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手仙道彰
蒋卫平(1882—1910)滦县蒋家庄人。我国民族民主革命先驱、辛亥时期北方著名的烈士。少年时期,他特别敬慕在戊戌变法中壮烈牺牲的谭嗣同,取号“慕谭”。1905年,他考进直隶水平师范,不久转入永平府中学,结识了同年入学的青年李大钊,遂结为好友。为了富国强兵,蒋卫平弃文习武,进保定陆军速成学校。不久,他带领学生参加了抗议美帝限制和虐待华侨的抵制美货运动。美国驻华公使为此向清政府指名抗议,要求惩办蒋卫平。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秘密离开了学校。1906年他改名蒋大同,流亡到辽宁,创办了“宫话字母总塾”,推广普通话。1907年他参加了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在东北建立的同盟会辽东支部。为了深入研究中俄关系的历史和掌握沙俄的侵略动向,他攻读并掌握了俄语。
xiaoshu20061
苗万祜 男,汉族,1937年8月生于滦县孟家屯。1964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工作。曾任该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党委委员。他曾同谷钰之教授共同创建了肿瘤实验室,培养出我国第一株食管癌细胞株和胃癌细胞株。1980年他所创办的实验室开展了全国首次乳腺癌受体测定。主要有《乳腺癌预后因素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比较》、《407例乳腺癌的随访》等论著。另与他人合著了《骨科分册》、《肿瘤分册》及《外科手术操作技巧》。 李慧云 女,汉族,1938月9月生于滦县城内北街。1960年毕业于石家庄市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后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任生物化学教师。1978年定居香港,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助理研究员。1990年任香港土力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化学实验室主任、化学师。 田广善 男,汉族,原籍滦县刘庄户。1948年毕业于河北农学院农艺系。同年赴台湾,执教于台湾省立桃园市高级中学,任生物学、地球科学教师,并任高一年级导师。执教期间数度进入各高等学府深造。1988年获资深优良教师奖章。 吴守明 男,汉族,1938年5月出生于滦县王庄子村,1961年7月毕业于天津河北美术学院,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长,河北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1984年后任河北美术出版社画册编辑室主任。著有《山水画变革要述》和《山水画构图》。1995年分别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和美国国际名人传记协会聘为终身顾问。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待遇津贴的专家。 张友荣 女,生于1941年6月,中共党员,1961年入伍,1965年毕业于空军技术学院。曾在国营786厂任驻厂军事代表,1976年后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导弹学院任教,高级实验师,大校军衔。为空军导弹部队培养了大批能熟练掌握高新技术的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生。她主研的科技成果多次获军队奖励,编著了《防空兵兵器与操作教程》一书。 赵 光 女,1916年11月生于滦县高各庄村。曾用名康贵真,康贵儒,赵光程。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参加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曾任丰滦迁卢联合县区委书记,滦南县公安局局长、唐山市公安局人事科科长、唐山市委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唐山市政协副主席。 王俊茹 女,1956年8月生于滦县老城四街,1976年考入河北医学院,1982年在第三军医大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攻读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课题及撰写论文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并多次获奖。1994年4月到美国爱奥瓦大学主要进行分子生物学内脏肿瘤的研究,现为美国阿肯色州大学教授,主持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肿瘤研究。 