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9

吃不饱的阿呜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做工作时注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三石太保

已采纳

‍‍年轻人,没见过什么世面,初入社会要当心,除了要尽快适应社会求发展外,还要多注意社会的一些黑坑。

1.防骗

社会的骗术很多,年轻人遇到陌生人时,不要轻易和他说话,也不要参与任何赌博,更不要相信天下会掉馅饼给你口里的不靠谱的事。

出来社会,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资历是没有的,所以找工作难于上青天,为了走捷径,又能赚大钱,于是就轻信别人的话,这个别人,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熟悉的亲戚朋友。

陌生人一般都是网上挂靠空壳公司的招聘人员,实际这个公司是不存在的,他招聘的岗位,写的是无经验无学历,月薪七八千,包吃包住包买保险。

年轻人没有考虑太多,于是就轻信去面试,可公司人员没见着,钱却被骗光了,却还不知道怎么被骗的,有些是收了钱,说明天去上班,可第二天去的时候一个人员都没有。

有一次,我差点上当,当时在网上投了一份简历,然后收到邮件说我通过了初试,并通知我明天几点去复试,没想太多就去了,我找了那家公司好久,可都没见着,后来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我不用复试了,直接去医院体检,而且还可以报销,报销的方式是,把卡号身份证号先告诉他,然后他就可以打款给我了。

我觉得很奇怪,都没面试过,就通知被录用了,而且报销的方式不对吧,我傻傻的在医院体检,然后我姐打电话给我,问工作找到没,我把这事跟我姐说了,她告诉我别去了,那是骗子,快回来。

2.防贼

年轻人找工作时,都会在外面租房,晚上睡觉的时候记得关好门窗,防止小偷入内,进行偷窃,出门找工作时,请看好自己的钱包,防止被偷。‍‍

社会工作者做工作时注意

345 评论(15)

映雪堂明

进入社会,走入职场有三个大坑,年轻人千万不要踩进去。

第一个大坑:找个工作先干着吧!

“找个工作先干着吧!”,有多少年轻人是抱着这种心态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的?

还没想清楚就匆忙上路的结果就是,未来很可能会面临转行的问题。

转行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要跨入一个全新不同的领域,意味着之前的工作经验都付诸东流。

所以,找工作前做好清晰的规划,弄清楚自己的喜好,研究明白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转行,让我们少走弯路,留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打基础。

想要在一个领域变得出色,缺少不了时间的打磨,毕竟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

第二个大坑:像个机器人一样工作

很多年轻人工作时的状态,就像个机器人,每天在机械的执行任务。

领导分配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人很难成长。

其实在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多思考,打造自己的多维技能,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更值钱。

不要让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样深陷在琐碎的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打造自己的可转移技能。(比如写作、演讲、英语)

有了更多的技能傍身,你才能迅速增值。

第三个大坑:没有自己的人脉圈

古典老师说过,以前衡量一个人的职场价值,主要看三个指标:行业,公司和职位。

但是现在这个体系已经在松动和变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职场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的价值坐标,也就是圈子,能力和特色。

所以我们需要走出去发展自己的人脉圈,尤其是同行和同好的圈子。别以为你现在公司的资源就是你的资源,一旦你脱离了公司这个平台,这些资源可能就什么也用不上了。

从现在开始,每个月要至少3次跟自己弱关系圈的人见面,这样随着你的职位越来越高,建立的人脉圈也会越来越稳固。

以上就是我对职场新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强大的小萌萌”,用一年的时间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果你有个人成长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我们来一起变强大。

120 评论(10)

szcarol617

社会工作者的操作原则

社会工作者拥有自己的操作原则,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者操作原则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应届毕业生培训网哦。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在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也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的统一的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

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做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决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社会工作者可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享与服务内容有关的个人感受和经验,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并提供尽力解决问题的建议,但社会工作者不得直接或间接迫使服务对象接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3、社会工作者注重个别化原则

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

4、社会工作者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对象有权利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服务对象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服务对象没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由他人代行选择和决策权利。

自决权是个人尊严的体现,除非万不得已,即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不主张社会工作者自身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因为这样做可能不利于服务对象发展自尊和挖掘潜能。

5、社会工作者注重为服务对象保密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

258 评论(14)

心如蝶舞

社会工作者工作经验分享

社会工作者也许我们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一关于个案工作

1.人不能改变别人,人只能改变自己。

2.在没有改变自己之前,就试图去改变别人,效果往往是徒劳的。

3.多倾听。

“我很不开心,只是想找个人倾述一下”

“嗯,我的荣幸”

“……所以,我现在很不开心”

“哦,原来这样”

“……谢谢你,我现在心理舒服了一些”

“不客气,愿你开心!”

