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Yin0816
什么叫攻击性行为呢?攻击性行为是指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与同伴的关系就较差,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及教学实践表明,目前有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但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不加以足够重视。而作为教育组织者,却视为这是教育过程中最繁琐而又最难以解决的一项不良行为问题。 为什么会造成攻击性行为呢?1.生理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由于受气质的影响,同性别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2.心理因素的影响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攻击性行为。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家长经常采取恐吓、打骂的教养方式,结果造成孩子模仿;还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亏,教孩子打人和欺负别人,久而久之幼儿形成了攻击的习惯。4.大众媒介的影响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5.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这样会造成幼儿因为争抢玩具造成的攻击性行为6.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也会强化攻击性行为当受到攻击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细心观察, 耐心引导 在发现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时,老师要先问清楚情况。在教育幼儿时要以说理教育为主。(二)善于诱导, 正面教育 老师在发现幼儿融入不到同伴的游戏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学会交往。(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学前期的幼儿喜欢模仿,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为幼儿做好榜样。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打骂幼儿。(四)说服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应及时给予指出并教育。 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伊一小朋友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成为了一个阳光向上的小朋友。
猪猪的面团
【导读】对于社工考试中级实务科目来说,算是比较难的科目了,因为需要我们练习实际,但是很多考试的考生都是新手,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工作,所以想要实务考的好,还是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尽量能够深入实际去学习,今天给大家总结了社工考试中级实务儿童社会工作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
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
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
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传播理念和知识
母婴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科学育儿
(2)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
(3)开展儿童支持 服务
儿童问题服务、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2、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1)补充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就业援助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亲职教育、四点半课堂
3、救助和保护儿童
(1)儿童收养问题
发送信息、家庭招募、评估、培训、适配、办手续、送养、收养后跟踪、评估结案
(2)家庭寄养服务
(3)家庭养育服务
4、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
(1)评估方法
家庭走访、实地观察、会谈、查阅文档
(2)评估工具
服务对象信息收集的结果呈现工具
信息分析结果呈现工具
5、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游戏辅导
无导向游戏辅导:提供完全自由的空间和氛围,自由选择和摆放玩具
导向型游戏辅导:人物创造和编故事
6、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
儿童发展性团体辅导:提供报考和教育引导
儿童治疗性辅导:高风险儿童提供行为、态度和价值理念的引导和矫正等
(1)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学校辅导课程
阶段和内容
增进自我认识和了解、认识各种情绪、学会积极倾听、学会友好合作的相处方式、学会抉择
(2)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离异家庭儿童
团体辅导的优势
不是独特的经历,形成团体认同;情绪问题共同处理,更容易接纳;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帮助组织恢复控制感。
良好的条件
目标群体的界定和评估(年龄、经历、意愿);团体成员招募和遴选:遵循保密和民主等伦理;团体辅导的步骤(参照小组工作方法)
7、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重点对待)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方法: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讲座论坛倡导、儿童和家庭问题研究和政策研究倡导。
习题练习1:
小刚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一个哥哥,爸爸妈妈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两人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开了一问杂货铺,生意还不错,很忙。哥哥和小刚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四年级以前小刚的成绩很好,经常受到父母的表扬,有时成绩要比哥哥的还好。小刚也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写作业,不用家长操很多心,父母也由于工作忙的缘故无暇顾及到两个孩子的学习。只是偶尔问问考试成绩。四年级后小刚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令家人感到莫名其妙。于是父母开始留意,发现原来小刚每天都要去打电脑游戏.有时甚至是旷课去打。发现小刚的劣迹后,小刚的父亲痛打了他一顿,并警告说以后不准再去打游戏。刚开始几天小刚的确是乖乖地上学,但没过几天,当他看到很多小朋友一放学就往游戏厅跑的时候,他的手也开始痒痒起来,于是他又开始去游戏厅,只是玩的时间少了一些.因为害怕被父母发现。偶尔因为贪玩忘记了时间回去晚的时候就会跟父母撒谎说自己去同学家写作业了。被父母再次发现后,父母非常气愤就又打了他。小刚就这样一面看到小朋友都去玩那么好玩的游戏就禁不住诱惑,一面又很害怕父母的暴打。好了一段时间,总是再犯。看到小刚成绩总是提不上来,还老去打游戏,屡教不改,于是小刚的父母便不再管教他了。不给他钱,平时也没好气地同他讲话,天天骂他是“成不了气的家伙、没出息的家伙”。以后父母就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店铺生意上,很少回家。小刚也就几乎不上课,整天在外面跑着玩。
问题:
1.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这里的“儿童” 的含义是什么?