汪思涛 男,1959年1月生于滦南县,后移居滦县,1977年考入华北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前身),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农业微生物研究。1987年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6月出国到墨西哥城留学攻读博士后,现为墨西哥城国立大学教授,主持农业微生物研究。 刘兆祥 生于1906年的评剧老艺人刘兆祥,原籍河北滦县,出身于艺人家庭,15岁时随父亲到东北营口坐科学习评剧,既能演小生、老生,又能演小丑、花脸,演唱功底扎实,技艺全面,文武皆擅。他在《珍珠衫》中扮演的老生吴杰、在《斩经堂》中扮演的武老生吴汉、在《桃花庵》中扮演的小生张才、在《杨三姐告状》中扮演的拐子高贵合等,都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十分拿手。早年曾傍著名评剧女演员李金顺、李银顺、碧莲花、白玉霜等演出,后来又长期与新凤霞、鲜灵霞合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自冀东来到天津,从此就与这块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结下不解之缘。 由于刘兆祥戏路子宽广,能演善唱,会戏甚多,被同行公认是评剧“百科全书”。他先后收过鲜灵霞、翁艳楼、王月仙、金彩云等多名弟子,其中鲜灵霞成功走上评剧舞台,成为一代红伶,就得益于恩师刘兆祥的精心栽培。 鲜灵霞是在15岁时跟随刘兆祥学戏的。刘兆祥按照她的天赋条件,为她传授了刚劲动听、高昂挺拔、顿挫有力的李(金顺)派唱腔,第一出戏就传授给她以唱工著称的青衣戏《井台会》。鲜灵霞以此剧亮相评剧舞台,并一炮打红。在鲜灵霞学戏期间,刘兆祥为了增加她嗓子的耐力,每天都给她规定半天时间吊嗓子,清晨还亲自带她到墙子河畔喊嗓子练声,为鲜灵霞奠定了坚实演唱基础。鲜灵霞生前经常念及师傅对她的严格训练,始终不忘师恩。 刘兆祥为人朴实谦和,生活作风严肃正派,一生烟酒不沾,无任何不良习气。由于亲身经历过旧社会艺人所遭受的种种磨难与凌辱,所以热爱新社会,对党有着深厚情感,1960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评剧老艺人中起到表率作用。他在演戏授徒之余,还刻苦钻研写作,以他在乡村仅读过的五年私塾为基础,勤奋练习编写剧本,先后创作、改编了《海棠红》、《姊妹花》、《玉面狼》、《棠棣之花》、《玉虎坠》等剧目,其中表现评剧艺人在旧社会惨遭凌辱的时装戏《海棠红》,曾被关里关外多家剧团上演,反响颇大。尤其是在解放以后,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如普及新婚姻法、取缔反动会道门、治理海河、宣传抗美援朝、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他都及时编写一些短剧,或在戏前加演,或深入街道里巷为居民演出,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1960年,他从天津戏校教师岗位退休以后,义务参加街道工作,一直担任多年红桥区西门外三道街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务,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居民生活,热心为群众服务,始终不取任何报酬,多次被区街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模范军属等光荣称号,在当地居民中有口皆碑。 1995年初,老人病危住进黄河道医院,弥留之际,他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向他们交代“后事”,没有一句家长里短,而是嘱咐家人不要忘记党的恩情,要永远听党的话,一辈子不做任何对党不忠诚的事情。听了老人临终前这番意味深长的嘱托,家人们不仅深受激励,同室病友也都非常感动,一位住院的企业干部感慨地说:“这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老人,了不起啊!”
桑塔卢西亚
姓名:刘宝军。性别:男。籍贯: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小庄村。工作单位:滦南县财政局。主要社会兼职:文墨网主持人,先后被聘为法制日报特约撰稿人、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记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网联盟河北代理、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文墨网总站文墨网友谊阁文墨网俱乐部友谊第一网《香港税法鉴考》《中国财政》杂志1998年第4期《得贤则昌》人民日报国内版1999年11月30日《赞廉内助》人民日报国内版1999年7月17日《普通百姓有何错?》 