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发集团
作为闽清本地人,尽量客观的给你回答。 闽清是山区地区,所以过去一批人吃苦耐劳,纯朴。但现在的话,和其他地方一样,年轻人素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变化的很厉害。一部分闽清年轻人还保留过去吃苦耐劳和淳朴的优点,但这些人很少了,其他的大部分都和中国其他地方人一样了。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一样。 还有,说几句话。你是生意人,本来历练多,接触的人多,应该明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人,大方小气,都有,不要接触到一小部分人就形成自己的地域观念。我曾经也犯过你一样的错误。你提到的永泰,闽侯,连江就我接触到的,有大方,也小气。没什么爱占便宜的印象。 婚姻看个人素质,和地域无关。你说你女朋友不怎么爱表达自己,家庭,自己的烦恼,理想都不怎么爱说,说明她内心无法与你分享,对你开放。我是已经结婚的人,我的经验是夫妻最好能坦诚交流,一起快乐,分担对方的痛苦,如果对对方什么都不说,感觉有隔阂,很多时候容易产生问题。我的话,是不会找这样的人做老婆的。没有破坏你婚姻的意思,这是我个人看法,也可能是错误的看法。
sophialili
如下,请采纳阮英平(1913-1948),乳名兰茹,又名阮玉斋,福建省福安县(现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乡顶头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闽东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参谋长。1948年2月3日在前往福州的途中,因歹徒范起洪等三人谋财害命而遭受偷袭,在宁德大寓村壮烈牺牲。乳名兰茹,又名阮玉斋,福建省福安县(现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乡顶头村人。早年当过学徒和木匠。1931年在赛岐“旭记”茶行结识了隐蔽在那里当木匠的共产党员陈洪妹。1932年随陈洪妹回到家乡,在下白石、甘棠等地发动群众、组织秘密农会,开展“五抗”斗争。1933年10月23日参加了曾志、任铁锋等领导的“甘棠暴动”。年底,福安中心县委决定在福安、宁德毗邻地区建立安德县委,阮英平任县委书记。1934年初任中共宁德县委书记兼县独立营政治委员。6月兼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1934年10月中共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下坚持斗争。1935年5月,闽东特委恢复,叶飞任书记,阮英平任组织部长,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年底,特委决定成立闽东军分区(独立师),阮英平任司令员,叶飞任政委,组织和领导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2月14日,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离开闽东奔赴抗日前线,任六团副团长,驰骋大江南北,屡建战功。抗战后期积劳成疾,不顾病痛折磨,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政委,参加了苏中战役。1947年5月奉命回到福建,担任闽浙赣区党委常委兼军事部长,闽东地委书记。同年7月到任后,组织和领导闽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声威大振,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同年11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闽东革命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驻剿”,阮英平决定把队伍化整为零突出重围。1948年初,阮英平和警卫员陈书琴前往福州转赴闽北向省委汇报工作,途中遇敌与警卫员失去联系后隐蔽在宁德县洋中北洋大窝村范起洪家。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作者:宁德蕉城… 文章来源:宁德蕉城在线 更新时间:2009-9-23 15:56:45建国之前,我国人民还是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苦难中,那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多少人受饥寒交迫的煎熬,多少人受流离失所的折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经过27年英勇奋战,流血牺牲才取得共和国的建立,才有宁德的解放和今天繁荣兴旺的景象,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饮水思源。我们要缅怀先烈,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今天,应该好好回顾宁德人民在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与牺牲。