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串串香
(一)、教师方面:调整心态,改变自我,正确面对,做个不轻易受伤的班主任。1、班主任要有“少埋怨,多改变”的积极心态。相对一般学生而言,学困生的教育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我们也是深有感触的,正因如此,面对他们我们也许有更多的莫名的烦恼,更容易把不良情绪和无名业火撒向他们,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种“少埋怨,多改变”的积极心态,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他们,面对他们的错误,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至于轻易放弃。教师有了这样的阳光心理,才能使学生阳光。2、班主任要懂得自我欣赏,要有“自恋”情结。班主任应有李阳老师所说“我们就是民族的脊梁”那样的自信和自豪,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名副其实。因为每个学生的幸福关系到每个家庭乃至他们的下一代的幸福,而这些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曾收到过这样一封家长来信:“我是一个很直白的人,说话不会转弯抹角,更不会阿谀逢迎;但我做人,做事都是很认真的,我从心里感激你对我孩子的接纳,并对他的缺点给予包涵。有时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间,你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却给了孩子内心的崇敬,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好比星星与星星之间,不是互相排挤,而是互相照耀;也让他相信生活中是没有冬天的。你给他的关照和厚爱,也让他对学习有一份信心和努力,对于这些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作为家长你真的很理解培养一个孩子从怀孕到生育到教育,这个过程真的太漫长了。这其中要付出多少精力,需要多大的耐性,真的无法表达,至此我只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家长提到的关照厚爱,只不过是该生新来乍到,我让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跟他同桌帮他一下,并找他谈了几次话而已,这是任何一位班主任都会做的事,竟在学生和家长心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我始料未及,我一直保荐着这封信,它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警醒着我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我们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就是通向成功的关键。3、要克服急躁的心态。我们要关爱学困生,但不要一厢情愿地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换来学困生马上改正缺点。现在的学生独生、家庭溺爱、感恩之心很淡薄,学困生更是如此,我们的关爱肯定不及家长,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都没能把他转变成优生,你的爱即使一时感动了他,他也可能因为意志、习惯、能力、知识等因素而达不到你的期望。你一急躁就可能误以为他忘恩负义、言而无信,就可能大发雷霆,他无路可走,也只好翻脸,和你对着干,弄得大家都灰头土脸,问题也未解决。当我们自身拥有了不急于求成的平和之心、足够的包容心和宽恕之心这些强大的精神武器,成为不容易受伤的班主任之后才可能从容面对学困生问题,较为理性地解决学困生问题。(二)、学生方面:1、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的人。我认为,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勇于担当,懂得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困生,他们在学校的成功感更少,更要关注他们个体生存状态的幸福感和归宿感,当他们心中有了阳光,有了温暖,懂得了爱和责任,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我努力用书信的形式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点燃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火花,用多种励志故事充实他们精神的大厦。我始终认为,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通讯工具如何发达,书信的魅力都无法被取代,因此我每期至少给他们写一封信,与他们交流班级管理、为人处世、学习方法等问题。高一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要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意念和行为可以创造奇迹”;高二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他们失意的时候,我用“花开不败”—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女生通过三个月努力考上复旦的故事告诉他们要自信。书信比口头说教的方式更为亲切可感,保存时间更长久,激励作用也更持久。他看了也许表面上暂时不会说什么,但很可能你就在不经意间种下了一颗真善美的种子,说不定那天就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了。记得这个夏天,有个学生给我发了条短信:“老师,你说你要当个‘无用’的班主任,我想你做到了”。还有个老是和我顶嘴的学生在教师节送我的卡片上写道:“老师,我要当一名使你幸福的学生。”当然,他的话有些夸张,但至少我一年前写的信已逐渐在他心灵深处发酵、酝酿,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他人生的美酒。(2)用具体事务培养学困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能力。我在每个学习小组另设一名生活小组长,生活小组长由学困生担任,主要负责卫生、收费、小组活动;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等成绩要求不高的职位也由尽量由学困生担任。一方面让他们有事可做,不胡思乱想,把心思放在班级事务、学习上,体会做人的价值,在工作中体会班级生活的乐趣,培养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与老师接触的机会,便于老师经常督促,减少犯错误的概率。我班上的陈杭、丁丹、徐婷婷等同学就是在担任干部后成绩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用活动的形式培养学困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情感和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远胜于空洞的说教。这种活动要小型化、全员化、经常化,才能收效显著。高二时,学习压力增大,文理分班后部分学生变动,如何让学生们尽快地融合在一起。我开展了一个“欢乐十分”的小型班会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生活小组长组织,利用每个星期二、四下午第四节最后10分钟时间,每一个组表演一个节目,要求组内人人参与,内容健康向上,符合高中生特点。由团部牵头,表演完一轮,评出最佳小组。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小合唱、课本剧、英语小品、知识竞赛……这一切很快融洽了学生关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没有学习成绩好坏的明显差异,相反是学困生表现得更为活跃出色,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幸福,从而热爱班集、热爱学校生活,并不知不觉把这种愉悦和幸福辐射到学习中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期期末,我班取得了进高中后的最好成绩,就得力于学困生的巨大进步。