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幽阁Nina
社会工作的调动资源工作法则一,是优先调动内部资源,从而增强社区内部的互动,让彼此因此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对社区作出肯定与认同,也因此避免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社工在资源调动的法则二,就是"认知内部的各种资源,理解及接纳资源的存在状态"。 社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调动资源(无论个案工作及社区服务,调动资源与案主和社区互动,促使案主及社区的问题得到解决,需求获得满足,从而达致互惠精神),故社工必须对内部的资源有深入和透彻的认知,并理解这些资源一直不被视作为资源的原因,资源现时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会对社工进行资源调动时,会较易作出介入。首先,社工需要对资源类型有不同维度的认识。当谈及资源时,许多社工认为社区的资源,主要的类型体现于经济、物质及人力这三方面,驱使社工积极寻找社区内可提供经济、物质援助的人物与企业,鼓励他们捐赠金钱与物资予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在人力资源方面,推动有能力、有时间的人士参与义务工作,服务社区。但基于经济、物质及人力的资源维度的思维,却大大的局限了各种可动用及可发挥的资源。日本的崎岩清教授在日本提出社区营造的概念,指出资源是有五个维度,即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文、地、产、景",这思维无疑扩阔了社工在社区工作时的视野,不再将资源局限于经济、物质和人力三方面,改变了社工的资源维度视角,也使到有志于推动社区发展的社工同业,运用这五个维度来寻找社区的资源,有助社工对社区有了更广度和更深度的认识。然而,大部份的社工运用这五个维度时,却往往侧重于"人和文",对"地、产、景"显得有所忽略,这可能涉及社工一方面倾向于提供服务的取向,另外一方面是对历史、地貌的兴趣不大有关,影响了寻根究底的动机,这都值得大家深思。在认识资源可以具有多种维度后,可指引社工寻找这些在社区内部的资源。有趣的是,有些社工会抱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思维,认为大家都应怀有互助的精神,只要社工作出呼吁,资源都会"热烈欢迎",满怀欢喜参与社工的资源调动。很可惜的是,当这些资源没有作出反应与配合,却令到社工原来的热情,就像给一盘冷水淋下来,消退了温厚的热度。资源不是直接拒绝,就是婉拒;有些说自己能力有限,发挥不了作用,有些更索性说自己不是资源,不用再来找我。部份社工甚或认为社区的冷漠感很大,很难调动这些资源,索性由社工直接来办事,这就衍生了"资源不能调动,大家各自为政"的社区冷漠现象。社工在进行资源调动前,必须对资源的状态有所理解,才能同理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资源",没有发挥资源效用的原因。一般来说,当这些物品或物件(当资源没有被发挥作用时的称谓)仍处于静止、没被应用,没有互动时,他们大都呈现着四种状态,分别是尘封状态、石化状态、自我否定状态和搭配不合状态。"尘封"就是指那些可调动的资源,默默无闻地掩藏于社区的一角,不为人知,使到资源不被发现,不被应用。就像儿时,常跟大人到山中行走,满眼都是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树和草,踏在脚下,一律都是野草。后来,有一大人对草本药物有所认识,跟我指出那些是"狗仔草",可用作受伤止血之用;那些草可用来煮水作止痕痒之用.....,原来漫山遍野都是"宝",只是尘封于山中,不为人知。"石化"是指资源一直僵硬着,有人可能知道是不错的东西,却不懂启动他们,成为摆设在社区的物品,一动也不动。例如,某村一直有唱咸水歌的村民,人数虽不多,但她们会偶尔自娱自乐,却没人注意到这咸水歌藏着"水上人家"的文化与特色,这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直没受重视,也不作为村民的历史与记忆,咸水歌一直石化着,只作为个别村民的娱乐。许多时候,资源更多的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根本不是什么资源,自我矮化,不愿在社区发挥作用。这种状态非常普遍,不论是谦虚,或是真的认为在社区内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值得称赞和欣赏的地方,否定自我在社区里可发挥的作用。例如,在村里能看到黄昏的日落,那圆圆的像咸旦黄的太阳,吸引着刚进驻的社工,在惊叹这景色时,但村民觉得这没什么特别,是社工少见多怪。有能懂滕编的阿姨,能编织出不同款式的滕篮,社工想邀请她教导村里的其他妇女,她总谦称这手艺没那么好,不愿担任导师。资源的自我否定,使到资源不能活动起来,更不能与其他人互动,发挥互惠作用。最后的一种形态是资源与使用方搭配不合,使到资源未能发挥作用。社工在促进资源与使用方进行互动时,未能促使双方的理解,其中一方期望过高,使到彼此搭配不合,使到资源的效能未能得以发挥。曾有社工机构联系了社区内懂舞蹈的阿姨教导村里的妇女学习健康舞,阿姨积极教导大家,其后要求村里的妇女能出外表演,但部份妇女却只喜欢跳舞自娱,对出外表演不感兴趣。结果是教舞阿姨认为大家不给她面子,弄致不欢而散,出现了两批的舞蹈小组,双方间中会因场地使用出现争执。如何使资源与使用能够搭配合适,这是社工需要注意的事情。面对着这四种资源状态,社工可以怎样跟进,使到资源不再尘封、石化、自我否定和搭配不合,留待稍后续谈。
