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就奇
中急培(北京)应急技术中心应急管理师认为:“对于在突发事件中受伤或间接受伤的人群,往往会陷入严重的痛苦、绝望、麻木的状态,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可能会导致绝望、愤怒、情绪失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严重 心理 创伤,会折磨一生,改变病人的性格,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和暴力。因此,对受害者进行及时的危机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突发事件中,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 心理健康 。
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突发事件中,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
突发事件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又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
如何疏导恐慌情绪?
面对突发事件,感到心理压力大时,应当与亲朋好友多沟通,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大胆说出你的恐慌。
这时最好选择电话、上网等方式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
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有发怒等不良情绪出现。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 日记 ,收拾家务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易怒、兴奋、不安、絮叨,甚至联想到以前的一些负性事件等。这时,家人要尽量理解,最好能够在一起,以增强相互的依赖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几率,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亲人。
如何应对痛失亲人哀伤?
每一段哀恸历程都是沉重的,而如果亲人的死亡是突如其来的,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这样的冲击往往较可预期的死亡(如亲人是因为癌症病故等)更加的令人难以承受,也使得哀恸反应可能会更强烈,哀恸的历程会持续更久。
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怨恨逝者弃己而去,或埋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过失)、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
在哀痛之余,很多人还会梦魇和自责,想象原本可以把亲人救出来,然后把亲人的死亡当成自己的过错。这时候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需要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自然灾害夺去了他们的亲人,而不是他们的错。
同时,生还者应该早日坚强起来,学会适应逝去的亲人已经不存在的新环境,扮演一个以前所不习惯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备的一些生活技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从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容易长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对健康是极不利的。
MING0720HK
危机干预可遵循下述6个步骤进行。(1)明确问题。从受害者角度确定心理危机问题,这一步特别需要使用倾听技术。(2)保证受害者安全。把受害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3)强调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无条件地接纳受害者。(4)提出并验证应对危机的变通方式。大多数受害者会认为已经无路可走,咨询师要帮助受害者了解更多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采用各种积极应对方式,使用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最终确定能现实处理其境遇的适当选择。(5)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与受害者共同制定行动计划以克服其情绪失衡状态。(6)获得承诺。回顾有关计划和行动方案,并从受害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的承诺,以便受害者能够坚持实施为其制定的危机干预方案。干预方法通常先要保证其人身安全,以倾听、尊重、共情、积极关注为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老婆饼的人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危机也随处可见,如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又或出其不意的人为灾难。在面对突发灾难时,人们大多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并导致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今天,就让考试鸭告诉你什么是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导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行为障碍。(百科资料)心理危机的类型可分为以下两种:(1)自然性突发事件比如天灾人祸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抑郁和绝望就是心理危机。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受害者们造成心理上的冲击。有些人也就产生了所谓“灾难后心理症候群”(PTSD)的心理危机。例如,有人会一直处在惊吓的状态中,发抖、晕旋,一闭起眼睛就担心灾难又会来袭。或是一闭起眼睛就出现一幕一幕的惨状,会失眠、做恶梦。(2)人为性突发事件比如遭遇家庭或感情的重大变故(亲人的突然离世、恋人突然提出分手等);事业的重大挫折(工作失误受到处分,与客户或同事发生较大矛盾等);身体遭受的重大疾病或外力伤害。都可能会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那我们该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也有三个判断标准:(1)个体存在一些影响心理的重大事件;(2)个体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3)个体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如果以上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那我们可以从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来判断: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比如通过语言表达自己非常倒霉、活着真是没有意思等。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比如不愿或逃避与人交往、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过度依赖酒精或药物等。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失眠、入睡困难、没有胃口、出现自伤行为等。为了避免重大的外界刺激和压力对心理造成伤害,我们就要积极应对心理危机。在突发事件冲击下,在当事人的心理上还没有出现严重的消极后果时,当事人可凭借自己或者外部力量,对可能出现的消极状况进行预防,这就是心理危机的干预。一般情况下,心理危机的干预有应对三部曲:卸下情绪、重建认知、触发行动。卸下情绪,简单地来说,就是让他说“是的”,通过描述事实来观察他的情绪。比如,在工作中因为对方的错误而导致工作失误,对方反倒对你究责,这时你可以这样说:你是不是因为工作出错了很生气?你是不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你是不是想让我道歉?等她回答了这些问题后,你再接着说,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会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对方稳定情绪,从而反思自身。重建认知,给我们带来伤害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比如,当事人产生“我知道我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这种想法时,我们可以对他进行认知重建,对他进行提问“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听别人说的”,使当事人明白他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只是他个人的看法,而不是别人对他真正的看法,从而使当事人摆脱这种消极想法,克服这种消极心理。触发行动,就是去促发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行动。比如,小A说自己工作总是很拖延,常常等到最后一刻才完成任务,不拖延就很难受。那我们就要去寻找例外,也就是了解他有没有什么时候是不拖延且不难受的,引导他多去寻找这样例外的情况,使他自己慢慢养成珍惜时间,及时并有质量地完成工作的习惯,从而促发他戒掉拖延症的行为。
小雨后哒晴天
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此必须以关心、真诚、尊重的态度去倾听、观察、理解并作出恰当的反应。2.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干预的策略必须时时顾及求助者和有关人员,包括干预者本人的安全。3.给予支持采用关怀、同情、树立信心的策略,通过与求助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对方相信“这里有一个人正在关心你”。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人由于思维不灵活,常常感到“无路可走”,故干预者应提开放性的问题,启发求助者找出多种选择并与其讨论这些选择,考虑:有哪些环境支持可以利用(哪些人过去经常关心过自己)?自己可以采用哪些战胜危机的策略或行动?可以采用哪些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个人焦虑水平?唯应注意的,一是不要把你认为是有用的选择强加给对方;二是只需与对方讨论几种选择,处于危机中的人不需要也无能力处理太多的选择。5.制定计划与求助者合作,确定确实可行的行动步骤。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注意提请求助者发现自己被忽视的能力,恢复其行动的自主性、自制力,减少对干预者的依赖性。6.得到承诺通过要求求助者口头小结行动步骤,得到实施计划的承诺和保证,培养其积极应对的行动意向。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