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1

二三子钩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不忘初心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盐见黄瓜

已采纳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社工这份工作?做社工累吗?”

“嗯,其实做社工挺累的。开小组、策划活动、做个案、上门探访、写文书、外展服务、布置场地、与政府部门或媒体打交道......但我愿意,因为当初那颗助人之心没变过。”

作为一名90后,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社工人”,2012年是我的起点。

成为一名社工,与其说是偶然更不如说是自然。或许,社工之路是我命中注定的路。

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想必大家听起来挺陌生的,很多人都默认为社工又像是义工,又像是护工,甚至有些嫌弃的感觉,当然这不是我自己自愿选择的专业,我是调剂的,服从分配的。当时,我真的有点抗拒这门专业,更多带着的是懵懂和好奇,而后来慢慢接触之后,我却爱上了这个专业,也因这个专业改变了我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10月,我在广州一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当时领着微微的500元实习补贴,要解决吃饭、住宿、交通等生活问题,真心不容易。可正因为那颗心还在,没忘记过,一直坚持地熬过去了。

2015年6月,我顺利地大学毕业了,专业对口地成为了一名一线社工。没有华丽的着装,没有成熟的服务经验,只有最质朴的理论知识。记得当时,身边有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没有选择社工之路,说白了,大家都觉得社工工资低,发展前景渺茫,琐碎事甚多。就连当时朋友他们都不太看好我选择走社工这条路。

(图片来自网络)

而自己恰恰是属于那种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吧,一直抱着对社工憧憬的幻想,坚信:总会有那么的一天,微小身躯的我会为服务对象带来巨大的快乐,会让服务对象都记住自己的名字。告诉自己理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事与愿违,两年了我还是坚持下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磕磕碰碰,让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改变,而且做得还算可以吧,从一线社工跳跃到项目主任。怎么说,做一线社工,是你快乐和成就感并存的时候;做项目主任,是你责任感爆棚,挑战你内心最低谷的时候。

社工之路,亦是狂欢之路,亦是孤独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实习期间是在家综的青少年部,每每跟着“冬菇”姐(化名,青少年领域组长)来到学校,那群学生总会乐呵呵地笑着说:“小潘姐姐来啦,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毕业后,我却选择了一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担任一名一线社工。这是一个变化与调整的时期。幸好,我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和成就感。刚开始的我在中心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是一个长者中文学习小组,那些长者会亲切地叫我:“潘老师”。每次去到社区探访,周边的长者总会笑着跟我打招呼:“小潘,你又去上门探访啦......”那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一种爱的感染,也许是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吧,我自己总会因此倍感骄傲。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次小组,每一次活动,因为经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都要加班加点,从前期策划、撰写计划书、招募组员、安排时间和场地、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物资购买、活动游戏道具准备、困难预估及解决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要准备充足。虽然要花点时间和心思,也会很辛苦,但每次小组或活动你会看到长者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嘴上说出活动满意度挺好,自己那些因为不能好好地休息,要周末加班而不能陪家人的消极情绪瞬间也就烟消云散了,觉得晚上10点还在电脑面前写活动评估报告,还在中心布置场地,还在用手机编辑活动新闻稿发去微信群的辛苦也值得了。

当然,做一线社工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当你要负责一个项目,学做管理,刚开始是我感觉不适应,有点力不从心的阶段。你会感觉困难,感觉没人协助你,孤独感油然而生。这就对啦,谁说社工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有开心与激情,也有失落与孤独,有过挫折,有过跌倒,这是无可避免的。幸好,还是最初的那颗心让我度过了这个难关,让我开始找准了方向,坚持下去。这一次转变,让我成长起来并带来了思考,社工需要不断接受成长,并学会解决成长所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更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实现整个社会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一步一脚印,献给在社工之路正处于迷茫或同感之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能继续在社工之路,怀着那颗助人初心,坚持走下去,直到永远......