长虹饮练
社会政策的资源
如何调动资源,是社会政策行动的又一重要的问题。在当代社会,各国政府和许多非政府组织都大规模地介入社会事务,社会政策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公共行动体系。如此庞大的行动体系需要大量的资源来支撑。因此,如何调动资源是各国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 社会政策资源概述
1. 什么是社会政策的资源
所谓“社会政策的资源”是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2. 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
大致上可以将这些资源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所谓资金性资源是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成资金的物资。所谓非资金性资源,一般是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例如志愿者服务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政策方面的投入绝大部分是资金性投入,通过资金的投入为社会政策的对象提供现金资助,或调动社会福利服务所需的人力(服务)和各种物资。因此,政府为推动社会政策行动必须筹集大量的财政资源。
(二) 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
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政府和其它各类组织以各种方式调动资源,以满足社会政策行动的需要。可以从政府调动资源的方式和非政府组织调动资源的方式来分别分析各种资源调动方式。
1. 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
(1)税收
(2)专项收费。包括 “受益者付费”和“非受益者付费”两大类。
除了税收和专项收费以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国债、利用外资以及其它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以支撑社会政策行动的财政开支。
2. 非政府的资源调动方式
在政府行为之外,各种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和群体也在以各种方式调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们对福利性社会服务的需求。其中主要的方式包括社会集资、捐赠、志愿者服务等。
(1)社会集资
(2)社会捐赠
(3) 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服务是指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利用其业余时间无偿地或低偿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志愿者组织不等同一般的非营利组织。
(4)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三) 社会政策的经费投入
1.政府社会支出
(1) 什么是社会支出
所谓“政府社会支出”(Social expenditure)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当代各国政府的社会支出都是实施社会政策所需经费中的主体部分。社会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中的一类总称,其具体的内容包括其社会政策或社会事业各个方面的支出。
(2) 对社会支出的测量及统计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政府社会支出水平常用三类指标:
---- 人均支出额:政府社会支出总额/总人口;
---- 政府社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社会支出额/财政支出总额)×100%;
---- 政府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政府社会支出/GDP)×100%。
(3) 社会支出的结构与类别
对社会支出的分析,不仅要看其总支出额,而且还要看其中支出的结构,即社会支出总额中各项支出额及其比例。政府社会支出的结构体现了在一定时期中政府在社会政策领域重点投入的方向,也体现出政府社会政策的倾向。
此外,政府社会支出中还包括了不同的类别的支出。其中包括预算内社会支出与预算外社会支出;以及中央财政支出的部分和地方财政支出。(中央财政社会支出与地方财政社会支出的比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关系。)
2. 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其它资助方式
(1)减免税费
(2)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拨
3. 社会政策的其它经费来源
(1) 项目配套资金
(2) 社会保险基金
(3) 国际援助
(4) 民间投入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