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蓝冰蓝
在社工服务项目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名专职社会工作者。首先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做为一线社工从事社工服务的经历。在一线,我们所开展的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一、个案服务。包括简单的个案咨询和深入的个案会谈两部分。个案服务的对象主要以学生为主,也会涉及到激和教师。 二、小组工作。包括大的班级小组和招募小组(如班干部能力提升小组、单亲家庭小组等等) 三、社工小信箱服务。主要是面向那些羞于面对面寻求帮助的学生所提供的间接服务方式,通过回信的方式协助解决这类学生的困惑。 四、主题班会。即根据班级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得班会活动,形式可以采取讲座、互动、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 五、校园小报的编辑。小报面向的主要群体有激、学生、教师等。但不管事面向哪个群体,我们对于社工小报的功能定位都不单是将其看作我们宣传社工服务的媒介,而同时也更多的把它当作是一种间接提供服务的方式,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社工服务中来。 六、社区活动。即指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家庭和社区所开展的一些培训、讲座以及其他大型活动等。如亲子互动活动、开办激学校的活动、·周纪念活动等等。 以上就是我们一线社工日常所开展工作的主要内容。都是我们在不断摸索、调整和再调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各个点的服务大都集中在以上几块。但同时,结合各个驻点学校的不同特点,每个学校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服务,比如有的学校主打生命教育课程、有些学校以合唱团的形式介入服务等等。 大家都知道,从到现在,项目在模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项目是以志愿者的方式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每一到两个月一轮换。而今,项目聘用了专门的社工持续提供两的服务。 的时候,我也作为一名社工志愿者从事了三个学的志愿服务工作。回顾和反思自己作为志愿者和专职社工开展服务的经历。我感到的服务和的服务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 ,当四川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我想当时大部分志愿者都和我一样,是怀着一颗支援灾区的热心和爱心而报名参加的。我们的志愿者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也的确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有时甚至真的到了忘我的境界。以我所在的中国青政治学院驻东城实验学校的社会工作团队为例,我们每周所开展的服务工作有四个班级的班级小组活动、大量的学生来信回复、转介的学生个案问题的处理、以及临时性的社区活动,加上很多需要处理的文案工作,工作量可想而知,加班到凌晨、点以如同迹便饭。那个时候,志愿者中间流传着的一句话就是:“工作就是生活”。 我还记得去月份在和香港理工大学的老师们交流分享的时候,有一位志愿者写了这样一句换——“震不垮的四川人、累不垮的社工人”。但其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认为不是,我们社工也是人,也有垮的时候,在上学期服务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志愿者都感到自己已经枯竭了,这种枯竭不仅是指精力上的,还包括专业知识上的。 总的来说,服务的主要特点是感性的服务热情是服务工作开展的最主要动力,社工服务遍地开花,开展了大量的社工活动,如讲座、小组、培训等等。 而,当自己成为一名专职社工之后,和其他专职社工一样,我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服务的延续性和持续性问题。我自己经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将工作和生活分开”。于是在制定服务计划的时候开始认真考虑起如何合理安排工作量的问题。 因此,相对于,我们这学期服务的主要特点是理性思考盖过了感性的服务热情。社会责任成为了我们工作的主要动力。这个时期,我们不再单纯的为了奉献爱心而开展服务了,而是更多地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种职业选择。 因此,相对于社工服务遍地开花的情况,我们这学期服务相对缩减了工作量,开始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服务的深入程度上,而不是服务的面上。在具体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重视服务目标的实现了。并且各项工作的开展也都是围绕着整个项目的大目标而展开的。如,我们制定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两工作计划就是对整个项目大目标的一个分解。我们开展服务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土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此外,在具体服务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也首先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优先考量和开展服务工作的基础。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的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成长的乐园。 总的来说,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的服务工作开展相对比较顺利,各项工作都更加地不如正轨了,也进一步的得到了驻点学校的认同和支持。 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一线社工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一直保持着对于服务工作的热情,同时相互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支持的力量。 当然,在我们的服务工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限制,其中最大的困惑和限制来自于专业知识的不足所带来的工作限制,尤其是在个案方面,亟需相关培训。 