上有所改变。此外,还有一些支持性服务。

83 评论(8)

包华包华

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1)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2)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A.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B.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2、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1)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2)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3)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A.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B.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C.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4)有组织、制度化推进反贫困计划的实施。(5)提高救助对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6)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子女问题……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

123 评论(14)

8668神淡淡

老年人大多患慢性疾病,这本身就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而心理健康,又反过来会影响身体健康。然而,老年人虽然平时不怎么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很介意别人说他有心理问题。谭疆宜提到,恭和苑有心理咨询师,但是他们在给老人做自我介绍时,会尽量避免这个称呼,而是自称社工。“如果直接说是心理咨询师,有的老人会很抵触。”评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套专门的评价体系,他们也是通过聊天的方式进行“量表”,从而作出相关判断。造成老人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除了健康因素,更多的原因是来自家庭方面。比如,老伴去世、子女不常来看望,都会导致老人的心理问题。为此,谭疆宜他们为入住老人制订了“适应计划”,在老人入住时,首先要把老人的职业、爱好、性格以及家庭状况等信息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能够更贴心地提供精神和生活照料。同时,员工和老人的互动也被高度重视。在恭和苑,三分之二的老人是单身老人。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7岁以上,失智失能老人占60%,但是这里的老人精神状态都还不错。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特意在进门处放置了沙发、茶几和电视,装修成了客厅的样子,就是为了让老人有“家”的感觉。他们通过精神照料、认知辅疗、音乐辅疗,来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谭疆宜介绍,对于心理问题,疏导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有的老人可以自我调节,有的老人调节不过来,就需要社工来介入了。她提到,老年人长期情绪低落、抑郁,都会对身体有影响。有的老人在遭遇家庭变故后会不吃饭,这就是抑郁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但她指出,尽管老人遭受了很大的精神打击,急需精神照料,但他们主动求助的却特别少。即使有,那也是用比较委婉的说法,找工作人员说说话

33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