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妈妈
谈到社会工作者做个案,可以用“难啃的骨头”(不想做)、“谈案色变”(害怕做)、“横看成岭侧成峰”(不会做)来形容,而他们之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主要在于不能清晰地诊断案主的问题及需求,常常被案主的“诉求”牵着走。本文结合个案服务技巧以及服务对象“人在情境中”所表现的特质,探讨如何运用“四诊法”准确找到服务对象问题,从而“对症下药”。诊断问题,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问题”。服务对象通常会滔滔不绝地倾诉很多事件、现场或是情绪,如何识别问题所在,如何识别“诉求”与“需求”,这是社会工作者常常困扰或无助的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现象或表现背后的本质才是问题,产生问题的“病灶”是需求。“四诊法”就是指引社会工作者在会谈的情境中准确找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将言、行、神、心所传递出的信息进行系统地整合,从而切中问题。“望”诊指观察案主神情、姿态、举止等外在表现或肢体语言,解读其所传递的真实信息。例如案主说“只要妻子提离婚,我就同意,好聚好散嘛”,语言上很是潇洒、开明,但细观其当下表现,表情不自然、凝神、手较用力地抓着大腿,语言与肢体语言传递信息或情感不统一。社会工作者应该及时“澄清”或“对质”以统合这个矛盾,如“您是说您会很潇洒地成全,不会深究或有芥蒂吗?”或者“听您这样说感觉您不会很介怀这个事,但您刚刚表现得有些不自然,能讲讲是什么原因吗?”通过这些会谈技巧让案主补充或解释,进而使问题聚焦、明确。
随风思恋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章节重要考点: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1、概念:矫正社会工作
2、功能:
1)针对罪犯:监管、矫正、服务
2)针对环境:营造环境、促进刑罚制度
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1、特点:4个特点
2、需要:4个方面需要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1、特殊性:服务对象是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
2、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
3、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罚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4、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
四、起源与发展
1、起源发展:美国、英国、日本、中古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
2、我国发展:社区矫正
五、矫正社会工作应包含的以下四方面含义:
第一,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第三,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得社会福利服务。
章节精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矫正社会工作者阿娟近期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罪犯的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阿娟这样做的目的是()。
A.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环境
B.促进刑罚制度更加人性化
C.促进刑罚制度更加科学化
D.促进刑罚制度的非监禁化
答案:A
2.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帮助罪犯小张时,发现小张他行为冲动,缺乏同情心,对人抱敌意,不关心人,喜欢古怪不平常的事,不顾安危,喜欢恶作剧,适应环境不良,对小王的引导非常敏感且抱有很强的戒心。这里体现了小张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A.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C.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D.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