中国文化报 1999年11月23日《信息经济――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契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5月27日《遗产税制度下的富人和百姓》 国际经贸信息2000年6月13日《入世后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中国财经报2000年5月24日《呼之欲出的遗产税》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7月8日《“吃网饭”随笔》中国财经报2000年8月30日《姹紫嫣红 银行如花》 中国财经报2000年9月27日《贪官曾是“好干部”?》人民日报国内版2000年9月26日《重视并善善待舆论监督》人民日报国内版2000年10月16日《漫话吃“网饭”》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0月21日《开门纳贤》人民日报国内版2000年11月1日《中国的高考与素质教育》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2月30日《他比比尔·盖茨更会赚钱》 《看世界》杂志 2001年第2期《巧用网络蚂蚁与吸血鬼》《统计信息化》杂志 2001年3-4期《上网是否应讲“诚信”?》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7月20日《网络与传统产业手拉手》 中国产经新闻2001年8月14日《话说上网的赔与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8月17日《互联网何时走出“冬季”》 人民政协报2001年8月21日《网络语言的是与非》中国产经新闻2001年8月28日《网上营销―药店发展的“捷径”》 《中国药店》2002年第3期《网络经济正从泡沫中淡出》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1年第32期《决策违法的7种现象》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年第39期《应重视税改后村集体债务问题》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3年第31期 1991年在第二届城市文学作品评奖中获“城市文学之星”奖,名列全国四名获奖者之首。1991年获唐山劳动日报社“党在我心中”清曲杯征文二等奖。1991-1994年获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优秀通讯员。1992年获第二届华夏写作大赛优秀奖。1992年获中国财政杂志社“财苑新风赞”征文优秀奖;1994年获财政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信用”征文二等奖;1995年获唐山市文联、唐山市作家协会“唐山市文学新秀”奖。1996年获河北省财政厅《会计法》实施十周年征文鼓励奖。1997年被唐山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评为“优秀对台宣传通讯员”。1997年获河北税务杂志社1996年度优秀作品二等奖。1998年获人民日报海外版“贵宾金卡”奖。1998年获人民日报“成山杯”金台随感征文三等奖。1998年获人民日报海外版“优秀特约记者”奖。1998年获唐山市珠算协会、会计学会调研课题论文三等奖。1999年获唐山市会计学会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2001年获唐山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党校、社科联“理论研讨征文二等奖”。2002年获光明日报、新华出版社“漫步漫笔”征文三奖。2002年获河北省财政厅“重点难点问题调研”成果三等奖。 1989年 被唐山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邀记者1989年 被河北农民报聘为特邀通讯员1989年 被河北经济日报聘为特邀通讯员1991年 被财政部《乡镇财政》杂志聘为特约通讯员1993年 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聘为特约记者1995年 被批准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为会员1998年 被批准加入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为会员1999年 被聘为《世界经济》杂志采编员2001年 被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聘为通讯员2001年 被聘为中国经济时报河北记者站特约记者2001年 被聘为法制日报特约撰稿人2001年 被《发现》杂志社聘为副理事长2003年 被《华夏诗词》聘为特约创作员 1984年至1989年,刘宝军主要给滦南人民广播电台、滦南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唐山电视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写消息、通讯、新闻调查,也搞图片报道,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并被唐山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约记者,被河北经济日报、河北农民报聘为特邀通讯员,多次受到县委宣传部表彰。