(4)、教给学困生热爱生活和获得尊重的方法。相当部分学困生其实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真正尊重别人,如何真正爱别人,所以必须教会他们如何去爱。A、开设讲座,教给学生爱的方法。我先后讲过“异性同学如何相处”“男生女生的优秀标准”“为人处世十二计”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学生心中有数,遇事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B、督促他们在小事上实践。如爱父母,每次归宿假回家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打扫卫生、做一顿父母喜爱的饭菜等,我跟踪调查,视情况交流和教育。C、用班级歌声陶冶学困生热爱生活的性情。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甚至拯救人的作用。班级歌声就是最好的陶冶学生的阵地,我和学生们一起拟定了一些健康向上而又适合他们演唱的歌曲,比如《水手》《我的未来不是梦》《朋友》《中华民谣》《大中国》《愚公移山》《从头再来》,让学生在歌声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更加热爱生活。2、把学生培养成有信心的人(1)、改变评价标准和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部分“学困生”永远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我的标准是“不以分数论英雄,而以进步看成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与同一层次的同学比。具体做法是:分层竞争,同等奖励。把全班分为 A、B、C、三个大组,即每次奖励每个大组前3名和本组内进步最大的学生,避免学困生参与无悬念的不良竞争,产生无望的心理;如果成绩上升稳定后,可以进入上一个组。在成绩评价、奖励上的这种同等待遇,让他们没有“低人一等”和不如人之感,让他们既有希望,也感到压力,希望与压力同在,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在这几次考试中学困生组都是进步人数最多的组,有两个可以升到上一个层次的学困生私下找我,还希望继续留在学困生组,说感觉好点。(2)、撒点善意的“小谎”,鼓舞士气。对确实尽力而因基础太薄弱无法进步较快的学困生,有时看他在那科学习上,要打退堂鼓了,我就会打着科任老师的旗号“无中生有”的“激励”他一下,然后指出他的问题,并和科任老师及时沟通。有了进步,更是大张旗鼓表扬,我认为对学困生用不着吝啬我们的赞扬,他在学习上的闪光点相对而言要少得多。(3)、多在家长面前赞美学困生。通过家长会和电话、短信等形式告诉家长学困生的进步,家长和学困生都心存感激,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家长方面:授之以法,共同教育“学困生”不良个性和学习上的掉队,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的有关。争取家长配合,让家长介入,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多加关注,加强监护,会事半功倍。但很多家长又的确不懂怎样帮助孩子,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家长也挺可怜,学困生折磨我们也就两三年,对家长而言,可能就是几十年或者一辈子。所以从某种层面讲,我们还肩负着帮助家长的责任。我要求家长和学生一道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并教给他们一些方法。1、指出家长在教育中的问题,再因人而异,授之以法。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家长,向他们推荐一些书,比如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他们可以自己思考、学习。2、对文化素养较低的家长,可以直接教给他们方法。主要教他们如何看待子女成绩、如何与子女交流、如何管理子女的课余生活等。3、要求学困生家长尽量每月给他们写一封信。短信的作用可能就是一会儿、一天、几天,而信的作用可能就是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甚至一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引发家长的思考和真正参与。总之,“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一种复杂而辛勤的劳动,我们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都身怀绝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如我们10级的年轻班主任中,林忠华老师、黎渊老师、贾学明老师、成涌老师的刚柔并济,王雪梅老师、黄繁鹏老师的以柔克刚,胡平老师的绵里藏针,邓明珍老师的张弛有度,张兴建老师的幽默风趣,都值得我学习。这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开拓探索前进,毕加索曾说:“你就是永恒的太阳。”我们即便不是太阳,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学困生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一段人生旅程。

熊猫虾仁@三侠
怎样帮助学困生我认为必须通过家庭、学校的配合、协作,通过老师的耐心辅导是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后辅导。课堂教学方面,要给予学困生特别关注,提供优先参与机会。因此,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课堂发言 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作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只要学困生举手,就应该把机会优先给他们。开始他们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时吞吞吐吐,声音很低,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会比较自觉地举手,只要他们会的一般就会举手,而且发言时越来越爽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亮。2、关注课堂板演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而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例题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处处出错,甚至会心慌意乱而不能板演。到后来就会慢慢习惯,甚至抢着板演。关注学困生发言和板演,既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再次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学习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力。3、关注巡视指导当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巡视,巡视对象就是那些学困生。开始,教师一站到他们身旁,他们会紧张地做不出来,或者写一会儿用橡皮擦的动作掩饰,我们可以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善意,然后随着次数增多,就会慢慢习惯,这样,我们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指出,当面辅导,这也是帮助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方法之一。4、关注课后作业分层完成,分层批阅 学习成绩总是与练习密切关注的。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课后作业。