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7

粒粒soso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的活动形式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e是个小吃货

已采纳

社工小组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如何设计社工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社工小组活动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活动内容:

一,介绍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同时工作者做自我介绍(姓名、专业,在组中的角色);再由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安排与目标。最后分组。

目的:让组员与工作者认识

二,(1)逢七拍手

1.从某一人开始顺时针报数,当报到七或七的倍数时,此人以拍手代替说话,也就是拍手一下不能喊出数字,下一个人继续念下一个号码。

2.待大家熟悉规则后,就增加拍手的频率,除了七和七的倍数,只要有七的数字就要拍手,例如:17。甚至数字加起来是七的倍数也要拍手,例如:34

(2)大风吹

1、所有人围成一个圈,主持人站在圈中说:"大风吹”,旁人问:"吹什么?”,比如说:"吹穿红色衣服的人。”,那么穿红色衣服的人就必须离开位子从新寻找位子。没位子的人站在中间进行活动。

目的:活跃气氛,相互认识

三,由小组工作员把各小组成员带到活动地点,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接下来的活动流程:五指山和解人结。

四,五指山

1.小组成员围坐成圈,每个组员发纸笔画上自己的手型,并依次从大拇指开始写下自己的兴趣、喜欢吃的东西、喜欢什么类型的人、星座、个性,在手掌写上自己的名字。

2. 依次按照纸上的内容介绍自己,介绍时把纸放在身前。

3.工作员回收纸张,并从中抽取一张念出纸上组员的信息,让其他人猜出名字。

目的:促进组员进一步认识,加深对彼此的印象,并增强组员的团队意识

五,工作者带领组员分享感受,工作员介绍"解人结”活动的规则

六,解人结

1.组员围成一圈,伸出双手,随意于其他人相握,但注意每双手要握着不同的人。这便构成一根很紧的"人结”。

2.解结时,不能把手放开,只能透过其他方法如跨越、穿过等等。

3.经过一番努力,"人结”便可渐渐解开,直至解成一个或两三个小圈。

目的:增强组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建立合作关系

七,在工作员的引导下分享"解人结”活动的感受。然后为小组取名称,设计口号。工作员介绍接下来的主题活动

八,轰炸大队

1、 分队比赛,五组分为五队,每队成员需要把15球吹好,并运到目的地,最后将其压破,一组队员回来后,另一组才能出发,直到所有气球都被压破比赛结束。

2、 游戏中气球吹爆则作废,中途气球落地需回起点从新开始。

各组助手交叉进行监督,工作员计时。主持人控制游戏进程。

目的: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让参与者发挥想象与创意,解决问题。

创意活动名称: 随手转发微公益,社工理念正能量

创意活动概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目标、活动对象):

活动内容:街头发放写有社工理念的书签,让普通市民发微博,传递社工理念

活动目标:宣传社会工作者的理念

活动时间:20XX年4月中上旬

活动对象:有兴趣了解社会工作的人群

活动口号:小成本 高效率 微公益

发现身边事 传播正能量

活动地点:南京东路353广场,徐家汇公园等

活动方案(介绍活动如何具体展开,包括活动内容、流程、具体执行):

活动流程:

1 我们在全上海号召一线的社会工作者,有社工专业基础或是正在学习社工的人,让大家想一些自己做社工的理念,自己对社工的认知,社会工作的意义,写成一条条标语。

2 把收集来的标语整理,制作书签,并在标语写在上面。

3 到活动当日,我们有三个小队同时在三个不同的地点,向过路的人介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理念等,并且把写有标语的书签赠送给有兴趣了解社会工作的人。

4 参与的人在收到书签的同时,可以编写“书签的标语+#话题#”发送微博,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宣传海报上的二维码扫描关注我们的微博。我们的微博也会转发大家的微博,形成良性的互动。

5 如果有人在看到社会工作理念后有不了解的,或者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给我们发微博@我们或私信,我们的微博名字是“上海社工创意节-Voice小队”。我们回答不了的也会请正在工作的一线社会工作者解答。

活动可行性、创意性、公众参与性分析:

活动的可行性,创意性和公众参与性分析

1 据调查,中国网民的微博使用率远远超出其他国家,高达,远超过的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们选择微博宣传,随手转发的方式,既符合现在时下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宣传的效果。

2 我们选择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同时开展活动,提高了活动宣传力度和成功率。

3 很多人不了解社会工作的理念和认知,但是现在大学每年社工专业的学生也在增加,相信也会带动一批人开始认识社会工作。

4 本次活动不占用过多经费,实时性高

5 结合当代年轻人最普遍的交流平台-微博,方便的随手转发方式提高大家的参与性。

6 活动地点在徐家汇公园,353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这些地点也是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活动的地方,可以在举办活动时开展宣传,确保人流量。

一、背景及理念: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子的加快,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也不断加强。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由于老年人的孩子很少能常伴左右,导致很多老人觉得很孤独,通过社工开展活动,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认识到每个老人都有他存在的资源和优势,社工应该协助他们去发现和发掘,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老有所用。同工社工开展的活动,既能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放松身心,老有所乐;又能加深老年之家的交流,建立同伴群体的支持系统。

二、活动目标:

1、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2、提高老年的学习能力,如组员手、眼的 协调能力。

3、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让老人感受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放松身心,丰富老年生活。