1990年刘宝军被调到滦南县财政局办公室做文字工作,随之,他的稿件内容和投稿范围也有了新的突破:刘宝军的论文《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农税改革——“两税法”及其现实意义》、《中国历代财税机构沿革考略》、《唐代的税制改革及其现实思考》先后在《中国财政》上刊出,中国财政杂志社副总编辑刘凤桐特意打来电话,说刘宝军的几篇论文对当时制定减轻农民负担方案,谋划新的农业税条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鼓励刘宝军多看多想多写,还介绍刘宝军做《乡镇财政》杂志(财政部地方司主办,后来改为《县乡财政》)的特约通讯员。《婚礼事变》、《滦南县金刚石厂向全国同行业挑战》(与人民日报记者赵川东合写)、《少讲套话》、《说孝》、《“听”与“顶”》、《赞廉内助》、《重视并善待舆论监督》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国内版上刊出后,受到县财政局、市财政局、宣传部的精神、物质奖励,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蒋荫安与刘宝军谈话后,亲自与通联部联系,破例聘刘宝军做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记者(一般要求被聘者为各地方报刊职业记者)。刘宝军不负厚爱,勤奋不懈地采访、调查、写稿,寄稿数和上稿数都在特约记者中名列前茅,《信息经济――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契机》、《遗产税制度下的富人和百姓》、《呼之欲出的遗产税》、《贪官曾是“好干部”?》、《漫话吃“网饭”》、《中国的高考与素质教育》、《上网是否应讲“诚信”?》、《话说上网的赔与赚》等多篇稿件先后被采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人民日报海外版召开专题会议,刘宝军以特约记者身份参会后,根据会议要求和驻港记者提供的资料,努力学习、研究,认真写作,较好地完成了《香港税法鉴考》、《科技在香港经济中的启动作用》、《回归后的香港财政》等3篇集研究性、背景性和新闻性于一体的文章,先后刊登在回归前后的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专栏,并在1998年1月召开的总结表彰会上向刘宝军颁发了“贵宾金卡”奖。1998年11月,刘宝军以较高的上稿篇数被评为1993-1998年度优秀特约记者,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知识经济研究人才库》以词条形式收入了刘宝军的名字和简介。由于办公室工作十分繁杂,上班时间忙于公文和事务性工作,刘宝军就利用好晚上、中午和周六、周日。只要身体允许,晚上总是到午夜才休息,中午没有午睡过,周末很少上街散散心,加上烟、酒、牌、骰一样不会,为读书、调查、写作赢得了不少时间。刘宝军采访过县内的水泥、轧钢、金刚石、纸业、轧辊、预制板、石棉瓦、家具、纺纱、洁具、养鸡、面粉、印刷、商业等30多家国有、合资、集体、个体企业和柏各庄、东黄坨、宋道口、侯各庄、长凝、姚王庄等40多个基层单位、行政村,也采、写过北京、石家庄、秦皇岛、承德等地一些事件和景区,《移风易俗谱新篇——滦南县厚养薄葬的调查》、《为百姓筑“脊梁”——记滦南县水泥厂》、《只用6分地100天收入1万元》、《“面粉状元”陈贵凤的“网纲绳”理论》、《“面包冠军”靠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有理论重实践的农民企业家——张卫东》、《庄头北建材有限公司砸碎所有非合格品》、《北京大学生的周末市场观》、《经济账?法律账?》、《电脑比酸梨便宜》、《乡镇企业靠什么叫响全国——滦南县金刚石厂的经营之道》、《老百姓感受大降息》、《双塔山上“度”人生》等大量稿件及照片在中国财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乡镇财政》杂志、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产经新闻、国际经贸消息、新华社《世界经济》杂志、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快讯》杂志、《中国保险》杂志等部级和国家级媒体刊出,有20多篇稿件(有的与周利军合写)入选县政府编写的《发家之道100例》一书和农民日报编写的《农民科技致富门路》一书,部级和国家级上稿数达到平均每月3—5篇,每年40-50篇。1996年,在徐州举办全国财政系统通讯员培训班,刘宝军应负责组织工作的《乡镇财政》编辑部之邀到培训班讲课,从通讯、调查、论文和纪实文学4个方面讲了些体会和写作要点,反响较好,杂志上还登了刘宝军讲话的照片和摘要。刘宝军在断火庄村采写的《赵长源养蛋鸡有“诀窍”》一稿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播发后,全国各地向赵长源请教问题、要求拜师、前来参观、请求授课等来人、来函使赵长源应接不暇,后来他只好拿着90多封来信向刘宝军和县政府求援(县政府当时打印了赵长源的综合复信并给他了足够的信封和邮票,后来还支持了他一些生产资金),引起县政府领导的重视,《滦南快讯》以两个整版的篇幅专题刊发了题为《90多封来信引起的思考》的政府专论,对当时制定经济政策、指导农民发展多种经济、确定经营思路起到了借鉴作用。