2.作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做儿童社会工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如果你是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到这个个案,你将如何帮助小刚?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1)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所有儿童,即所有未满l8周岁的自然人 ;二是指处于困境、得不到正常照顾以及有各种问题的儿童。
2.(1)要认识儿童是有权利受到全方位的爱护和关怀的。儿童除了生理的需要外.还有很强的心理需要 ;儿童自身问题的形成并没有成人的那种积淀,受外界影响的程度相对较高。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儿童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帮助而不是儿童自己。
(2)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与儿童成长相关的知识,它们是做好儿童社会工作的保证。
(3)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对儿童时,要把握好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4)儿童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和其他为儿童提供服务的人士之间的关系。
3.(1)先深入这个家庭了解该家庭的成员结构和成员关系。
(2) 了解小刚的各个成长阶段的事情。
(3) 了解小刚与同学朋友以及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4)试图取得小刚的信任,逐渐了解小刚的心理特点。
(5) 了解学校和社区对小刚的行为的影响。
(6)通过谈心疏导小刚,让他的游戏情绪淡化。
(7)建议学校和家长合作,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减少小刚及其他小朋友在营业性游戏厅玩游戏的机会。
(8)建议家长顺势调整,正确引导,主动给小刚玩游戏的机会,引导他选择有益的游戏,把他从沉迷引向研究游戏的境地。
习题练习2: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他运用推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方法.希望动员社区中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都是做表面文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子女怕我出意外,就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而且参加了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算了吧。”部分老年人对自身的能力有所顾虑,“我没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呀?”
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哪些策略?
并说明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工作重点。
解析: 答题要点 :
(1)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这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的价值,认为参与之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工作进行时,应促进社区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的肯定。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的方法,如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不是在搞形式主义,而是切实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提高这一部分低龄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2)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由于家人反对,便打消了参与社会事务的动机。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邀请和鼓励他们的家人参与志愿体验。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低龄老年人变为高龄老年人时也会有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这与他们的生活、利益密切相关.让子女有意愿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志愿活动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3)部分老年人对自身能力有所顾虑,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面对这类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向其说明社区会对志愿者进行参与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个别培训或小组训练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认识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掌握社区的基本资料和最新动态,以便在讨论时能充分论证,具有说服力,培养民众对自己的信心。
习题练习3:
去年夏季,高中学生王敏的家由于潮汛被淹没,家具全被冲走了,庄稼也是颗粒无收。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最为严重的是,王敏今年要参加高考,生活的困难让她无法安心准备高考,复习时更是无法集q-精力。眼看王敏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其父母十分焦虑。怕误了孩子前途。作为乡民政科工作人员的你在组织发放救灾物资时,其父母向你诉说了以上的情形。
问题:针对案例中王敏家的情形,你该怎么帮助他们?
解析:答题要点 :
由于王敏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王敏的学习问题,故应开展以下服务 :
(1)耐心安慰王敏及其父母,让他们不要担心。
(2)和当地教育局、学校领导联系,安排王敏转入有住宿条件的学校,在那里参加集中复习迎接高考。
以上就是2020年社工考试中级实务儿童社会工作知识点总结,大家赶紧学起来吧,社工考试在10月,所以我们还有复习的时间,现阶段大家还是要做好复习工作,一定要善于总结,加油!
cynthia20056
我觉得必须区分精神病人和变态人格,其实大多数精神病人都是不具备攻击性的,除非忽然受刺激或想到受刺激的事情控制不住,又或者是想吓唬一下别人。其实精神病人很多都是因为内心屡次遭受创伤,才会行为上表现出异于常人,而很多时候这类病人表现出异常是假装主动出击以显示自己并非好欺负,又或者想引起注意。遇到貌似攻击性的病人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联系精神病医院医生,他们是专业人员更懂得如何处理,在医生来到前,确保自己的安全,保证一定安全距离,然后像对正常人那样若无其事与病人闲聊沟通,精神病人一般忌讳别人把他当做病人,所以尽量像拉家常那样拖延时间,防止病人进一步激越的行为。有能力的社会工作者甚至可以慢慢的体察病人内心的痛苦,进一步开导解除病人的攻击性。然而遇上具有变态人格的有攻击性行为的人,有时也被贴上精神病标签,遇到这种人最好立即躲开并报警处理。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