4、传承、发扬中国剪纸等手工传统文化。

三、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明秀南社区老年人 名额:10-15人

2、活动地点:明秀南社区老人活动室

3、活动日期:20XX年12月13、20、27日20XX年3日 下午15:00-16:30

4、人手编配:3名社工及5名志愿者

5、招募及宣传方法:宣传单、走访社区

四、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1、老人可能在做手工过程中会出现不适,社工要观察组员的身体情况,在邀请组员前了解各名组员的身体特点。

2、天气问题,天气可能会比较寒冷,社工提醒老人要穿多些衣服,注意保暖。

3、场地问题,可能由于没有固定的社工活动场所,活动地点会变更,提前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做好活动场地的安排。

五、评估方法:访谈法

社会工作者的活动形式

295 评论(8)

天地为凭

青少年个案工作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在青少年个案工作中,这一模式的应用重点在于提高青少年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及主观感受力。同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善环境,促进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青少年实现在客观环境与主观印象上的平衡。

危机调适模式

对青少年而言,危机时常不期而至,环境的骤然改变极易引起心理或行为上的失衡。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要力求清晰地了解引起危机的时间或原因,找出可用的资源,缓解青少年的不适,并努力引导其适应新的环境,有意识地提高其自我调适能力。

行为修正模式

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行为修正模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行为模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使青少年在行为训练上获得情绪、理智上新的平衡与协调。

结构家庭疗法

结构家庭疗法是以家庭作为治疗单位,以改变案主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的,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个人心理状态,逐步解决案主问题的社会工作方法。

一、 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和特点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三类: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矫正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性是指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谁会发展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设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治疗性:针对已经发生问题之青少年的个人、家庭、社区环境的不良因素而提供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预防性:针对青少年个人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现况而开展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 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 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三)具体服务内容

1、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 道德相对注意:抽象思考能力的提升促使假设性思考,不再依赖社会所接受的刻板印象或权威人物的看法作判断的依据。能都比较事物各方面的差异性,并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

• 道德的冲突:因追求独立自主,或为抗拒父母及师长的关心而故意采取不同于父母师长的道德价值观念

• 道德知行不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差异

• 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

主要服务内容

• 帮助其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

• 引导其形成正确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正确认识

• 引导其形成对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和现象的正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 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掌握科学方法论

• 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理论和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 协助青少年学会梳理道德情绪的发生规律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 协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导读习惯,并掌握面临诱惑而不迷失的自我控制能力

2、心理即认知辅导

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特点

• 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幼稚与成熟尺度上有大幅度的徘徊

• 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在不断认识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

• 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他们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即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要作重新的评价,并试图把这些价值和评价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

• 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

• 认知改变。进入了抽象思维阶段,已懂得试验、假设、推论这类形式化的思考,运用理论来推向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或资料。他们学会自我批评,各个方面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能力听取他人意见,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主要服务内容

•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心理发展知识

• 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 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同一性

• 协助青少年发展健康的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新知能、创造力、思考判断力的全面提高

• 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宽松社会环境,为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华东创造条件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

(一)青少年个案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以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开展各种专人活动,即被认为是青少年个案工作的服务方法。

(二)青少年小组工作

青少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青少年参加小组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小组中互动,促使成员彼此之间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要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

(三)青少年社区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和支持社区中的团体和居民,通过介入社区的过程以支持参与者的集体行动。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

(一)案例背景

小娜,女,14岁,河南农村人, 父亲有家暴行为,母亲在案主8岁时离家。之后案主与爷爷同住,爷爷死后,被父亲在火车站遗弃,先后在福利院、北郊医院住过。案主渴望有人关心,对他人不信任,人际交往状况不良,且长期生活散漫,无心学习,对生活缺乏兴趣,对未来表示无奈。

(二)问题分析

• 进入青春期的案主较难认知和处理自己青春期心理的变化

• 案主自幼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134 评论(15)

木易洛洛

一般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两大类。直接服务方法是给受助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通常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间接服务方法指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前的社会工作活动形式,通常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和社会工作研究等。

社会工作是协助“境中人”恢复“社会健康”进而助力全人发展的专业助人活动。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无助主体,关注的是其未满足的基本需要;其工作主体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并以平等伙伴身份与工作对象动态互动。

其工作目标是协助工作对象疏解问题和助力其社会融合,并促进公平正义;其工作伦理涉及如何看待人、社会和工作,如何体现呼应相应角色的恰当行为, 如何应对伦理两难等。

其工作方法是协助对象改进与推动环境改善的兼顾,即“助人自助”与“促境美好”的并存。其中,工作目标与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助人活动的核心特征。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及其中国体系的多重功效社会工作可以协助个人与优化场景

首先,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工作对象恢复社会功能。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工作对象参与资源调配,保障合理权益、疏解特别困境、满足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 可以在上述过程中协助工作对象在行为等方面得以改进,从而助力工作对象恢复社会功能,实现主体与外境的平衡。其次,社会工作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其重要价值。

社会工作吸收劳动力,协助工作对象改变从而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消耗物质产品从而扩大消费;促进了民众参与, 增加了诉求途径,从而利于稳定和谐;体现了发展责任,疏解了问题需求,从而利于推进公正;社会工作关注弱者,平等对待工作对象,相信其改变潜能,体现了人文情怀。

2、社会工作中国体系及其建设可以助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社会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社会工作中国体系建设,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自身理论的丰富发展,从而更好地履行专业使命。因此,社会工作中国体系建设既有其学术意义,又有其实践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方法

15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