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600531014
1. 关於抢饭碗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街道跟社工机构是完全两个概念,他们之间会有合作有联系,但社工是社工,居委是居委,街道是街道,不存在谁抢谁饭碗的问题.2. 专业优势.这个东西其实就是教育部和学校真的没做到位,跟社工本身没关系.如我曾经所说,因为知道中央大力发展社工专业,很多学校跟风开设专业,但根本没有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反正在我眼里,大陆能教出好的社工学生的就是我的学校,其次是中大也能算一个.(一直蹲在广东这个小地方眼光狭小,不同意勿喷) 所以,街道大妈觉得她们能做的更好,民政只觉得社工能说会道,实际上是他们自己也不明白社工真正要做的是什麽,同时也是教育的失败. 至於门槛,社工也是要考证的,不过那个考证据说也很水就是了.中国考证很多都很水,不是个别现象. 在国外其实社工的薪酬待遇不是说非常高,但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3. 当代蛇工做的都是"玩儿""做活动"这一点,说白了也还是教育的问题.那些学校可能根本没有专业的老师能教学生怎麼做case work,他们可能不知道social work value,不知道social work skills,也不知道gourp的theory.不知道怎麼开治疗性小组,就只能开兴趣小组.4. 地区差异大,这个是事实,但其实有根据.其实中央鼓励社工发展实质就是为了维稳.for example, 上海广东这些地方经济相对发达,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後自然就会想到别的问题,觉得这个社会不好啊,觉得这个城市不好啊之类的.这就是为什麽通常都是在较发达的地方社工发展的比较好. 而且你有钱才能搞这个,没钱的话肯定先拿去搞经济啊. 楼上说道的现象也是由於很多部门根本不知道社工机构的作用,一些为了赚钱而创办机构的人也不懂..这种审开设机构的批程序真的服了.5. 教育的确存在问题.但社工不应该重点只在三本推广. 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之前所说,明明没有足够的师资却硬要开一个专业,试想一下,由根本不知道社工是什麽的教授老师来培养社工学生,结果会是什麽? 我看到有评论讲香港的社工,没错,香港社工有明确的文凭要求而且要求都不低.因为社工不仅仅是大家认为的只是"开开小组搞搞活动",他们要做的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既包括生活上更包括心理上,不能随便对待.
芬琳漆厦门站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存在超过50年,起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慈善救济活动,刚开始是教会热心人士到处去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积累了大量经验,后来吸纳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并结合实践智慧才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作为一个专业,社会工作一直是一个强调实践的学科,它不像心理学或社会学那样的学科可以有很深厚的学术训练和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国际主流社会工作教育都十分重视实习,就像医生护士一类强调实践的专业一样,一般会要求社工本科生达到800个小时的专业实习才能顺利毕业,而实习都规定有资深的社工从业者作为督导,确保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社工基本的理念和手法学到。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开设了社工专业的大专院校都达不到这个要求,不管是时数,还是实习督导都不足。
而专业训练的先天不足,就导致很多社工毕业生毕业后其实并不“专业”,对很多知识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一旦遇到真实的求助者和稍微复杂的问题就容易变得手足无措。
社工特别强调“人在情境中”,这与心理辅导很不同,心理辅导更多的是关注人本身和其内在的关系,而社工的视角则看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关系,解释人的行为和问题时会将把这些放回到具体的情境中去理解,而这种理解也让社工的服务特别容易得到服务对象的肯定与欢迎,因为谁不喜欢有个人懂自己呢?这也造就了社工的亲民性与草根性。
很多从事社工并能坚持在一线的人,大多也是享受与服务对象这种平等、尊重的关系的人,他们懂得从这种专业关系中吸取养分并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