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7

芊芊寻2013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龙海市社会工作者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海Mario

已采纳

福建龙海市副市长有8位,分别为副市长 蔡三蛇蔡三蛇,中共龙海市委常委,副市长,男、汉族,福建省长泰县人,1965年9月出生,1994年5月加入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2014年9月任中共龙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市长外出时主持市政府工作,协助市长分管发展改革、重点项目、财政、税务、审计、土地、规划、建设、人防、统计、金融、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分管部门:发展的改革局(含重点项目办)、物价局、粮食局、财...副市长 郑朝昌郑朝昌,市政府副市长,男,汉族,福建省龙海市人,1966年9月出生,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2007年2月起任龙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交通(含高速公路、铁路)。分管部门: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副市长 康文将康文将,市政府副市长,男,汉族,福建省龙海市人,1963年9月出生,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8月起任龙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农业农村、抗旱防汛、农技工作。分管部门:农业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水利局、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农机站、供销社。副市长 黄全海黄全海,市政府副市长,男,汉族,福建省龙海市人,1967年1月出生,民革党员,1989年12月参加工作。2014年4月起任龙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教育、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卫计、信访、人事、劳动保障、药品流通工作。分管部门:教育局、文化广电体育局、卫计局、信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药监局。副市长 许伟宏许伟宏,市政府副市长,男,汉族,福建省龙海市人,1967年9月出生,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2015年2月起任龙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工业、经信、商务、环保工作。分管部门:经信局、工业办、商务局、环保局、二轻联社、物资总公司。副市长 林炎山林炎山,市政府副市长,男,汉族,福建省华安县人,1971年5月出生,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参加工作。2015年3月起任龙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政法、安全生产、市场监督管理、打假工作、民政、残疾人工作、支前、双拥、民兵预备役工作。分管部门:公安局(含打私办)、交通管理大队、司法局、安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残联、老龄委、支前双拥办。副市长 林中林中,市政府副市长,男,汉族,福建省仙游县人,1971年6月出生,199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9月参加工作。2014年7月任龙海市政府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政府办公室、外事、侨务和政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协调厦大科技园项目、欧中农业项目,协助协调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分管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外事侨务办。副市长 李施军李施军,市政府副市长,男,汉族,江苏南通人,1987年9月出生,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8月起,任龙海市政府副市长。协助市长分管科技、地震、市志、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工作。分管部门:科技局、地震办、市志办、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龙海市社会工作者

215 评论(15)

小吕娃子

社工没有编制。1、社工属于合同工,职位比较高一点的会享受编制。2、大多数地区,目前还是采用与劳务市场签订用工合同,社会工作者属于劳务派遣,当地民政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计划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社区工作者领取的报酬有,生活补贴、岗位补贴、考核奖金三块。3、社会工作者一般有当地的街道和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社会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就目前而言,由于社会工作者是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受居民委员会法的规定,居委会受群众自治组织的约束,街道等上级主管部门对社区居委会都只有指导工作的权力。

244 评论(9)

安静的芋米

目前的社区工作者,是没有编制的。社区工作者属于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聘用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薪资待遇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需要根据具体的招考公告决定,但社会工作者的平均年薪可达到万元左右。在社区工作者中,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服务站站长,享受正职待遇;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服务站副站长,享受副职待遇;其他工作人员,享受一般工作人员待遇。交叉任职人员“兼职不兼薪,就高不就低。”

113 评论(9)

lucifer487

社工是合同制。

首先,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并没有事业编制,而是属于合同制,并不享受事业单位的编制待遇。

不过现在国家有很多相关的政策在支持社工的工作,在上海就有一个叫做“社工编”的概念,目前来说虽然算是试点,不过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好盼头,表示在未来还是可能拥有编制的。

社工编制:

社工编,是一个专门的编制,是对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定编管理,“社工编”考试,一般根据发布的公告,进行一系列的审核报名考试之后择优录用,并且对获得助理以上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而且“社工编”人员共分12个职级,对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会分别给予一定的职称补贴。

199 评论(9)

小蘑菇110

1926年,漳州创办闽南医院(龙海县医院前身)。院址——漳州马道底。1933年,十九路军入漳州,改称漳州地方医院。院址——漳州澄观道,后又迁回马道底。1938年,省政府通知各县成立卫生院。6月,原漳州地方医院改为龙溪中心卫生院。院址——迁到漳州南昌路新华园。1947年,龙溪中心医院改为龙溪县卫生院。1949年,漳州解放。1949年9月19日,龙溪县卫生院全院职工13人。院址——迁到漳州苍园街原田赋处。1950年,全院职工24人(从青年医院调入8人,吸收社会医生3人)1953年,由于县政府许多机关进驻石码,7月,龙溪县人民政府决定龙溪县卫生院迁到石码新田厝,设立病床10张,日门诊量约100人次。1954年,全院职工53人。1956年9月,龙溪县卫生院改称龙溪县医院。1957年,爱国华侨在1956年回国观光后,印尼、新加坡等地57位爱国华侨慷慨解囊,捐款集资 共筹集人民币98103元,征地亩,建筑面积2213平方米。建成了门诊楼和住院楼各一座,设立病床50张,命名“华侨医院”,并赠送龙溪县医院使用。因此,一所医院两个牌子延续至今。地址——石码公园南路73号。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龙溪县医院改名为龙海县医院,又名龙海县华侨医院。1968年,文化大革命成立龙海县医院革命委员会,华侨医院名字取消,县卫生防疫站并入医院编制,设防疫组。1969年,医院全院工作人员离开医院前往程溪公社东头村集中办学习班,医院医疗工作由抽调来的基层人员承担。1970年7月,医院学习班结束回院。1972年,原防疫站人员归还防疫站建制。1978年,落实华侨政策,恢复龙海县华侨医院名称。1985年,龙海县医院改名为“龙海县第一医院”和“龙海县华侨医院”,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海外华侨陆续返乡,视察华侨医院的旧门诊楼,同意拆旧盖新的规划,并表示再兴义举,积极捐款支持医院拆旧盖新门诊大楼。1993年,龙海县撤县改市,“龙海县第一医院”“龙海县华侨医院”随之改为“龙海市第一医院”“龙海市华侨医院”。1994年12月26日,华侨医院新门诊大楼落成庆典。1996年6月,医院成为全省首批评审通过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床位编制300张。2008年6月,医院床位编制450张,为适应我市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按照城市建设规划的布局,市政府决定对我医院进行整体搬迁,新院区建设工程奠基。2011年,我院列入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级医院。2014年,龙海市列入全国医改试点县,我院作为全国医改试点县的试点医院。2014年5月,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床位编制800张。地址——石码紫崴路。

33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