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火却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化以及职业化三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促进而又彼此制约。具体来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将有助于其专业化的进程和职业化的建设,同样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或职业化的发展也会对另外两个方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而言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不完善将会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进程,与此同理,社会工作专业化或者是职业化发展的滞后也会反作用于另外两个方面的建设进程。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性阶段。首先,社会工作的教育和理论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主要是从我国高等学校社会工作教育等方面而言的;其次,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建设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将限制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或者一种职业的持续发展;再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相关各方给予更多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其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基础,因为只有做好了本土化的工作,其专业化和职业化才是结合实际的,才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
好好在一起吧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策略 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在原有制度仍在起作用的情境下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这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本土化采取依靠原有体系、注重生活文化的策略或许是可取的。 所谓依靠原有体系有两层含义:第一,中国内地没有象许多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所拥有的民间社会机构,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实际的社会福利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还靠政府、工青妇组织及工作单位。因此,具有国际经验的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内地就必须与这一原有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结合,而不可能去另建一套独立的社会工作体系。第二,社会工作本土化是靠现在从事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的人员进行的,这些人员领悟了国际性的专业社会工作的经验,并将之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是社会工作本土化必由之路。当然,这里说要依靠原有体系并非排斥建立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以作示范。基于上述理由,社会工作本土化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对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干部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国际社会工作经验与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比较和碰撞。第二,分析两种社会工作之异同,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强化它们之间的亲和性。第三,在此基础上从事社会工作实践,扩大二者之间的相容性,以实现优势互补。 所谓注重生活文化是说,社会工作说到底是对具体个人的帮助,是通过外部援助使有困难的人摆脱其困境的过程。助人方法要使受助者能够和乐于接受,助人效果要由受助者来评判。于是了解受助者以往的生活境况及面临困难的特征,了解他对受助的看法,了解他以往对待受助行为的态度,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对于选择助人方法和推进这一过程都十分有益和必要。实际上,在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传统影响下人们对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帮助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中国人这种以助人者身份(与受助者关系) 来决定接受帮助与否及方式的文化特征,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不能不给予充分注意。 结语 对当今中国来说,社会工作本土化不但要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考虑到计划经济体制解决问题方式的实质性影响,考虑到在集体主义和福利主义影响下人们的心态。这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化、体制和心理背景。社会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这些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助人活动,发现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同本土性社会工作的亲和性,创建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模式。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