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2

MM头Selina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的作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猫爷爱大王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在各领域发挥作用

导语: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社会工作者的存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社会工作者在各领域发挥作用又是如何呢?下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社会工作遍及人群服务的所有领域,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改善个人、群体和社会环境,为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

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领域来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非常广泛,具体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说,主要包括与人和社会发展有关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让会福利的政策制定,以及具体执行上述政策的相关政府机构和研究部门,这主要包括我们称之为社会工作行政的那些部门和工作岗位,例如,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卫生、司法和工、青、妇等部门,在这些部门从事政策研究的工作岗位或者独立的政策研究工作。从中观层面来看,主要是社区和社会组织层面的社会工作岗位,包括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以工厂、学校和社会团体有关的工作,这些工作岗位的职责是通过对让区和社会组织的干预促进让社区和组织内人们相互间的沟通,改善社区和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促进人们对社区或组织的参与及社区或组织发展。微观层面社会工作的实施范围恨广,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就业以及司法机构中,属于社会生活适应困难的个人或家庭,这些机构或部门主要是以一些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工作对象,工作包括增进个人和家庭社会功能的社会救助、家庭治疗、婚姻辅导和个人职业发展与辅导等工作,这些工作既有政府主办的专门机构,也有民间社会团体举办的。

从事杜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社工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和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社区社工。社区社工既承担着民政工作,也承担着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的任务。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社区社工运用专业知识对社会问题的干预和介入使枯单纯的经济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体现科学的发展观。社区工作特别强调在解决贫穷和社会剥夺问题上的角色,社区社工负责和参与那些提子生活水平和消除贫穷的工作,他们为社会和社区发展做出贡献至少有3个途径:第一,协助动员用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第二,通过建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促进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资本的形成;第三,负责落实政府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评估低收入家庭的需要,并负责低保工作。社区社工还可以帮助低收人和有特殊需要的服务对象参与生产性就业,为幼、寡、孤、老和有特殊需要者提供救助和家庭生活辅导。

儿童、青少年和学校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岗位分布非常广泛,它既包括一般的儿童福利工作,儿童保护和发展服务,也包括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救助和保护,如儿童福利院中的儿童工作、领养、寄养服务,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和保护,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服务等。此外,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少年宫等工作中也都需要职业社工运用专业知识为青少年提供发展性的群体活动和成长服务。

学校社工的工作范围和解决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业困难、学校生活适应问题、学生的交友和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以及群体活动和发展等。学校社工要同时为学生、父母、老师及同辈提供支持和铺导,开展群体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原来学校建制中的学生辅导员接受社工训练,拓展学校学生工作的内容和范围来满足青少年多方面的思想品德培育、心理和让会、职业和就业辅导等需要,并在未来实现一校一社工。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两个领域发挥作用。第一是机构照顾,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机构照顾中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任务是,通过举办群体活动和提供个别辅导协助老人适应院舍生活,增进他们对院舍大家庭的认同及归属感,降低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民政部有关机构照顾管理条例中已经规定,每个老人院至少要有一名专业社工。第二是社区照顾。社会工作者要为那些生活在社区中的老人评估他们的`需要,包括生活服务需要、医疗需要等,为他们设计服务方案,并联络社区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证他们有一个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家庭提供:物质救助,以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提供家庭关系服务、婚姻咨询和辅导、婚姻调解服务;开展公众家庭生活教育,普及家庭生活知识和提供亲子教育服务,以提高家庭生活的素质。社会工作的岗位包括各级妇联的行政和政策研究工作,社区和基层妇女组织中的工作。总体看,对专业家庭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很大,但这类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家庭服务机构都非常缺乏。

矫治社会工作和司法领域的社会工作

矫治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包括戒毒所、法院、监狱、管教所、工读学校。劳改农场等,主要工作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家庭和人际关系协调服务、心理和职业辅导、社会支持,减少社会排斥,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以残疾人为主体对象的服务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康复、社会融合和参与、特殊教育和职业训练。就业辅导和就业服务,以及维权服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包活,社区工广和康复站,为残疾人开办的福利工厂、特教学校,以及各级康复中心。

医疗领域的社会工作

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学取向转变到了社会医学取向,注重疾病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医疗领域中的多学科合作,而社会工作者即是这种多学科合作下的专业之一。

医疗卫生领域和保健机构的社工岗位通常就是医院的社会工作部,这类医院的社工岗位工作对象包括:第一,综合医院诊所、儿童医院诊所、慢性病医院里的病患及其家属;第二,公共健康卫生设施及其中的特殊个案,例如老年、幼儿家庭、青少年等;第三,精神病防治暨心理卫生机构内的病患及其家庭,在精神健康领域中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要求有非常专业的知识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第四,是残疾人康复诊所的医疗社工岗位。

工作场所的社会工作

工作场所是专业社工的一个重要就业领域,一般是在人力资源/人事管理部门设置专业社工岗位,负责单位内员工的辅导和群体活动。目前这类职业需求主要来自在华外企,国内企业尚缺乏此类服务理念,是一个有待开拓的职业领域。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的作用

321 评论(15)

YXRS游戏人生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作用

社工不应只有温润的情怀,还要有感知社会现实的能力,洞察社会本质的眼力,才能在幽暗中保持专业的魂灵。那么社会工作对社会的作用有哪些呢?

