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7

吊炸天1234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间接介入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念念花语

已采纳

社会工作通用过程与个案工作流程

第三节 计划

•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定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 服务计划主要由目的及目标、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策略、协同工作的合作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六部分组成。

• 1、目的和目标

• 社会工作介入要达到的成果。目的是指社会工作介入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终的结果,而目标是指具体的指标,近期的工作指标、短期的、具体的阶段性成果。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 计划中要详细列出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这是在介入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

• 此外,个人行动要改变的任何系统是关注的对象,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

• 个人、家庭、小组或群体、组织、社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关注的对象。

3、介入策略

• 介入是多层次介入,包括直接提供服务给服务对象以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及应对问题的方法,也包括间接介入策略。

• 介入方法可以采用个案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构建和政策倡导等多种方法;

• 介入行动可以是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

• 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 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计划是社会工作介入行动的纲领,在制定计划时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以为评估打好基础。

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设定工作目标。

2、构建行动计划:选择介入系统、选择介入行动(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

3、签订服务协议

• 四、服务协议的形式

• 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 1、签订协议的过程

• 2、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第四节 介入

• “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一、介入的特点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即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

1、直接介入

——微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互动的服务。

针对个人、家庭、小群体采取的行动

2、间接介入

——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也称为是改变环境的工作。

3、综合介入

——根据“人与环境”的理论,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的介入。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 2、个别化;

•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 5、瞄准服务目标;

• 6、考虑经济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2、进行危机介入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

4、调解行动

5、运用影响力

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 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 2、协调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 3、制定计划创新资源

• 4、改变环境

• 5、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第五节 评估

•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介入的有效程度、目的与目标的达成状况。

• 社会工作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是指引性等特点。

一、评估的目的

•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 2、总结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二、评估的作用

• 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

• 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 3、巩固改变成果

• 4、社会问责

三、评估的类型

• 1、过程评估

• 2、结果评估

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 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 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 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 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第六节 结案

• 结案是当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符合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而采取的行动。

一、结案的类型

• 1、目标实现的结案

•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结案的任务

• 1、总结工作

• 2、巩固已有改变

•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 4、撰写结案记录

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办法

•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包括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和负面反应。

• 1、正面反应

• 兴奋、希望、成就感、感激。

• 2、负面反应包括

•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3、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 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 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 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并给予心理支持;

• 预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好防范措施;

• 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

方案设计答题要点:

l 一、问题的陈述和分析

l 二、方案设计

l 1、目的/目标

l 2、实施策略(做什么)

l 3、方案执行(如何做)

l 4、方案评估

l ——评估三个内容(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社会工作目标实现情况、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

l ——评估三个方法(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社工同行测评、机构测评)

社会工作者间接介入

111 评论(13)

thomas0488

一、介入的分类。 1.接入就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实现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发生改变,并解决与宫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住的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介入是指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对整体社会功能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接入的主要任务:是实施行动计划。 2.介入的分类: 直接介入,你个人家庭,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采取的直接行动。直接切入的重点是改变家庭和小群体内的人际关系,会改变个人家庭,小群体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互动方式。 间接介入,也曾改变环境的工作费中观和宏观社会工作实务活动。一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甚至更大的社会系统的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接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活动。 综合介入,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进行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物活动和进行实物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活动。 二、选择接入行动的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要以人为本,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服务对象要参与到介入行动的决定。 瞄准服务目标。 服务对象相互依赖:要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紧密配合,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服务对象系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考虑了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对家庭和群体来说,建筑行动要考虑家庭群体发展特殊阶段,相对应的特殊任务,对个人来说,应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 个别化:要针对服务对象系统得过变化和特殊性,采取接触行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考虑经济效益:接入行动要量力而行,优先考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行动,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更有效的改变结果。

252 评论(12)

MM头Selina

介入的策略包括:介入的技巧、工作者的角色和所担当的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往往包括社会经纪人、促进者、教育者、倡导者、调解者和社会控制者。介入的策略原则是多层次介入,包括直接提供服务和间接介入策略。1、介入目标2、服务对象的情况3、资源和设备的配备

268 评论(14)

lathermatthaus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每个人身边都充满资源。由于不懂或者是不了解可以使用的资源,使服务对象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从两方面采取介入策略进行。

一是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以达到改变的目标。二是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目的是将服务对象系统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以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进行危机介入的策略。

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其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帮助服务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时,要考虑介入目标是否与活动相符;活动是否符合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殊需要;资源和设备是否与活动相配合。

4、调解行动的策略。

调解行动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系统一起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带来改变的介人策略。调解的重点是通过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的互动,消除冲突,满足共同需要。

进行调解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做到:一是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二是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三是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5、运用影响力的策略。

为有效帮助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运用诱导、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等各种能够影响服务对象改变的力量。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的特点:

1、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的,虽然通过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活动。现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掌握多种科学知识;

3、科学的助人方法。作为现代社会的职业助人活动,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4、是助人服务活动。出发点或目标是帮助对方,帮人之所需,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对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实务

32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