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巴摇阿摇
一)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1.完善岗位设置。促进社工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专业社工工作要完善管理办法,一般情况下遵循每20 个服务对象配备1名社工,如不满20人,则按照以一类服务对象为主,兼顾其他服务对象的标准确定工作人员及工作量。同时理清服务对象,明确不同岗位社工的职责分工,把社工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在专业领域发挥作用。2.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鼓励社工参加学历进修、全国初/中级社工师和心理咨询师考试,通过此类考试的,给予一次性的奖励。3.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按照社工的学历、职称、工龄、工作绩效等合理设置工资标准,交纳五险一金,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既满足社工基本生活保障又能调动社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有效地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4.加强专兼配合。加强专业社工与社区、社团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公益服务、志愿者资源,实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二)加强对社工机构的扶持力度。1.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渠道和专业提升的载体,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为政府和社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平台。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建设运营和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自主创业,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2.优化配套机制。政府扶持是发展社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政府预算序列,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二是对提供非盈利性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基金管理政策,鼓励其面向社会募集资金。3.完善项目招投标。梳理政府的社会服务工作,以项目合约的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逐步实现政府从对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并最终成为公共产品的购买者、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服务质量的监督者。鼓励有关机构设计出符合对象需求的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推动好的项目长期化、持续化开展;优化项目经费核算方法,提高人员费用比例,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阿里上市前
杭州社工的工资在5000元左右,年薪加上各种奖金人均年收入达80000元左右。由于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公益性岗位,因此,发展前途不是很好,但是社工的福利较多,社区专职工作者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和实行计划生育的优待等福利
角落小泰迪
杭州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城市,截至目前,社区工作者已达万人,平均年龄岁,大专以上学历10546人,占,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04人。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于取得资格证书者分别给予每月400元、200元的职称津贴。此外,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有优先政策,可放宽户籍、年龄和工作经验要求。
总体来说,杭州社工的工资福利待遇都不错,人均年收入达万元(含五险一金)。
同时,政府还对长期为社区服务的社区工作者,按照服务年限,给予300—600元/月的津贴;对在社区连续工作满20年的,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特殊荣誉津贴。
社区工作人员其实大部分都是属于“合同聘用制”或者“劳务派遣制”(除了部分街道主任是事业编制以外),但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是会不断提高,与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差距会越来越小。由于地区差异,各地社会工作者待遇报酬也存在差异,工资待遇在各个地市也会有所不同。
城市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统一采用“财政性生活补贴+绩效工资+综合性奖励”的办法。
(1)“财政性生活补贴”是指由区级财政承担的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社区主干财政性生活补贴按本区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50%,一般社区工作者按本区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30%,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由区财政统一支付给街道;
(2)“绩效工资”是指以目标责任为主,实行绩效考核,同时兼顾社区工作者服务年限等,由街道根据实际确定考评标准和年度目标责任制,每年考评一次。原则上每个社区工作者的“绩效工资”收入不得超过财政性生活补贴的50%,“绩效工资”由街道(乡镇)确定并解决;
(3)“综合性奖励”是指各项福利补贴和年终奖金等。原则上“综合性奖励”不得超过财政性生活补贴的30%。“综合性奖励”由社区自筹解决。
(4)城市社区工作者受聘期间,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其参保基数随财政性生活补贴提高而提高。城市社区工作者离职或解聘的,于次月起停止享受以上各项待遇。
(5)对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被聘用到社区相应岗位的,每月分别享受职称补贴60元、80元、100元,所需经费由区财政承担。
——以上内容摘自公众号《社会工作者考试》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