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的兔子
1986年10月1日,《淮南日报》正式恢复,在当日头版“编辑部致读者信”中,曾沉痛地回忆了自己坎坷的历程:“本报自1950年2月7日诞生以来,由于众多老报人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对淮南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其自身却经历坎坷,屡遭折腾。期间,从《淮矿工人》报、《淮南工人报》、《淮南报》、《淮南日报》四易其名,由周二、周三到周六刊,又改为周三刊,两上两下。尤其是1972年被迫休刊,人员流散各地,元气大伤,损失惨重,令人痛心,直到1980年才恢复周三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淮南日报》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为了扩大发行量,淮南日报开始尝试自办发行,这在全省地市报还是第一家。在报社发行人员的努力下,日报发行量一度接近3万份。《淮南日报》一版的四大件(一个好的头条、一条短的通讯、一篇好的言论、一张精美的图片)开始固定并形成品牌。报社还承办了全省第六届报纸副刊会,会上提出的“副刊不副,副刊要富”的思路,形成大家的共识。1982年,市政府拨款10万元,兴建700平方米办公大楼,次年投入使用。1986年3月,市委再次将市印刷厂划归报社,仍实行以厂养报,仅4年多的时间,报社固定资产净增110万元。印刷设备也改为微型小高速机,后又改为J241卷筒纸胶印机,办公设备全部更新,购置各种汽车7辆,其中有专为送报用的,保证全市各区县当天上午能看到《淮南日报》。报社还在全省地市报中率先成立经理部和广告艺术公司,依法创收,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步入九十年代,《淮南日报》在改革中求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服务经济建设,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准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鲜明生动地报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92年,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在淮南举办(第一届在台湾举办),淮南日报社上下总动员,投入全体采编力量,确保当天的活动当晚发稿,第二天一早全市看到报纸,这在淮南日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时期,《淮南日报》的报纸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安徽日报》在一版载文评价本报,称赞《淮南日报》发挥了党报的作用,深化了宣传报道,指出淮南日报社在狠抓报纸质量提高中充分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把加大改革力度和深化经营性新闻报道作为突破口,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1993年,本报获安徽省编校质量、印刷质量、经营管理等奖项,同年10月,本报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报纸一等奖,并评为目标管理达标单位。1993年1月1日,《淮南日报》进行扩大版试刊。1995年,《淮南日报·星期天》更名为《淮南日报·休闲周刊》,同年又创办了《淮南日报·生活刊》。后又陆续创办《信息导报》、《周末大观》等。当年底,《淮南日报》还被评为“国家标准一级报纸”和“安徽省优秀党报”。1997年1月1日,《淮南日报》正式改为对开四版大报。同年,报社购置杭州产第二代激光照排机,报社印刷厂综合楼正式竣工交付使用,报社印刷厂工作环境大大改善。2003年8月16日,《淮南日报》迎来万期庆典。9月,少年之友报社全体人员整建制转入淮南日报社,与下午版人员整合为即将创刊的《淮河早报》采编人员。10月8日,《淮河早报》正式创刊,报头采用毛泽东书法集字,这是安徽省第一家有国家刊号的都市类早报。新闻界泰斗穆青和著名作家鲁彦周为早报创刊题词。10月28日,报社新办公大楼“蓝天大厦”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04年报社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记者,5名大学生通过考试成为报社首批外聘记者。2007年3月,《淮南日报》开始彩色印刷。9月11日,报社全员搬迁到新办公楼办公。当年11月,报社筹集资金600万为印刷厂购置先进印刷设备—上海高斯SSC-200卷筒纸胶印机。2006年3月,由淮南日报社主办的淮南报业新闻网开始组建并试运行。2007年6月,经安徽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备案,正式批准为淮南新闻信息类门户网站。该网站立足沿淮本土,满足不同受众对各类新闻信息的需求。网站经多次改版,点击量不断攀升,日点击量达数万人次,逐步成为继报纸、广电之后的新媒体。2009年8月26日,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李义成任党委书记,宋光祥任党委副书记、总编辑。2010年初,《淮南日报》版面调整和《淮河早报》改扩版正式实施,并获得成功。2010年2月5日,报社隆重举行创刊60周年庆典。
蛋蛋妹妹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满足我市教育紧缺人才需求,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共同制定的《淮南市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实施办法》(淮人社秘〔2021〕45号)要求,经市委批准,淮南市教育体育局部分直属学校及高新区学校2022年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事业编制)82人。现就招聘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招聘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二、招聘组织本次公开招聘由淮南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教育体育局、市人社局、淮南高新区组织实施,淮南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及高新区纪监工委全程监督。三、招聘岗位及人数见《淮南市2022年中小学校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岗位信息表》。四、招聘条件(一)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记录;3.具有招聘学科对应的教师资格(持有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或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编号的可以报名),暂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聘用一年之内须取得招聘岗位对应的教师资格证书。4.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要求。5.年龄在30周岁以下(注:年龄计算截止2022年6月30日,即1991年6月30日之后出生)。(二)专业条件专业要求见《淮南市2022年中小学校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岗位信息表》(附件1)。考生所学专业以毕业证书专业为准,不可以凭辅修专业报考。本科与硕士专业须一致。(三)报考范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全日制应届硕士研究生,品学兼优。(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参加本次招聘:1.现役军人或普通高校在读非应届毕业生;2.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3.有与招聘岗位职业道德要求不相符的不良记录的人员;4.