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红红1121
含义:家庭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人员应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为增进家庭生活,扩大家庭功能,而对家庭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香港学者马丽庄在《家庭社会工作》一书中指出,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 特点:1、以整体家庭为取向作为问题评量和介入的重点家庭社会工作并非只是单一的帮助家庭中个别的成员,或解决个别成员的困难,而是因个别成员问题的发现介入到家庭,而问题的解决是以整体家庭为对象,即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具体而言,从家庭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往往把个人的问题视为整个家庭的问题。就是说,因为个人有了困难,因此难以履行其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应该扮演的角色,由此协助家庭重建的任务和重要性远远的超过出对个别的家庭成员的困难帮助,如失业的父亲或重病的母亲,其遭受的影响不只是个人,而是整个家庭;同时,当个别成员有了问题时,其原因可能是来自非功能性的家庭,如一个离家逃学的青少年,可能是非功能性家庭的受害者,因此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处理的不只是青少年个人,而是需要介入到整个家庭。2、家庭社会工作重视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联结虽然,家庭社会工作也采用“治疗”的诊断观点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但是它更加重视如何联结社区资源,如何改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帮助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 内容:概述关于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三类:家庭社会工作临床式服务与具体式服务(1)临床式服务包括:咨询辅导、社会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如家庭关系咨询、婚姻辅导、教育方案、就业协助,等等。(2)具体式服务包括:经济补助、住所、食物、信息提供等有形的服务等。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问题作为服务内容的区分(1)夫妻关系紧张、离婚、分居、婚外恋。(2)亲子关糸的障碍。(3)单亲家庭。(4)青少年离家出走或逃学逃夜。(5)未婚妈妈或未婚怀孕。(6)身体和智力障碍、慢性疾病、艾滋病患者。(7)儿童虐待和疏忽。(8)性虐待。(9)婚姻暴力。(10)老人虐待、老人照顾。(11)家庭成员的问题,如化学性物质依赖(酒瘾、药瘾)、情绪与行为、意外伤害、死亡、服刑、赌博,等等。(12)和家庭福利有关的服务,如经济援助、老年服务、移民服务、在宅服务和法律服务,等等。家庭社会工作以儿童福利为取向的服务内容(1)支持性服务,包括个案、小组、家庭治疗、家庭倡导、社区心理卫生、保护性服务、情绪治疗和性虐待等;(2)补充性服务,包括在宅服务、日托等;(3)替代性服务,包括寄养照顾、中途之家、教养机构、领养等。详情:
happysharon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有三个要素,即家庭社会工作者、家庭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和心理治疗界认可,并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有关家庭治疗的定义,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谢秀芬的定义是: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个人困扰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困扰,因此,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此外,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又与家庭的生命价值观、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以及家庭气氛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家庭治疗者应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家庭沟通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天秤座朱丽
社会工作者基本介绍
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者基本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起源于欧洲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这种主要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成了此后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乃至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成为社会工作的雏形。
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于2001年6月27日哥本哈根联合通过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也就是说,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恢复个案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和服务领域
那么,社会工作的对象有哪些呢?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我们的国情。
我国目前将社会工作分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两大领域。社会服务领域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慈善事业、减灾救灾、家庭生活服务、教育辅导、司法矫正、就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职工权益维护、青少年事务和妇女权益维护等,从事这些领域的社会工作师被称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领域包括: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政府部门(又称宏观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中的机构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又称微观社会管理)两类,从事这些领域的则被称为行政社会工作者,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在人社部、劳动部、居委会、街道办之类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从业者。
如果按服务对象和领域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和军人社会工作等。
如果按服务方式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和行政社会工作等几大类。
如果按社会问题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社会救助(贫困、失业、残障、性别歧视等)、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吸毒、酗酒、犯罪等)、心理辅导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危机干预(之所以将危机干预独立出来,是因为危机干预有些时候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涉及了一些社会因素)等。
三、作为社会工作师的你需要具备什么
和心理咨询师一样,很多人以为考了社会工作师,拿了职业资格证,自己就是社会工作者了。事实上,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远比心理咨询师还要多。
从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来说,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必须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课程,其中,心理学课程不仅仅是普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还包括一些我们经常听到的技能,比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团体治疗等。尤其是个案社会工作师和团体社会工作师更需要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心理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类似于个案社会工作师的角色,不同的是:作为社会工作师,个案社会工作师还需要去联系社会资源,而心理咨询师不需要;作为社会工作师,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尤其是临终关怀方面,而心理咨询师不能。谈到这里,有人会说,国外可以啊。请注意,国外还有一个职业,叫私人心理顾问,不同于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上门服务的,而且是专门为某人服务的,即那些雇佣私人心理顾问的人。由于国人普遍的边界不清,国内一些行业也是边界不清。
除了上述技能,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还需要懂得医学常识;从事戒毒矫治社会工作的,还需要相关的毒品知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不管是哪个领域的社会工作者,都需要掌握相关领域的法律常识和法规政策。可见,社会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专业。
不过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工作主要领域更多的还是行政方面,虽然一些民办的社会工作机构也在发展,但是,更多的'是以社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为主(部分地区发展相对比较完善,也有了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最为关键的是,国内目前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远远跟不上,许多社会工作者缺乏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技术。
课程设置(一)
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其他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
课程设置(二)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
其他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学、社会问题概论、NGO管理与发展、志愿者管理、SPSS应用教程、社会性别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4-16周。
以上的课程设置以哪个学校为依据已无从考证,但大同小异。和心理学一样,社会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可不是像上面这么混乱的。严格的说来,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材还需要完善。
而目前由于社会工作的低薪,从事这个行业的主体更多的是人社部、劳动部、居委会、街道办的非专业人员,尽管苏州、东莞等城市已出台相关的补贴方案。至于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的设置,原本就是出于让这些人社部、居委会等的非专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的目的而设置的(有一种侮辱这个专业的感觉)。
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 ,并符合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2 年;
(三)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四)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五)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 6 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4 年;
(三)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3年;
(四)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1 年;
(五)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六)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 2 年。
如此需要专业背景的职业资格证书却以高中和中专学历为起点,而且考试题目中的多选题竟然出现了少选可以得分的情况,估计天下职业资格证仅此一家。可以理解,当一些心理咨询师听说人社部的归类之后为何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老实说,我刚看到这些报名条件时,反应也很剧烈,不知相关人员是否真正了解了社会工作。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