中国青少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了解了我们的这种需求之后,非常及时地为我们组织了这次的培训课程,通过几天时间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大学本科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时候,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而经过一时间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践再回头来学的时候,感到更加地有针对性了,通过结合自己的实务经历,理解起来就更加的容易了。我相信这次培训一定能够为我们今后的服务工作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也相信,有着中国青少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参与高校、四川当地市区教育局以及各驻点学校五方力量同支持的我们,一定会将服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
深深哒瑷
(一)优秀个案案例的标准
我们要写一篇优秀的社工案例,首先我们要了解一篇优秀的案例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案例才算是优秀的案例。一般标准如下:
1、服务有成效,客观真实
案例要求具有真实性,案例来源于社工的实务过程,内容能真实和完整的呈现助人过程,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过程以及场景描述等。另外,也要求服务是有成效的,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和问题的解决。
2、凸显专业性,方法技巧运用适当
能根据对服务对象问题和需求的分析,恰当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体现个案工作的流程,秉持社会工作价值的伦理取向展现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专业魅力。
3、在书写方面,保持中立、有条理、有逻辑、具有保密性
在案例的书写方面,社工需要做到文字简洁,语句通顺、有条理,有逻辑。客观的记录事实,保持记录的中立性,避免社工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案例须尊重案主或其监护人的隐私权,不使用案主的真实姓名,不涉及案主及其家人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个人真实信息。
4、具有典型性
社工的案例需要具有典型性,是服务中比较常见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应重点选取社会较为关注的个人、家庭或特定群体所遇到的社会矛盾与问题,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取得积极显著效果的案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
5、可宣传推广
社工在案例使用的方案技巧,总结的介入经验模式,能够宣传推广。总结的一般操作程序,可以对同类服务发挥积极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二)个案案例包括的元素及写作指导
一篇社工的个案案例一般可以包括六个部分,即:个案背景资料、案例分析、服务计划(包括所用理论、个案目标、服务程序)、服务过程、案例评估(包括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社工反思与总结。以下将结合社工开展个案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撰写一篇个案案例。
1、个案背景资料。
在这一部分,社工需要介绍个案的基本资料,案主的化名或代名,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等。需要介绍案主目前的现状,因问题或情绪给案主带来那些的心理和社会困扰?案主曾经为此做出过那些努力?对待问题的感受和情感是什么?是怎样认识和看待自身的问题的?案主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如何?
2、案例分析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案主的困扰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社工可利用相关的社会工作理论对案主的困扰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去进行分析。在生理方面,是不是由于疾病、服药、康复引起的反应?与特定的年龄阶段(青春期、更年期)有关?在心理方面,与服务对象处理自身的情绪有关?与不合理的评价和认知有关?如绝对化、概括化、糟糕透顶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在社会层面,与缺乏社会支持和缺乏相应的治疗条件(如缺医药费)有关?通过这些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案主问题和困扰的关键点,明白案主的真正需求。
3、服务计划
在找出影响案主问题的关键点和明白案主的.真正需求后,需要跟案主讨论和商定服务目标,服务目标是社工与案主共同商定的。在商定目标后,社工需要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指导理论,合适的介入技巧。因为每一种理论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每一种理论治疗要达成的目标、每一种理论的方法技巧是不一样的,社工需要根据个案的情况去选择理论。如案主的问题在不合理的认知上,可以选择认知疗法;如案主的问题在案主自身的自我评价、自我价值、自我概念上,可选择人本主义疗法;如案主的问题在偏差行为上,可选择行为主义疗法。之后,再选择理论中的技巧去制定服务计划。
4、服务过程
在这一阶段,社工要详细记录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需要具体的记录社工是怎么运用服务技巧的,案主的反应是什么,做了哪些工作,社工的回应是什么。介绍介的入事项、介入的内容等。
5、案主评估
社工需要评估在个案中的方法、策略、技巧是否合适,在过程中是够有遗漏的地方和处理不合适的地方,那些是比较有成效的地方。在效果方面,需要评估案主问题的解决程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案主社会功能改变程度,案主情绪、思维、观念、行为的改善程度。
6、社工反思与总结
在这一阶段,社工需要对整个个案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总结该个案带来的启发,有那些创新的地方,有那些经验可以值得宣传推广,在社会层面的意义是什么。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