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1

jiaoyang0706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盲人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白色犬犬

已采纳

盲人是很脆弱的 情感比一般人丰富、敏感且自尊心强有些盲人为了不让别人看出自己是盲人走路不拿路仗不让别人扶他走路。 盲人因缺少视觉感受行动不便 平时多较文静 爱听音乐 听广播小说等 天长日久大多数人形成内向的性格 情感不外露 盲人喜欢谈话也爱沉于幻想 焦虑也是盲人的显著倾向 由于盲人行动有困难 他们常处于一种唯恐有失的紧张状态中 我大二的时候曾经去帮助过一位腿部有伤残的残疾人虽然他不是盲人 但我觉得身体上有缺陷的人 他们的思想应该是差不多的 都很脆弱 但也比我们更要自尊所以你如果要和盲人拉近距离应该尽量在不伤害他们自尊的情况下以对待正常人的方式对待他们 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在给予同情 有时同情也是一种伤害 很庆幸现在的大学生会这么有爱心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会工作者盲人

190 评论(15)

jessiemaomao

怎么说呢~我觉得盲人,很敏感!他们对颜色的渴望,也成为他们最脆弱的部分!从我接触到的盲人来分析,他们渴望生活,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但是无论多坚强!内心都充满了自卑!很需要人去关系鼓励他们!他们的自尊心比我们正常人还要强!还有就是因为行动不便!做事不方便!很怕被人歧视!造成自暴自弃!很少看到有盲人朋友很健谈!他们的性格很自卑!所以很内向,不喜欢说话!对感情很敏感!首先,代表那些盲人和有先天或是后天障碍的人,谢谢你!!(*^__^*) 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公益活动来,帮助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朋友!

241 评论(10)

米诺很努力

【导读】游戏是社工服务常见手法,无论是小组服务还是社区服务都可见其身影。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社会工作中的游戏是由社会工作者设计,创造性地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来达到社会工作目标的一种服务手法。游戏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服务对象的参与度,推动服务目标达成。如果游戏选择不当,比如总是选用老套的游戏或游戏缺乏与目标的粘合度等,就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如何围绕服务目标并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对老游戏重新设计修改,让其更好地适用于服务本身,社会工作者需要展开实践探索。

游戏设计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3个 W 和 1 个 F:

1、“What”,即本次服务的目标是什么,服务中所有的环节最终要为目标服务,游戏也不例外。

2、“Who”,即参加者和带领人的情况,参加者的数量、能力、年龄、性别、组成及带领人的经验和能力。

3、“Where”,即服务在何种场地开展,室内还是室外、空间是否足够、安全性如何等。

4、“Fun”,即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及对服务对象是否具有吸引力。

游戏设计具体方面:

1、加减乘除法则游戏并不需要每次都有新创造,把原有的游戏进行加减乘除变形亦是一种思路。

(1)加:

一是在游戏中增加特殊人物,具体的做法是邀请参加者扮演盲人、聋哑人、肢体功能受损者等。特殊人物的增加会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挑战,游戏的难度随之加大,对参加者的协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是增加游戏工具数量,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参与者使用的工具,但适当降低难度,使游戏更加适合执行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

三是增加附加条件,比如增加时间限制、增加禁止使用语言沟通的要求等。

(2)减:

一是减少难度、减少障碍。移除游戏中原有的附加条件,如取消游戏的时间要求,移除“特殊任务”,减少游戏障碍等。

二是简化步骤。程序繁琐、规则复杂的游戏容易让参加者不耐烦,丧失兴趣。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化繁为简,直奔主题。

(3)乘:

用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提高游戏难度。将原有游戏的玩法乘以倍数,加快游戏的节奏。如在“杀人游戏”中安排多个杀手,在游戏“谁是叉烧包”中选择 2—3 个“叉烧包”等。

(4)除:

用于应对参与者数量较多的情况。可采用除法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可尝试报数、拼图、古诗词等,现场分成几组同时进行,保证服务整体进度。

2、从服务目标出发,融入服务主题游戏设计应紧紧围绕服务目标,带着目标去游戏。如在倾听技巧工作坊中,游戏的设计、选择可以围绕“听”——游戏“七嘴八舌”要求所有参加者围成一圈,同时说出一个词语,随后让参加者重复听到的词语。比如在一个性教育小组中玩游戏“大风吹”,“吹”的关键词可以是跟性别角色相关的词语,长头发的、穿裙子的等。

3、从感官出发游戏的核心是“动”,既包括身体的动,还包括思维的运转。身体的行动、参与者的互动都能引发思考,有利于推动目标达成。

(1)游戏设计以“动”为原则,最直观的方式是从感官出发,如视觉、触觉、听觉等。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可放大或剥夺某一感官功能,如在游戏中要求参与者不能使用语言交流。

(2)感官之间的功能替代,可采用模拟的手法进行。如游戏“石头剪刀布”,原本是用手的方式来玩,可替换成用脚来进行。此外,耳朵、鼻子、四肢都可以作为游戏设计的切入点。

4、善用游戏道具游戏道具常常具有色彩丰富、造型新颖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对参与者更有吸引力,还能重复使用并变换出多种不同的玩法。例如,社会工作者最常用的游戏道具彩虹伞,七彩的颜色深受各个年龄层的服务对象喜欢,可以变换出 20 多种玩法。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加入游戏道具,如彩色泡沫管、气球、彩色绑带等,有利于增强游戏的新颖别致感,提升参加者的投入度,增强互动。

社工服务技能是社工工作的基础技能,以上的服务手法也是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其实游戏设计并不难,也不可怕,怕的是社会工作者在游戏中没有思考,没有沉淀,一直在复制粘贴,为了游戏而游戏,忽略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希望以上四种方法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打开游戏设计开展的新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油。

338 评论(15)

雨天依然美丽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像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黄伟根据吉林省教育信息网有关资

32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