社会工作者不忘初心

208 评论(12)

众有情殇

社工即社会工作,指的是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

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社工的存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

扩展资料

十九大一系列的总结和展望,总离不开一个新字,新思想、时代、新目标,确实我党、社会都处于一个全新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准确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判断为进入新时代,作为基层的居委会,作为第一线工作、服务于基层的居委社工,必须要有全新的认识去对待。

对居委工作要有新的角色定位,居委工作繁杂琐碎,承担着政府与社区的对接,即是服务的主体,也要承担起管理的职责,因此在把握度上必须要深刻解读上级的精神指示,了解居民在不同时期的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为社区提供居民切实需要的工作,新的角色定位。

作为居委社工要有新的精神面貌,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可以通过居民和干部的面貌来体现,这不仅是外观上的精神,干净、利索的穿着,严谨、专业的谈吐是外在的面貌,是一个社工必备的形象。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宣誓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的战斗号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时代、新社工

206 评论(9)

黑糖miko

今天刚给学院写完个稿子,初稿记录如下: 社工学子风采|江盼盼: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江盼盼,女,中共党员,中级社工师。2010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辅修英语专业并获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代会主任、华理广播站播音员等,积极参加校内外社团活动,本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2014年保送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习,在MSW学习期间,两次前往香港参加社会工作实习共计半年左右。此外,在上海东方社会组织与服务评估中心、上海星雨家庭服务中心、上海赋启青年发展中心等机构也进行了社会工作实习。2017年1月毕业后加入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工作,现担任基金会副秘书长一职。专业选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说起“社会工作”专业的选择,其实还有这样一段插曲。高中毕业那年要选学校和专业,我一眼看中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专业,但是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的选择上有些纠结,当时自己对这些专业都了解不多,便咨询了一位学姐。学姐给我的推荐是“劳动与社会保障”,当时她也没有说原因,我也没有问,就这样凭着迷之相信选择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四年间,在专业学习之余我特别热衷参与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等,也认识了不少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伙伴,从与她们的日常交往中感受到“社会工作”专业非常有趣有意义,不仅有理论的学习,还有丰富的课外实践,还有机会到香港实习,于是深埋在心底那颗四年前就想过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种子,又悄悄地发芽了。我选择了保送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在正式读研前还有幸参与了范斌老师担任专家督导、在云南边境地区开展的儿童福利项目,两次前往云南开展调研,那是我开启社会工作专业学习之旅的初体验。兜兜转转四年,在学习了社会保障之后又学习“社会工作”,也许正验证了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专业实习:你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算数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至今回忆起来都是非常充实有趣的,还记得在王瑞鸿老师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课上陷入的伦理选择困境,那是价值观悄然转变的开始;在朱眉华老师的《社会工作实务》学习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参与了学校承办的“亚洲区家庭研究联盟第四届研讨会”,直接锻炼了组织大型会议的能力;蔡屹老师的社工实习课里一个又一个的实训任务挑战都在带我们一步一步接近未来的工作,记得当时我所在的小组选择调研了解“基金会行业”,没想到毕业后我就进入了一家基金会工作。 你不知道哪一节课程、哪一次实习,就会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里所说,只有回顾的时候才会把过去的经历都串联起来。回顾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后的每一段实习,真的有很多的细节都被串联起来了。比如大四毕业那年暑假我在赋启青年发展中心做了两个月的实习,主要担任青少年夏令营的营长、教练,让我积累了一些青少年服务以及开展营队活动的经验,工作后我在所负责的儿童公益项目里也加入了成长营的活动,受助儿童的反馈都非常好;研究生期间在导师机构参与一些项目评估的协助工作,让我了解了项目的专业评估如何开展,工作后在所负责的项目里也开展了不少针对项目本身和针对合作组织的评估工作;在香港的实习让我认识了一群极具使命感的社会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专业价值观的内化,在我毕业后在杭工作的四年时间里,香港实习机构的老师们还有两次到访杭州专程来基金会看我,特别感动!基金会还联合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组织过一次浙港两地社会工作交流活动。 能联系起来的例子数不胜数,更有趣的经历是,我能进入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工作,也是缘于在上海星雨家庭服务中心实习期间,因举办家长读书会共读《非暴力沟通》,而后我又参加了相关工作坊认识了一位在杭州公益圈里的老师,她得知我毕业后到杭州工作,正值她在基金会担任督导,所督导的项目正在招募项目主管,便推荐了我,从此开启了我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工作之旅。 正如社会工作专业相信人的改变一般,你也要相信,在专业学习与实践的道理上,你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算数。 公益慈善:专业化之路道阻且长 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健刚阐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了“民间化、组织化和专业化”,他提出:“随着公益市场化的到来,政府不断简政放权,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慈善事业会进一步民间化;另一方面,随着政策越来越开放,有更多的公益慈善组织注册成立,公益慈善组织的数量不断上升。在民间化和组织化的过程中,有要求公益慈善组织不断提高效率,才能赢得更多的公信力,这就自然而然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毕业后我在浙江省公益慈善行业中从业四年有余,所见所闻与此也大体契合,只是深有体会的是,专业化的过程道阻且长。在更广大的县域地区,基层社会组织数量足够多,但专业人员配备、专业化发展意识和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空间,很多组织仍无专职工作人员,很难开展专业化的服务,更难以获得政府、企业及社会多方可持续的支持。非常欣喜的是,总是听到有咱们华理多位老师在浙江的金华、温州、嘉兴、湖州等地区或提供督导培训、或设立机构、或开设相关继续教育课程,多种形式的赋能无不在支持着浙江地区的公益慈善行业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则未来可期。专业社会工作的普及推广,能有效促进公益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以考虑直接或间接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如加入公益慈善组织工作,或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等,让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能嵌入公益项目当中,让专业理念渗透到公益慈善领域,从而助力公益慈善更精准地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这条路也许很漫长,但只要坚持前行,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 社会工作:融入公益慈善的教育和实践 进入基金会工作后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需要提升格局、打开思路。在基金会这样的平台,我们开展项目不仅需要考虑项目的深度,项目执行是否规范,是否能专业、有效地为受助对象带来改变等,也要考虑项目的高度和广度,如何契合宏观政策、如何形成规模化影响力、如何整合社会力量等,这些都是在过往的学习中较少涉猎和具体实践的。在基金会工作期间,浙江省内多个高校也在基金会建立实训基地,实习内容多会要求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但基金会作为平台型、枢纽型机构,很少直接开展服务,更多是筹资、宣传、运维及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如何为未来需要进入像基金会这样的公益慈善组织工作的同学储备所需要的、更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帮助其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公益慈善行业,是学校与机构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 最后,非常感谢学院和各位老师多年来的培育和指导,毕业后深感作为华理社工学生的骄傲和幸福,骄傲的是不管在哪里都能见到华理社工老师们的身影和足迹,幸福的是无论毕业多少年、在哪里,只要需要,都能联系到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或被鼓励、或被支持、或被帮助。借此机会特别感谢王瑞鸿、范斌、朱眉华、黄锐、童雪红等多位老师,他们都曾为我在基金会的工作和项目开展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在很多个也曾迷茫、混乱和不知所措的时刻获得力量、坚定方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后面还有一句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借用社工华理公众号上这句“让社会工作连接大众与慈善,让每一个人坚守着爱与温暖”来做结尾再合适不过,因为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坚守的初心。

