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寒梅love
希赛网为你整理:1、 个别化认为人类都有权利做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案主需要被当作一个人看待。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不能凡事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依据每一个案主不同的问题,需求及目标,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协助案主做最好的适应。2. 有目的的情感表达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期内心感受的需要,尤其是消极性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应该做有目的倾听,而不加以阻止或责难。避免情感转移作用或情感反转移作用。(1)情感转移:指案主将被压抑的情绪投射到专业人员身上。(2)情感反转移:指专业人员将自我的心理需求投射到案主身上,而把他当作那特定的人看待。3.适度的情感介入对于案主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或感受,能够敏感的加以了解,并做适当的反应。个案工作关系必须冷静,一方面保持理智客观,要投入与案主建立的关系中,对受助者有所担当,也有感情投入和流露,使对方感受到温暖与支持。目的是在建立“专业关系”,而非建立“友谊关系”。4. 接纳社会工作者真心诚意对待案主的一种行为,包括接纳案主的优点和缺点,适当和不适当的特质,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接纳与接受不同使案主觉得人格受到尊重,能够自我接纳,再经一番自我搜索与审查之后,可以从新培养信心去处理自己问题。5. 非评判态度。社会工作者主动对于案主提供服务,基于案主的需要,而不是依据案主是否”值得]服务。应暂时放下自己放在案主的处境,投入其内心世界,并从对方的观点和立场,设身处地去体会和谅解案主的主观感受。6. 案主自决。承认案主对于处理其本身的问题,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和需要。激励及协助案主适当地运用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达成自我决定,并赠强其社会功能。必须让案主操纵自己的命运,不断成长和改进。不应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认清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案主从中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承担后果。案主的自我决定权并非毫无限制。7. 保密。对于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告知或透露的私人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务或义务。保密不仅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伦理,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因素。绝对保密VS相对保密。
飛天彩绘
1、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是开展矫正工作的前提。在开展服务前,社会工作者要主动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用接纳、尊重、平等和不批判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避免用高傲和强势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2、制订矫正工作计划,社会工作者应该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制订矫正工作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逐步实现矫正工作的最终目标。3、挖掘潜能,由于罪犯的违法行为已经被“标签化”,矫正对象在心理上会比较自卑和消极。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矫正对象获得应有的社会资源,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4.处理好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为矫正对象保密,但前提是要妥善处理为矫正对象保密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维生素ci
在这一周的督导实习中,有多个社工都在问我:在一个岗位上干久了,觉得自己对工作已经没有了热情,很多服务都只是为了去完成协议的指标。没有了对服务开展的干劲和激情,有时候会因很多临时需要处理的事情而烦躁不安,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感觉自己出现了职业倦怠。社工知道出现这样的状态很不好,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绪。 其实,在督导或者管理社工的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过类似的反映,如最近工作不在状态、每天一回到办公室就犯困,提不上劲、一有服务对象过来找,就有点不太情愿去接待等等,对待有此类的问题,我会跟社工讨论几个问题:1、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社会工作作为职业?2、做了社工之后,收获到了什么?3、当你遇到困难或者烦恼时,处理方式是什么?引用上诉问题来帮助社工去理清工作动机、动力还有支持等。在认识到社工出现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时,应该要先去了解社工出现这些行为表现的背后原因,是工作压力大?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服务的群体特征? 作为社工,我也常常会工作提不起劲、没有激情与动力、有时候也会觉得工作没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也会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有离职的想法等。我觉得有类似的感受时,就已经产生职业倦怠了。在社工行业里,出现职业倦怠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不论在哪个行业都会出现,更何况社工服务是一种需要不断付出内在能量和情感的工作。目前社工发展才10年左右,加之“社工站改革”的传言,没有人知道社工的未来会怎样,但是社工得在这种未知的状态下付出很多正能量。那作为实习督导,如何认识及处理社工职业倦怠问题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1、从社工个人来说,我觉得首先要改变工作态度,不管是从事着社工或者是其它行业,只要走进了社会,我们都应该要用成年人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的规则,接受工作上的一些规则。对于期望高、理想化等想法都要在工作中慢慢修正。“不能选其所爱,就爱其所在”,只有自己去适应岗位,不会是岗位适应自己的,当你选择了,就应该爱自己所选择的。除了工作态度以外,我觉得社工还需要提供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并要去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社工平时可以多做些能够体验成功的事情,每次进步一点点,找到办法获得成就感,可以提高积极性。给自己订立目标,制定成长计划,工作才会更有方向和动力。 2、从机构或者社工站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要多关心一线社工、营造比较好的文化氛围,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要完善机构管理制度,如薪酬制度、运营管理制度、选拔机制、晋升机制等,让社工可以在规范的办公环境中工作。机构也可以鼓励社工抓住机会,化被动为主动去参与创投项目,不仅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项目补贴的收入。 3、从社会或者协会层面看,我觉得可以为社工多做一些预防职业倦怠的培训,或者是完善社工的职业发展空间、薪酬体系等,让社工更有信心。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毕竟发展社工大部分还是需要政府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当然,社会的反响也是很重要的。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感到倦怠的时候,社工也是一样的。作为社工,在面临很多问题的时候,也是可以选择运用专业的技能来进行自我调节,给自己增能和减压。若是自己不能解决,还是可以求助专业督导,一个好的督导是会给社工很多有价值的引导意见,让社工去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来自工作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也是对社工的一种考验。既然选择了社工,成为“助人自助者”,若是连自己心态都不能很好的调整,那么我们该又如何去帮助和引导他人呢?我相信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的社工,一定能够在这个专业里走得更远。俗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要正确看待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寻找合适的方法去战胜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能成功应对职业倦怠继续做好一名社工的前提是我们要非常认可社工的理念的,尽管社工行业发展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是愿意去并肩作战,而不是背道而驰的。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