自蔡威烈士于1924年入党开始至宁德县解放时止25个年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宁德县(市)一直坚持“红旗不倒”,是个老区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下,我们的先烈们就在这土地上,组建了党的县、区、乡、村组织:有1926年郑长璋、蔡泽鏛(即蔡威)回宁德播下革命火种:有1931年颜何兰领导的中共霍童“五人党小组”;有1932年谢大大领导的城关党支部;还有明伦小学党支部;有1933年组建的中共宁德县委,以后一任接着一任至全县解放,共12位,其中8位牺牲,1位错杀,1个叛变,幸存的两位是城工部县工委正副书记。(当时担任过县委书记的有郭秋山、范铁民、吴嫩弟、池陈旺、张应腾、叶觉登(叛变)、丁进朝、吴南启、林吉安等)。还有1933年12月在福安和宁德交界处组建中共安德县委,书记阮英平。1947年4月省委常委、军事部长阮英平回到宁德成立中共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副书记江作宇、阮伯棋,委员有黄垂明、陈邦兴、李继藩等。下辖古罗林地区、宁德、福安、屏南、周宁、古田等县。城工部宁德县工委是在1949年2月诞生的,工委书记章康瑞、副书记苏芝华。霍童惨案丁进朝被害,吴南启接任县委书记期间,全县党员发展到300多名,农村党支部100多个。武装斗争从1931年颜何兰在霍童领导成立了工农自卫队(这是我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1933年发展为宁德县工农游击队并在5月与叶飞一起领导霍童农民举行暴动,这就是著名的“霍童农民武装暴动”,它打响我县工农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同年5月党派曾志到南埕和城关指导对敌斗争,和部分地区土地革命;9月在城关党支部领导下由南埕“盐工协会”主席陈妙兴率领监工600多人到城关举行示威游行,即史称“盐田风暴”;11月组建的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和此后发展壮大起来的闽东工农红军游击纵队、红军独立团,至1934年9月在支提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副师长赖金标,下辖三个团、两个独立营,兵力达1600多人,枪支900多支。从此,闽东党有了一支英勇善战的主力军,在保卫苏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这支部队根据新四军军部决定,于1938年由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率领在虎贝石堂集中整编后踏上北上抗日征途。同时留下一个支队及左丰美、黄垂明(参加北上,后经组织决定返回宁德坚持的)的游击武装战斗仍活动在宁德一带山区。1942年春丁进朝、吴阿钮把原有游击队组织起来,在九都华镜下院成立“闽东游击纵队”,纵队长吴阿钮(此人以后叛变),政委郭树干,下设三个支队,人枪70多。四十年代组建的还有:金涵“蔡洋山游击队”、“连罗宁边区游击队‘飞鸾连洋岭’第二中队”、闽浙 游击纵队第四支队(黄垂明、叶伯安)、第五支队(孙子清、孙式康)。1949年6月四支、五支合编为“闽东人民游击队”,由陈邦兴、黄垂明领导。同年8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宁德、福安、罗源等县。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乡、区、县苏维埃政权,当时老区遍布全县16个乡镇中的13个,有124个老区行政村,476个自然村。还有天峰院“红军后方医院”;闽东地下联络站——三都“百克医院”;城关地下联络站——“红叶酒家”;巫家山交通站与虎贝、溪口、七都等交通站联成一片,不断把各种物资输入桃花溪根据地;著名的“花兰溪”地下交通站,为收集敌方情报,护送同志等起着联系各县乡的枢纽作用。新四军六团后方留守处——碧山“林氏宗祠”;城工部宁德县工委下属的五个联络站(霍童、赤溪、邑板、三都、城关),这些联络站、点都为收集情况,沟通消息,传递革命传单、文件,掩护过往同志和为老区及游击队购买输运物资等等做出不同贡献。老区人口已占当时全县人口的70%以上。老区人民为了革命,支援游击队伍,付出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被敌人毁灭的村庄达175个,被折、烧毁的房屋14918间,财产损失无法统计。被杀害2300余人(不包括北上抗日牺牲和其他无名英雄)。解放后仅按有据可查而评为烈士的709人,评为“五老”1058人。牺牲人员中仅举几例著名事件和人物:(一)二十年代:1927年4月郑长璋英勇就义于福州鸡角弄。(二)三十年代:①1933年颜何兰就义于霍童,时年23岁。就义前他沿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等气壮河山的口号,以视死如归气概,昂首迈向刑场,闻者无不感动,有的流泪暗泣”②1934年城关党支部书记谢大大在狱中鼓励战友与敌斗争到底,在刑场高呼口号而壮烈牺牲。③1936年时任红军总部二局局长的蔡威将军在长征途中第三次过草地时病故。当时的红军领导朱德、徐向前元帅前来向烈士遗体告别。