334 评论(10)

迷路的豆豆

今天带大家了解关于社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萌芽起步阶段2006年以前,我省社会工作尚未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范畴。随着粤港澳社会服务领域交流日益频繁,上世纪90年代起,广州部分社会服务机构开始社会工作实践探索,如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为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邻舍辅导会合作开展社工服务;广州市老人院与香港圣公会合作,引入专业社工推行院舍老年人社工服务;部分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如广州YMCA等也尝试引入社工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自1999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相继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力量探索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为我省社会工作的起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06-10年间(试点探索阶段)2006年,民政部在我省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以后,我省迅速启动试点探索,在全省各地逐步建设社会工作示范区,加强对社会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广东省委十届九次会议专题研究加强社会建设,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将“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纳入“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我省社会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社会工作实践逐步深化,服务领域从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逐步扩大到残障康复、禁毒帮教、社区矫正、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服务地域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服务对象已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延伸扩展到流动人口、受灾群众、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等群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我省各地把培育壮大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核心,推动社会工作人才扎根一线做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立足长远树品牌。从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来看,小编认为社会工作者慢慢的会以一种职业出现,这不仅仅是为了和居委会的热心大妈进行区别,而是在区分一种助人的模式,深度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未来可能会被更多的人需要,如果这个时候你拥有一个社会工作者证,那就更加好了。

359 评论(13)

萤火虫在哪里

温柔是他的处事风格,他喜欢照顾别人的感受和面子,不喜欢把场面气氛搞得很尴尬,所以他处事风格很温柔,常常为别人考虑。但是他内心是很刚很强大的一个大男孩,不像外表这么软。不只一个圈内人这么说。另外他对待工作和处理事情很成熟稳重,是一群人中的主心骨,一般时候他不说话,也不爱表现自己,总是默默的在一边,但只有需要他,或者别人搞不定了,他肯定会站出来搞定。然后他有时候还总是做出有很有趣的事情,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比如他前些天给粉丝画的画,这种是暗藏一些巧妙的小心思。有责任心,做一件事就回去尽全力做好。

147 评论(14)

RitaQinQin

百折不挠,面对困难不逃避迎难而上,谦虚有礼貌!有冷静敏捷的思维能力,果断坚强!外柔内刚的一个正能量青年演员,歌手——肖战!喜欢支持你!

14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