1、社会道德的驱动力。

我们经常说社会道德在滑坡,在沉沦,在开倒车。道德从其最初形成时就带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的色彩,道德最初是家庭、氏族、部落所共同遵守的风俗,并不是这些风俗就是道德,而是违反了这些风俗的个体才作为利己的存在,作为违背道德的存在。因而利他主义最初就是集体主义,不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具有好与坏的相对标准。可见道德最内在的本质是秩序,是风俗,是对人内在的规制力量,它最初就是集体主义下的产物,是孕育在生活和劳动为一体的圈子之下的生成物,因而脱离了熟人的圈子,道德的规制力量必然下降,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道德在滑坡的原因,因为城市化带来的‘都市文明’已经丧失了生活和工作一体的熟人圈子,此外也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德标准不断提高的原因。

而法律的本质也在于其规制力量,法律是与都市文明,陌生人社会相匹配的力量,可以说从人类氏族从游牧民族定居下来之后,混居就开始了,其稳定的熟人圈子就有裂痕了,希腊罗马时期法律的兴盛无疑也标志着道德滑坡的起始。法律从道德那里承接了其最本质的内容,不断的替代道德,从而成为另一种形式的道德。但是只要有熟人圈子在,道德的作用就是必须的,我们的家庭,职业团体,同辈群体也都还需要道德的力量,道德不可能消亡,因为社会是人类关系的总和,而人类关系必然不会永远处于流变之中,一定有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这就需要道德的内在规制力。

而社会工作发源于济贫法,开始于城市中,其发展有其道德背景。整个物化社会下资源分配的不均匀,人人向金钱上帝靠拢,道德产生不了利益,满足不了物质需求,道德被更多的人所抛弃,但是道德沦丧会带来社会人情的冷漠不仅伤害着人类的肉体,还有人类的魂灵,更重要的是危害社会的稳定。因而社会工作者从生理—心理—再到社会的发展无疑不是在拯救道德的沉沦,是社会稳定的一剂良药。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本身就是道德市场化的体现,从赋予一部分人的道德以价值的手段带动整个社会道德良心的复归,至少我国现在社会工作的圈子是这样的,据我所知社会工作本科的专业氛围和社会工作机构都带有厚重的人文关怀,社工人普遍的高素养、高道德是有目共睹的。“助人自助”就是要以社工人的道德情怀带动他人的道德情操,弥合熟人社会衰退带来的道德力的下降,从而赋予道德新的驱动力。

而当今社会道德市场化的程度还不够,一方面我们社会工作者本身没有意识到道德市场化的问题,当然我不是说社工人是为了钱而工作,社工人本身就是无意识的道德贩卖者,是我们本身信仰道德才使我们选择了社工行业,我们宁愿接受低工资而从事社工行业也证明了我们本真对道德的信仰。但是从本质而言我们是处在道德市场内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所应该兑换的工资应该是更高的,毕竟最最真诚的道德是无价的,我们要求更高的薪酬,也只有保证了道德所兑换的薪酬,道德市场才能持续运转,而道德的新的驱动力才能发挥其该有的效力。另一方面,社工专业本身专业性的不清也导致了道德市场化的'进程,我们必须要找准社工专业的定位,从社会性的角度走向社工的专业化,从而从本身的价值反推道德市场的进程。

2、社会问题的解决

我国改革开放30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难免只顾经济发展,忽视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片面发展所带来的代价是社会的畸形化,而社工的发展就在于弥合社会畸形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认为主要在于弥合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当然这里所指的财富除了物质财富的差距,还包括文化财富,精神财富等的差距问题,包括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困者的物质保障,健康照料;城镇化和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的身心照料,教育缺失;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情的冷漠,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缺失,心里问题;经济发展反哺社会存在的残疾人、心不健康人群的照料问题,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问题。

而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政府,地方,爱心人士进行资源的整合,资源的链接,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价值最大化的利用和分配,散播改革红利。因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分配物质、精神、文化等这种资源,而不是创造资源。当然在我国社会发展到欧美更高的水平,尤其像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社会工作行业就可以开始创造资源,创造价值,而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分配资源。

由此我们可以发觉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社会性,只有把握了社工专业的社会性才能有清楚的专业定位,专业角色,从而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发力和找寻突破口,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性。

延伸阅读:社会需要社会工作吗

近来中山大学本科社会工作专业被撤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中不少的学校也接连撤销了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和社会工作者都在思考社工的前景在那里?社工的专业性在那里?社工发展的突破口又在那里?深深的忧虑感从每个社工人的灵魂深处盘旋而上,直抵震颤的心尖。我也在思考“我们需要社会工作吗、学校需要社会工作吗”这样的学科基础性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需要不要社工这样的学科“元”问题,有待我们深入的讨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才能使社会工作学科扎根在更坚实的土地上。

社会工作本就带有“社会”二字,然而个人主义的思潮,个性化的浪潮将社会工作中的“大社会”淹没了,大社会被粉碎成了支离破碎、分崩离析的原子化碎片化的个体所组成的社会,我们强调“唯我”,强调“个别化”,过度关注个性化的自我所引发的问题,陷入了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从而看不到个性化问题的背后是不同社会制度框架下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局部’人,如果能看到个性化问题只是整个社会图景抽离出来的片段,我们或许就能找到个性化问题背后最关键的突破口,带给社工专业性。

此外我国本就是泱泱大国,自古以来讲政治,讲维稳,整个社会都围着这个国家机器运转,中国几千年来得文化就是政治文化,儒法道无不是在为政治服务,儒家的纲常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法家的“法”、‘术’、“势”;道家的无为而治,也不是完全出世的,也是半入世型的。因此在我们国家不能不着眼于“社会”二字。如“何雪松”教授所说我们要打造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学”,不同于美国的“精神社会工作”。

以上所说是社会工作为什么要强调社会,其次的问题是社工所体现的社会性是什么。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我认为体现在两处,一处是社会工作本身作为社会道德的再造驱动力;另一处是社会工作所处理的社会问题,起到的社会稳定,社会良性运行的作用。

28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