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niebaby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的复习方法:首先,购买考试科目书籍《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或网上下载PDF版电子档,再把往年考试真题全部下载过来;这准备工作至少得在考试三月前做好。其次,看两本教材,看两遍后,开始做题,往年真题都不放过,全部做完后,对答案,发现错误的,从教材上找正确的看看,并画好且牢记,以免下次再做错;再次,网络下载相关视频课件,何时何地都能用手机看,上班的路上可以看,可以听老师讲解,睡觉前也可以听;最后,对所做题目总结,对所听课件做小笔记,然后再以教材为准复习。考前做些题目冲刺。最后看书一遍,考试基本上过了。复习材料:往年真题库和两本教材:《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当然还可以买些网校的资料。以下是报名考试相关的,可以了解下: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三)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四)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五)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三)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四)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1年;(五)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六) 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难得明白
第三节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小组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小组筹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和小组结束期。一、小组准备期又成为小组前期,指在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工对组成小组所进行的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阶段。(一)组员的特征此时的组员包括两种,即已经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人和潜在的成员。成员有的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的不清楚,需要通过评估来明确。(二)社工介入的焦点这个阶段的关键工作在于对组员的真实需求进行评估,以明确小组目标,选择小组成员和小组类型,进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小组成员的真实需要而不是工或者机构的需要是确定小组目标的出发点。(三)工的任务1、明确工作目标在了解成员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小组工作目标。小组工作的目标可包括总目标和过程目标。总目标是指组员希望参与小组中能够达到个人目标的基础要求,是宏观的、广义的和原则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目标。如针对农村妇女建立的小组,其总目标可以是:提升妇女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提高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等。过程目标是指在小组各个阶段的分目标。因为过程是动态的,因此,过程目标也是发展变化的,是随着不同阶段的问题产生的。如在小组初期,小组目标可以是:增进成员之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2、制定工作方案在明确小组目标和性质的基础上,工需要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包括两部分,一是成立小组的活动总方案设计,一是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也称活动计划。含以下的内容:(1)活动理念这是进行活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即你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具有什么意义?你设计活动的依据是什么?(2)活动的目标,这是方案设计的首要工作,与阶段性目标相匹配,如果上一次活动的目标是为了相互认识,那么此次目标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动,目标大多以条列式列出:促进小组团结;增加互动的机会等也可以使用叙述式,如:本项活动的目标在于使小组成员相互认识,打破成员之间的陌生感,提供互动的机会。(3)小组成员包括参与的人数和成员的特征(4)小组的特点包括小组的性质、时间、规模、人员组合等其中就时间的分配上包括:整个小组的起止时间;小组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考虑小组的性质,如青少年成长小组可以一周一次,活动8—10次;三是每个活动单元的时间,通常每个活动单元时间为120—150分钟;四是每个活动单元中的每项活动的时间。主题活动大致为60—90分钟。开场白多长时间、游戏多长时间、讨论多长时间等等,时间越精确,说明策划者考虑问题越周全,也能让组织者更容易把握。(5)具体活动计划即每次活动的操作过程,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条列的形式进行,如书本上的表格。教材150页,表格项目包括活动时间、地点、目标、活动内容、所需物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总活动方案设计上,可以先将每次活动的计划简单列出,然后将具体的计划附在总计划之后。(6)招募计划即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组员召集和选择,招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7)需要的资源(8)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预估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应变计划。(9)经费预算(10)评估对评估方式的选择。3、选择组员途经包括:一是机构中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二是通过与这些服务对象接触发现的又加入小组需要的对象;三是通过宣传途经联系到的对象,小组成员的选择条件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以使问题或需求的层次。小组成员以同质性为主,在问题和需求上具有相似性的叫好。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特征和目标取向。4、申报并协调资源5、物质准备此部分的知识重点:1、小组准备期的工作任务(多选)2、小组方案设计的要素(多选)
火山红虎
社会政策的资源
如何调动资源,是社会政策行动的又一重要的问题。在当代社会,各国政府和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大规模地介入社会事务,社会政策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公共行动体系。如此庞大的行动体系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撑。因此,如何调动资源是各国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 社会政策资源概述
1. 什么是社会政策的资源
所谓“社会政策的资源”是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2. 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
大致上可以将这些资源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所谓资金性资源是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资。所谓非资金性资源,一般是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例如志愿者服务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政策方面的投入绝大部分是资金性投入,通过资金的投入为社会政策的对象提供现金资助,或调动社会福利服务所需的人力(服务)和各种物资。因此,政府为推动社会政策行动必须筹集大量的财政资源。
(二) 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
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政府和其它各类组织以各种方式调动资源,以满足社会政策行动的需要。可以从政府调动资源的方式和非政府组织调动资源的方式来分别分析各种资源调动方式。
1. 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
(1)税收
(2)专项收费。包括 “受益者付费”和“非受益者付费”两大类。
除了税收和专项收费以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国债、利用外资以及其它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以支撑社会政策行动的财政开支。
2. 非政府的资源调动方式
在政府行为之外,各种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和群体也在以各种方式调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们对福利性社会服务的需求。其中主要的方式包括社会集资、捐赠、志愿者服务等。
(1)社会集资
(2)社会捐赠
(3) 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服务是指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利用其业余时间无偿地或低偿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志愿者组织不等同一般的非营利组织。
(4)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三) 社会政策的经费投入
1.政府社会支出
(1) 什么是社会支出
所谓“政府社会支出”(Social expenditure)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当代各国政府的社会支出都是实施社会政策所需经费中的主体部分。社会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一类总称,其具体的内容包括其社会政策或社会事业各个方面的支出。
(2) 对社会支出的测量及统计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政府社会支出水平常用三类指标:
---- 人均支出额:政府社会支出总额/总人口;
---- 政府社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社会支出额/财政支出总额)×100%;
---- 政府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政府社会支出/GDP)×100%。
(3) 社会支出的结构与类别
对社会支出的分析,不仅要看其总支出额,而且还要看其中支出的结构,即社会支出总额中各项支出额及其比例。政府社会支出的结构体现了在一定时期中政府在社会政策领域重点投入的方向,也体现出政府社会政策的倾向。
此外,政府社会支出中还包括了不同的类别的支出。其中包括预算内社会支出与预算外社会支出;以及中央财政支出的部分和地方财政支出。(中央财政社会支出与地方财政社会支出的比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关系。)
2. 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其它资助方式
(1)减免税费
(2)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拨
3. 社会政策的其它经费来源
(1) 项目配套资金
(2) 社会保险基金
(3) 国际援助
(4) 民间投入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