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3

平凡yifen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考研就业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永琳欧雅

已采纳

社会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如果是社工有关的,可以去社工机构做社工,一般研究生当个主管,督导没问题;也可以去基金会当项目官员;可以去评估机构当研究员;社工工资高点的是做督导和评估、培训,目前国家在推社工站,社工站督导人才的需求还蛮高的。

社会工作研究生公考中能报的岗位不是很多。

国考能报的挺少的,基本就是税务,铁路公安这些,部委的能报的也有几个,但大部分都是要求两年工作经历的,还有党员。

省考各地区有所差异,我了解的是北京和江苏我们能报的稍微多一些,山东就很少,基本上我们专业能报的其他大部分文科专业也都可以报。

我是工作5年的社工,社会工作硕士毕业2年,我们专业29个人,其中只有3个从事社工行业,剩下的80%考编考公,当辅导员或者中小学老师,也有进二本高职大专当社工老师的,剩下10%去了企业。

社会工作者考研就业

261 评论(12)

苏州小迷糊

首先,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蓬勃高速的状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列为我国未来十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社会工作这份职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

并且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院校开设148所,实力较强的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等。对于想考社会工作研究生的同学来说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大。

其次,社会工作考研共四门学科,包括英语,政治这两门公共课,以及两门社会工作专业课(实务和理论),相对其他专业来说,社工考研的难度较小。然而难度小不代表付出的努力少,如果你有心考社会工作专业,最重要的还是将社会工作的各种理论与应用研究通透,吃透书本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

相对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社会工作的就业范围并不算特别广,研究生毕业后除了可以考虑在社会工作机构工作、政府就业以外,对其他的工作并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力。

所以,选择社会工作考研之前,建议先给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确定自己是否愿意长期的投身在社会工作这个行业中奉献自己,不要为考研而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156 评论(14)

yangwenmoney

方向1: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专业代码:035200;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守法纪,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拥有系统广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与最新进展,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成为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专业型应用人才和教学研究人员。在发达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该专业学位的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到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方向2:社会学(学术硕士)专业代码:030301;社会学硕士点属于法学一级学科,它是以社会变迁为背景,研究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社会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了解我国社会政策,具备从事实际社会工作与管理的资格与能力,有正义感、社会责任心、社会服务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实践意识,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决策、市场调查咨询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该专业毕业生可胜任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在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大众媒体、工商企业组织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事文化咨询、决策和管理、市场研究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各级政府的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教育等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各类新闻媒体中的工作人员,以及经过进一步深造以后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的专业人员。方向3:社会保障(学术硕士)专业代码:120404;社会保障专业,全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该专业还需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党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毕业生可以进入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

10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