1994年到2000年间,刘宝军在基层财政所工作,亲身参与、体验了一线征税工作,对农村干部、群众的生活,对征纳关系、农税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见解,先后写出了《建立新型农税征纳关系》、《立足培植壮大财源》、《农税征收中的法律问题》、《香港税法鉴考》等10多篇论文,《上坡子财政所步步上高坡》、《滦南财政迈上新台阶》等20多篇报道和组照,《眼睛》、《老财政的脸》、《倔伯咧嘴》、《老农话回归》、《老蔫完税》等多篇纪实文学在中国财经报、《中国财政》杂志、《乡镇财政》杂志、中国经济时报刊出。1996年,刘宝军买了电脑,后来又接入了互联网,开始学习应用Internet,用全新的方式和最前卫的手段与编辑部和被采访人联系、查找学习资料、向编辑部发送稿件乃至在线采访,取得了用通常方式不可能取得的成效。比如刘宝军一行在北京研讨会后游香山时,遇到几位国外游客,其中有一位叫丹尼斯·霍朋的美国朋友过来与大家聊天,他说自己正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出售月球。刘宝军一行人都还没有听清楚他说的具体意思,这位美国朋友就匆匆去追他的同伴了,但他在刘宝军通讯录上留下了E-mail地址和ICQ号码,后来,刘宝军通过Internet对这位美国朋友进行了十几次采访,写出了《他比比尔·盖茨更会赚钱》一文,在《看世界》杂志(当时由新华社主办)上发表了。又如刘宝军在互联网上的QQ中,无意间与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相遇,并就他的“昆朋网城”、网站“烧钱”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很快写了一篇题为《姜昆:取个网名叫“笨笨”》的专访,然后把“采访”记录从电脑上复制、整理,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网络周刊”上发表了。再如,一位与刘宝军素有联系的编辑从《世界经济》调到《中国药店》杂志后,给刘宝军发来email,说他刚来乍到,组稿有些困难,想让刘宝军写一篇关于网络营销和连锁药店的文章,刘宝军对此行业生疏,如果没有互联网,是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有较深的了解并写出较好文章的。刘宝军连续在互联网上浏览、研究了20多家网上药店,从网上购买了3种药品,下载、学习了23篇关于网上药店的理论、实践文章后,就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论文《网上营销――药店发展的“捷径”》,发表在2002年第三期《中国药店》上。刘宝军通过email与中国人民大学“网院”助理赫成义联系后,用QQ采访了3个试点“网大”的45名学生,对相关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写出了《“网大”生:人才市场“冷”与“热”》,发表在《北京纪事》2003年15-16期。与此同时,刘宝军还逐步深入地写出了《“网词”鲜活却非文化幸事》、《话说上网赔与赚》《互联网何时走出“冬季”》、《吃“网饭”随笔》、《信息经济――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契机》、《网络经济正从泡沫中淡出》、《上网有益却危机四伏》、《网络行为还要进一步规范》、《新经济:“人才横渡”为哪般?》、《姹紫嫣红,银行如花》、《入世后,中国互联网业何去何从》、《ASP:真正的互联网时代》等较多较好的IT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财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产经新闻、《经济世界》、《青年一代》等报刊上。“中青在线”网站编辑冯健、李学凌从网上看到刘宝军的一些IT文章后,通过popo与刘宝军联系,聘刘宝军为“专栏作家”,并在网站为刘宝军建立了专栏作家个人网页;人民日报社一位副总编看到刘宝军一些关于网络经济的论文后,说人民日报社主管的《中国经济快讯》正招聘特约通讯员,并介绍了通讯员权利和义务,刘宝军表示愿意后,这位副总编当即与《中国经济快讯》编辑部主任姜洁联系,让刘宝军做特约通讯员。刘宝军的文学作品被编入小说集《冷遇》、散文集《热风》、诗集《世纪之吻》出版。2002年,新华联合数据公司唐山负责人马会杰了解到刘宝军的成绩后,说想赠给刘宝军一个网站系统,用“联合数据”的网站宣传刘宝军的作品,同时也通过网站本身的“样品作用”来宣传联合数据的系统软件。”刘宝军为网站取名“文墨网”(又名“翰墨园”,设有“书法”“篆刻”“相册”“摄影纪事”“文人墨客”“散文”“诗歌”“论文”“小说”“幼芽”十个通用栏目,同时设有几个个人专栏。由于当时联合数据的模板是企业的,刘宝军在使用中做成了文学的,从软件功能和网页制作上讲,是一种新的突破。2004年,刘宝军的“文墨网”实现了软件升级,申请了国际域名:又名“刘宝军在线”“文墨e园”。加上朱炳泉、肖波、艾蒿等几位栏目主持人的参与,使网站在规模上和人气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中国图片网(滦南)”“滦南文化网”“滦南文学”网的合作伙伴。刘宝军被中网联盟聘为河北代理。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