4.有时适当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沟通。

5.“说了那么多次,为什么他还不改?”也许是他觉得还没到非改不可的时候。

6.“他为什么没时间参加?”他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时间表。

7.“周末了,还有工作”比“周末了,还要工作”让人听起来舒服。

8.“你都没有做到,为何要我这样做?”做出来是说服别人最好的途径。

9.最能打动人的往往不是技巧,而是那份发自内心对人尊重的心意。

10.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11.案主正是问题的专家,他与问题相处更久一些。

12.我们的重要工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协助解决问题。

二关于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是营造一个让大家乐于相处的时间与空间。 让人一起笑比让人一起哭更重要。

2.游戏本身是一个工具,关键是带领者赋予它不同的魅力。不是因为游戏而游戏,而是因为意义而游戏。

3.人获取的信息70%来自视觉,因此在带领活动过程中,身体语言很重要。

4.做一个10人的小组,更多的是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互动,是强关系的搭建。做一场100多人的讲座,更多的是单向的信息传达,是弱关系的搭建。

5.在活动中,有人喜欢看,有人喜欢听,有人喜欢感受,有人喜欢思考……我们需要兼顾他们的需求。

6.带领活动时,注意快与慢的节奏,动与静的'状态,乐与愁的情绪等变化。

7.团结一个队伍的两个方法,一是树立一个奋斗目标,二是寻找一个竞争对手。

ending 是创造一种令人回味的仪式感。

三关于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要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不是社会变得冷漠,而是生活方式变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每个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3.不怕居民争吵,比争吵还严重的是漠视,漠视连关注都没有了,而争吵还有。

4.人影响着物,物也影响着人。居民可以影响社区环境,社区环境也可以影响居民。如果社区入口处有一块草坪,先不用设计穿越小径,居民会慢慢走出一条路,这条路便是最便捷的。

5.在社会组织培育上,我们可以回想起当年参与学生社团的经验,发起于兴趣性、规范于组织性、发展于更替性。

6.广场舞大妈作为一个典型性的社群,有几个特点:刚需,社交,同质性,规则简明。

7.没有礼品,居民就不来参加活动,到最后送礼品都不来了?以礼品吸引人是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偷懒的方式,工作人员的用心远比十元礼品珍贵。

8.你要动员多少人,基本前提是你能同理多少人。

9.一场社区活动的有很多环节,环环相扣,活动的成效是这些环节的乘数效应:90%*90%*90%*90%*90%=。每个环节都要做足功夫,只做到90%,有可能最后都不及格。

10.社区总会有一些空间,或角落,是属于某些人的聚集地,在那里你可以体会到最真实的社区生活。

四关于组织

1.为了商业而去做公益和为了公益而去做商业,两者出发点有区别,也会引致不同的结果。

2.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成立组织,还是为了组织生存而去找问题来解决?

3.初创时,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才能生存;上道时,一支队伍要像一个人才能永续。

4.公益机构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尊重人,尊重人性的光辉,并协助它发挥出来。

5.一个公益组织,既要像商业机构那样拼搏才能生存,又要有更高阶的目标,同时还要抵挡来自外界不同的干扰与道德绑架。

6.少说“我”,多说“我们”。

7.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俏,而是为了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一场正零和博弈,在各方的合作中,衍生出新的价值。

8.专注专一,要突破死胡同的困境;涉猎面广,要面对荒野般的迷失。

9.一个机构的希望往往取决于闲暇时做什么?莫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10.缺人才是个伪命题。公益组织缺的是土壤,人往高处走符合基本人性。

11.传统的公益慈善,存在ABC三角关系,资助方A,公益组织B,服务对象C。A资助B,B服务C。所以很多时候公益组织B满足的是资助方A的需求,而非服务对象C的需求,需求缺乏直接反馈,成效陷入困境。因此,公益市场化关键在于建立两边关系:买卖双方关系,即服务对象就是购买方,直指痛点需求,激发双方活力。

12.每个生命体都有周期,组织也一样,或是道路曲折而中止;或是功德圆满地转身。

五关于个人

1.管理能量比管理时间重要。能量有正也有负,不用刻意回避负能量,找一个地方合理释放。

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你也会成为高手。

3.不刻意去改变别人,多尝试更好地做好的自己。

4.很多问题看起来是外界的阻挠,其实是内心的选择。

5.即使很忙,也要空出独处的时间。看起来很忙,往往是懒于思考。

6.每个人都会有倦怠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周末,看场电影,打盘游戏……下周一满血归来。

7.与其说坚守,不如说乐享。

8.最后一条:我所说的也许都是错的。终身学习,独立思考,愿我们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15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