④1936年县委书记池陈旺在八都溪坂遭敌杀害,刑前从容不迫,毫无惧色。⑤1938年林秋光、马佬志被捕,林秋光在脱逃中被敌杀害,马佬志等人在被押赴刑场时,沿途群众泣不成声,他昂首挺胸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万万岁”口号,英勇就义于七都“坊下坪”这一年被敌人集体杀害于城关南教场的有缪舜英(23)女、王细妹、林太标等十二人。当他们赴刑场前吃饱早饭,打去身上尘埃,理好头发、衣衫,昂首挺胸、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使敌人胆战心惊,沿途由缪舜英带头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全县无产者联合起来”响彻云霄的口号,路旁群众鸦雀无声,陷入痛苦的沉思,有的偷声暗泣。在三十年代,白色恐怖笼罩全县每个角落,城关东门兜城门口,几乎是没过三天就有红军战士或革命同志的头颅被敌挂在那里,所谓的“示众”。有一次在海关坪布告牌上就挂有被敌杀害的革命者三颗人头。⑥1936年在虎贝东源打阻击战,掩护阮英平等100多名红军指战员突围,由支队长阮吴近率领二支队20多人抢占百丈岩制高点以牵制敌人。当部队已安全突围时,战士们已弹尽又无退路,这时只剩下九名勇士,面对凶恶敌人,毫无畏惧,视死如归。他们不愿落入敌手,毅然咂烂枪支,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纵身跳下百丈悬岩,壮烈牺牲,这就是著名的“百丈岩九壮士”,其中宁德籍战士有6名(其中九都的两位年仅19岁)。⑦1935年3月开始,闽东红军独立师1200多人,在近一年时间里,与数倍之敌辗转作战,其中牺牲、病亡和掉队等原因,最后只剩下200多人。独立师副师长赖金标也在官岭战斗中牺牲。⑧1934年城关地下联络站负责人张东成,牺牲时年纪也只有23岁。⑨1938年3月16日,碧山林氏祠堂新四军六团留守处事变,牺牲1人,伤1人,被捕40多人(陈富贵逃脱)。(三)四十年代:①1942年黄家祥(城关街中头人),在山西代县任司法科长时,与县长等多人一起到五台县榆林村的群众安全,毅然决然向另一方向突围,把敌人引向自己,最后拉响仅有的二颗手榴弹与日犹小队长五、六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当地群众传颂不已。②1943年“霍童惨案”,国民党反动派利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之机,集体杀害我游击战士,包括县委书记丁进朝,支队长叶忠、黄尚灼等游击队战士84人。③1945年当时的县委书记吴南启,不幸被捕,押送途中揭发敌人破坏联合抗日的阴谋,结果被敌就地枪杀于洋中溪尾。④1947年12月14日中共闽东地委成员十一人在霍童前墘楼开会,被叛徒周阿奎告密,遭敌一个大队100多人包围,在激战突围中,陈富元等四人(均是各县委负责人)当场牺牲,李继藩等2名被俘,不久遭敌杀害,阮英平(中共闽浙赣区委常委、军事部长兼闽东地委书记)、林建中、叶宜耕(是古罗林中心县委正副书记、系南京大学毕业的地下党员)和警卫员陈书琴等四人脱险。⑤1948年牺牲的兰成友(少数民族,化名刘志德,三都镇人),曾任中共闽清五县中心县委副书记兼武装负责人,游击队队长,在闽清一带对敌战斗中屡建战功,打得敌人惧怕万分,不幸在一次突围战斗中,他英勇顽强,歼敌不少,终因寡不敌众,身上连中三弹英勇牺牲。⑥这里讲一讲闽东红军独立师1300多人,遵照党中央“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方针,于1938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遍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由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率领北上抗日,其中宁德籍干站470多人(据党史办同志说是500多人),他们在长江南北打击日本侵略军,立了不朽的功勋;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参加过有名的黄桥伏击站(电影“东进序曲”即指此次战役)和山东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军74师,击毙敌师长张灵莆。还有电影“沙家滨”中的36名病伤员(其中34人是闽东籍人,宁德县就有8人)。解放后,宁德籍参加北上抗日的500多名老红军,幸存者仅55人(其中52人回宁德)。上述简要回顾,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革命先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是来之不易啊!可以说共和国的基石是由先烈和革命群众用躯体和血肉筑成的。我们一定要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同时要追忆他们那无私无畏、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以此来鞭策和激励我们自己,并且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加紧建设,让明天更美好。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