国家和省另有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有关岗位的人员。五、招聘程序及办法招聘工作按照公开发布招聘信息、网上报名、现场招聘、学校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和组织面试、体检与考察、公示、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按规定报批和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事业编制)等相关程序依次进行。(一)公布招聘信息2022年2月16日发布公告。公开招聘信息通过以下渠道公布:1.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官网;2.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3.淮南高新区官网;4.淮南一中、淮南二中、淮南三中、淮南四中、淮南五中、淮南实验中学山南第一中学、淮师附小山南校区官网;5.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官网。(二)网上报名与审核应聘人员于2022年2月16日至2月28日进行网上报名。每位应聘者限报一个岗位(否则取消报名资格),并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面试。报名情况于2月22起至3月1日,每个工作日17:00后在淮南市教育体育局网站公布。应聘人员应提供资格审核的相关材料。具体包括:1.《淮南市2022年部分中小学校公开招聘紧缺专业人才资格审查表》(见附件2);2.在校获奖情况和近三年学习成绩单;3.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4.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5.毕业生求职推荐表;6.教师资格证或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7.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同版二寸彩色照片。将上述材料进行扫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用人学校报名专用邮箱(见附件3)。网上报名资格经用人学校审核通过后,由用人学校将审核合格并盖学校公章的《淮南市2022年紧缺人才公开招聘资格审查表》以邮件形式发送至报名人员的邮箱。学校也可接受应聘人员的现场报名。(三)现场招聘1.招聘时间:2022年3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2.招聘地点:安徽师范大学。3.招聘程序:应聘人员持《淮南市2022年紧缺人才公开招聘资格审查表》到安徽师范大学,参加面试。(四)组织面试面试形式。面试由市教体局和用人单位共同组织,采取试讲和答辩的形式,试讲为15分钟(无生上课),答辩为5分钟(面试考官围绕应聘人员试讲等相关内容进行提问)。面试总分为100分,设最低分数线为70分,面试分数当场公布。根据应聘人员面试成绩,按照与公布的岗位招聘计划数1:1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确定招聘入围人员名单。若报考同一岗位成绩出现相同,另行加试,按加试成绩高低顺序排列。(五)体检和考察1.体检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规定执行。2.考察主要对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体检、考察不合格的,取消入围资格,在同一岗位中按成绩高低顺序依次递补人选。(六)公示和聘用体检和考察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在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淮南市教育体育局、淮南高新区官网上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聘用人员,签订就业协议。新进人员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聘用人员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服务期由聘用人员与所在单位约定,违约将承担相应责任。应聘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学历和学位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后,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履行入编手续(事业编制);如在规定时间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视为不符合招聘条件。六、工作纪律招聘工作要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实行回避制度。市教育体育局及高新区对违反有关规定、不按招聘程序、规定条件或擅自更改招聘方案给招聘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将宣布招聘无效、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工作人员和考生,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猫猫猫啊哩
7月31日上午,加快打造创新平台暨2021年全省第七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淮南分会场活动在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市委书记任泽锋,市长张孝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秘书长胡东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国利,副市长陆晞,市政协副主席张祖保,市政府秘书长夏智明出席活动,并为山河药辅医药产业园项目奠基。
据悉,参加当天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的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共22个,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涵盖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现场开工的山河药辅医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经开区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投产,必将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陆晞在致辞中指出,重大项目是推进淮南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和“压舱石”,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各项目责任单位要组建专班,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科学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早日投用。
要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持续加大“双招双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深化与沪苏浙和合肥都市圈对接合作。
加快培育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人才链,增强发展后劲;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尊重投资人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尊重、支持、服务、包容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