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基础组、发展组和探究组。学困生属于基础组,练习只做基础题,如有学有余力的可以选做发展题和探究题。作业分层的本质就在于避免“学困生”与“优等生”在同一跑道线上竞争的现象出现,从而减小学困生的心理压力的作用,一步一步的建立自信心,达到转化的效果。我们的分组不是永久不变,根据平时的作业,进步的给于升组,退步的要降组,并且给于一定的精神奖励。达到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作用.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完成不同的作业。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这样可以防止或避免学困生的再度出现。相信,只要课内外相结合,这些学困生在学习方面一定会有所进步。只有当我们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以学生发展为本,才会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meisha2345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组织纪律差,或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困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弄得不好,可能会“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汤”。我认为,虽然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智力等诸多因素,但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通过教师、学生、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学困”局面是可以扭转的。一、正确看待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他们在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重视学困生转化,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且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有深远的意义。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要转化学困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三、关心,体贴,平等相待“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学困生在许多教师眼中是眼中钉、肉中刺,绊脚石,他们遇到的总是老师的冷面孔,对老师敬而远之,对老师的教育认为可望而不可及;在同学面前学困生总是抬不起头来,有自卑感。要转化学困生,就必须关心他们,对他们和其他学生一律平等。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只有这样,学困生才有可能沿着老师的期望发展。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适时补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使学生喜欢听、乐于学。同时要常给学生介绍知识的重要作用,给他们介绍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事例,让学困生树立起学好的信心。通过补课、讲座、组织“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使学困生尽快赶上来。“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永远得不到成功,这充分说明了信心的重要作用。成人犹如此,何况学生、学困生们?家中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垂青,班里得不到同学的信任,他们的信心从何而来?家里学校他们没有任何“市场”。正的方面没辙,歪面有戏。于是,他们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制造事端,以引起老师及同学对他们的注意。此时,怎办?应该看到,人无完人,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样,学困生也有闪光点,如有的音、体、美有特长,有的善于演讲等等。若不失时机地给予激励,他们是能够进步的。五、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有些教师课堂上不提问学困生,日常琐事不理睬学困生。我认为:学习、生活中对学困生主动要求做的事,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一些成功者的喜悦。比如对他们降低难度提问,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担任课代表等,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在各方面都进步的愿望。六、多表扬,少批评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赖、赞扬,学困生也不例外。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会犯老毛病,适时,教师的批评应把握分寸,言语不要太刻保学困生的转化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应循循善诱,不要一棍子打死,在教育工作中密切注意学困生的言行,寻找学困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有时一两句赞扬之词胜过一顿严厉的说教,使他们记忆终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大难点。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讲究教育策略,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齐抓共管,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种有效措施。总之,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学困生生活,尊重学困生人格,与学困生真诚相待,共同探讨转化学困生的规律和方法,就一定能使学困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紫雨洋依
教学中学困生的情况及解决方法: 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及时鼓励,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我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有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老师们需要有“六心”: 第一是爱心:爱是教师的一把金钥匙。真挚的爱,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取得学生的信任。 第二是信心:信心是“学困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学困生”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 第三是细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有缺点和优点,作为教师绝不能紧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以致于看不到他的优点。 第四是耐心:教师需要有耐心,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第五是宽容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 第六是童心: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