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号叶小二
我给你个实际的例子吧,这样更加有力度的。案号51 案类经济建设类案由关于要求撤销大冲公路收费站的建议提交人民革市委会等2人内容 案由:随着肇庆市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位于321国道的大冲公路收费站人为地将同属肇庆城区的端州和鼎湖分为两块,成了端州区和鼎湖区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了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肇庆的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端州、鼎湖两区的投资环境,给两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增加了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的运作成本,容易滋生腐败,有损肇庆政府形象,市民怨声载道(因为端州和鼎湖同属城区,连接两区的唯一通道——321国道段同时具有城市街道的功能,如城区车辆已正常缴纳路费,但每次经过仍然反复收费,实属霸王条款),不利于肇庆的长远发展和稳定。 我们建议: 一、撤拼321国道大冲收费站(可通过以下两种办法补偿投资者利益)。 (1)撤拼大冲收费站,将原大冲收费站的收费额分摊到小湘、马房及西江二桥的收费站承担,按比例计提还贷。 (2)经科学框算,适当延长投资者在广肇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直至还贷完止。 二、如果撤销321国道大冲收费站工作近期内难以马上实施,亦可给予“粤H”牌的车辆(特别是端州、鼎湖籍的车辆)免费通行。 答复 肇庆市公路局关于对肇庆市第九届政协一次会议委员提案第51号答复的函 民革市委会、民盟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要求撤销大冲收费站的建议》(提案51号)收悉,根据2007年市人民政府建议提案工作办公室《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交办通知》以及《关于办理市政协重点提案的通知》精神,第51、86号提案(并案)--《关于要求撤销大冲收费站的建议》列为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我局对此高度重视,结合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请示报告承办呈批表(工作报告1180)关于撤并大冲收费站的批示精神,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建议办理工作。现就我局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大冲收费站设在国道321线K86+350处,位于肇庆中心城区的东大门。大冲收费站为我市公路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不断扩大,大冲收费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端州、鼎湖、大旺三个核心区之间的经贸、物流来往。对你们提出的建议,我局十分重视,正在认真办理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我局对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撤并大冲收费站专责领导小组。组长由局主要领导担任,有关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局属单位负责人及机关科室科长为成员。财审科为责任科室,发展总公司、征稽办、计划科、人事科、工会协助,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做到了领导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二、精心组织,制定方案 大冲收费站是经营性收费站,由粤肇公路有限公司经营,其收取的通行费主要用于偿还广肇高速公路的银行贷款和支付国道321线城区至马房段的维修保养费用。肇庆粤肇公路有限公司由四方股东组成:肇庆市公路发展总公司、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智颖国际有限公司,股份各占25%。要撤销大冲收费站,前提是要保障肇庆粤肇公路有限公司各股东的投资回报,为此,经过认真的调研和比较分析,我局制定了两个比较方案:方案一,撤消大冲收费站,提高与大冲收费站相邻的马房和小湘收费站的收费标准,并将该两个收费站因提高收费标准而增加的过路(桥)费收入支付给肇庆粤肇公路有限公司;方案二,撤消大冲收费站,提高肇庆全市路桥收费站的收费标准(肇庆大桥、德庆悦城、德城收费站收费标准维持不变),并将全市路桥收费站因提高收费标准而增加的过路(桥)费收入支付给肇庆粤肇公路有限公司。方案制定后,我们已经征求了肇庆粤肇公路有限公司及其股东的意见。 三、全力以赴,跟踪报批 比较方案制定后,我局与市交通局、市物价局联合拟文,将比较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同意采用第一方案报省政府。我局现正在代拟报省政府的请示,同时,加紧与省财政、交通、物价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市物价局已在《西江日报》发布撤并大冲收费站听证会的公告,听证会将在7月10日召开。总的来说,该提案的办理进展顺利。 大冲收费站撤并方案最终需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我局将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完成大冲收费站的撤并工作。 此函。
快乐之光
邓演达(1895—1931),又名策成、仲密,字择生,化名石生登,广东惠州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国民党左派。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指挥攻克武昌。曾被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力主东征讨蒋。民国16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邓演达流亡欧洲。11月1日,与宋庆龄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的宣言》,声明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1930年5月回国,8月,在上海格罗希路大福里(今延庆路29弄1-21号),将民国16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总干事,企图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9月1日创办和主编《革命行动》,主张在中国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宣传反帝反封建反蒋。11月在上海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联系黄埔各期同学,策动反蒋。1931年积极筹划反蒋军事行动,8月19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12月19日宋庆龄为抗议杀害邓演达在《申报》上发表《宋庆龄之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著有《邓演达文集》等。 [编辑本段]邓演达被捕 1931年8月17日下午,邓演达赴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出席江西起义干部训练班结业式,国原行动委员会上海市干部会负责人陈敬斋叛变告密,邓不幸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罗任一、金新光、邓文、张小山、李文英、黄素、云素青、黄经耀、方巨、张昌、朱凤卿、任树宣等12人。嗣后,许寿祥、程朴二人又在威海卫路和麦根路被捕。这天共捕15人,其中任树宣不满16岁,是二房东的儿子,与案情无关;许寿祥是厨师,朱凤卿是打错门牌闯进来的,亦与本案无关。参加这次搜捕的除邓警铭率领的淞沪警备司令部侦 查队外,还有公共租界总巡捕房的中西包探。下午3时许,邓演达等13人被关进静安寺英国巡捕房一间仅一丈见方的临时囚室。18日上午9时,租界当局将邓 演达等押至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第一法庭进行审讯。邓演达筹组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已成立一年,基层组织遍布14个省、市,并准备在江西发动武装起义。他 邀集黄埔军校进步学生组织的“黄埔革命同学会”,成为跟蒋介石嫡系组织的“黄埔同学会”相抗衡的团体,在军事上构成对 南京政府很大的威胁。蒋介石对邓演达的革命活动极为忌恨,悬赏30万元捉拿邓演达,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除密令该部侦查 队缉拿邓演达和他的战友之外,还发函至上海第二特区地方法院,要求“饬捕协缉”。15日,江苏上海特区地方法院发出了“火速拘提”邓演达、沈维岳、季方三人“到法院听候审讯”的拘票。 [编辑本段]年表 1895年(光绪21年)8月1日,邓演达出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鹿颈村一个贫寒家庭。少年时代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曾随姚鱼平等革命党参加反清活动,作交通员,到广州,佛山一带为革命党人传递文件。 1909年(14岁)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前夕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16岁)于广东陆军小学毕业,不久参加姚雨平率领的学生军的北伐活动。 1912年(17岁)春,离开部队,返回广东,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 1914年(19岁)考进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继续攻读军事。 1915年(20岁)于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毕业,后派往部队见习。 1916年(21岁)在部队见习期满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第6期学习。 1919年(24岁)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期满,毕生后到西北边防军见习。 1920年(25岁)年初,应邓仲元邀请。到福建漳州参加援闽粤军。任宪兵连连长。8月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邓演达率宪兵队随军出发,任督战队队长,并屡向上级献策,打败敌军,深受邓仲元赞许。年底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并下令整编粤1,2两军,邓演达在整编时升任第1军第1师师部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后1师设军官教育班以培训下级军官,邓演达兼任教育班班主任。 1921年(26岁)7月调任1师工兵营营长。年底奉邓仲元之命,陪徐树铮到桂林与孙中山会晤。邓演达工作认真,衷心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深得孙中山嘉许。 1922年(27岁)3月忠实执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的粤军第1师师长邓仲元遭暗杀。邓演达十分悲痛,表示誓要继续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事业。5月参加孙中山督师的北伐,入江西作战。6月陈炯明于广州武装叛乱,公开反对孙中山,第1师内部拥陈者不少,但邓演达始终不为所动。11月受1师梁鸿楷等拥孙派委托,前往上海晋见孙中山,表示继续拥孙之决心。孙中山对邓印象更佳,旋面授任务,嘱配合滇、桂军共同讨陈炯明,邓当即回粤传达孙中山的指示,积极策动反陈斗争。 1923年(28岁)1月初粤军1师沿西江东下,配合滇、桂军讨陈。邓演达率领工兵营担当前锋,并前往指挥。部队抵三水时,邓演达前往说服三水防军负责人陆兰培参加讨陈。并代表1师任陆为团长。1月15日讨陈联军进抵广州,陈逆退守惠州。邓演达率部队驻广州越华路广东省长公署。1月底西江一带情况紧张,邓演达奉命率部驻江门。2月上旬孙中山从上海返广州,设大元帅府于广州河南。下令整编粤军,1师扩充为粤军第4军,工兵营扩编为1师3团,邓演达被任命为3团团长。4月驻肇庆,三水,清远一带的桂军沈鸿英叛乱,邓演达奉命率部队讨伐,以地雷队炸开肇庆城垣,歼灭守敌。不久,滇军杨如轩等率部在广州叛乱,邓演达奉孙中山之命,率3团赶返广州拱卫大本营。孙中山授邓演达为少将衔参军。9月沈鸿英部从广西袭扰西江一带,邓演达奉命率第3团入桂,占梧州打击沈鸿英的势力,并与李宗仁,黄绍竑等合作,进行统一广西的工作。7月底陈炯明部骚扰东江博罗一带,邓演达奉孙中山手谕,率所部往东江与陈军作战。8月间,讨陈战役结束后,复移驻肇庆休整。年底1师师长李济琛于肇庆设西江讲习堂,任邓演达为特约教官。 1924年(29岁)1月2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1大"于广州召开。大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3大革命政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邓演达衷心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并努力贯彻执行。1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建议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筹办黄埔军校,任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长,王柏龄、李济琛、沈应时、林振雄等7人为筹备委员,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费、军医5部,推定王柏龄,李济琛(由邓演达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等为临时主任,分部办事。3月1日孙中山任蒋介石为黄埔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委员长,任王柏龄,邓演达、彭素民,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为试验委员。6月1日黄埔军校开课,任李济琛为副主任,邓演达为团长职务,团长职务在校长之下。军校分设6部,为了专心搞好军校工作,邓演达辞去1师3团团长职务。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出席主持并发表演说,邓演达等也出席了开学典礼。8月蒋介石任用亲信王柏龄等,坚持革命立场的邓演达受排斥,无法开展工作,乃决定离开军校到上海,准备到德国留学深造。12月2日在上海写信给张难先,表明自己离开黄埔军校到德国留学是由于蒋介石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所致。 1925年(30岁)年初抵德国柏林。在德期间,他勤奋钻研经济,政治、社会等学科,努力掌握德语,并与正在柏林的共产党人朱德、孙炳文等人交往。3月在德国听到孙中山病逝噩耗,不胜悲痛,曾致信友人表示"此后,不独中国,即亚洲前途亦黯然!"并在柏林参加组织悼念孙中山逝世的活动。冬天由于国内形势发展迅速,深感不能再在国外闭门研究,于是离开柏林,经莫斯科回国,投入斗争。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