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2

陶小唬同学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怎样管理社会工作者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士多啤梨cake

已采纳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每个人身边都充满资源。由于不懂或者是不了解可以使用的资源,使服务对象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从两方面采取介入策略进行。

一是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以达到改变的目标。二是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目的是将服务对象系统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以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进行危机介入的策略。

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其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帮助服务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时,要考虑介入目标是否与活动相符;活动是否符合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殊需要;资源和设备是否与活动相配合。

4、调解行动的策略。

调解行动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系统一起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带来改变的介人策略。调解的重点是通过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的互动,消除冲突,满足共同需要。

进行调解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做到:一是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二是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三是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5、运用影响力的策略。

为有效帮助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运用诱导、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等各种能够影响服务对象改变的力量。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的特点:

1、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的,虽然通过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2、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活动。现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掌握多种科学知识;

3、科学的助人方法。作为现代社会的职业助人活动,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4、是助人服务活动。出发点或目标是帮助对方,帮人之所需,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对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实务

怎样管理社会工作者

333 评论(11)

inesthreebears

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影响 1.从工作范围来看,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给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 “家族本位”的特征决定了中国传统的求助系统主要局限在家庭、亲戚或邻里的范围,很少求助于“外人”;传统的“孝道”要求子女亲自为父母养老送终,认为老人看护的工作交给“外人”就是不守“孝道”的表现;家庭中亲子、夫妻之间传统的不平等的关系,使一些人认为虐待儿童、妇女、老人等只是家庭的内部问题,不需要“外人”插手,即使是受害者,也因“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而不愿求助于社会工作人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使中国的社会工作者无法向西方那样实现对这些领域的自然“干预”。 2.从工作目标来看,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中的“群体主义”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顺利开展社区和小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社区和小组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借助于中国传统伦理中对群体的归属感和牺牲精神的倡扬,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激发起社区和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当然,传统观念影响下的中国人个人意识较为薄弱,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观念淡漠,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做更多的工作去帮助案主树立自我权利意识,鼓励他们摆脱对家庭、社会的依赖性,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又要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呼吁和宣传,使社会各界正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为他们的最终独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从工作方法来看,在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希望满足需要的方式、受他人帮助的方式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充分理解工作对象,采取能为他们所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会工作。 “案主自决”基于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第一,中国传统观念一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信任。当社工人员以“案主自决”为由拒绝向他提出建议,他会认为这是社工不诚心帮助或是推卸责任。第二,较强的家庭和群体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如果社工人员一味启发一个希望在家庭中找回自己位置的案主充分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自由、扩展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其结果只能使案主越来越迷惑。第三,在整体性观念、依赖性观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社会工作者,自小内化了的一些中国文化信念,如照顾别人、为他们着想的心态比尊重别人个体性和自主性的心态强,要让他们既关心求助者的问题又与他们保持理性的距离并非易事。但“案主自决”的原则和工作方法符合中国传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 4.从社会工作的结束和评估方式来看,中国社会工作也应当有自己的特色。 西方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基本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一旦协议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契约终止,双方的联系也就终止了。中国社工人员与案主之间更适合建立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既然是带有亲情和友情色彩的关系,就不可能像契约关系那样彻底的“结束”,相反,中国人对助人关系的理解常常是延展性的。在作为中国职业社会工作前身的民政干部工作中,流传着许多民政干部与社区居民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的佳话。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仍旧应当继承的优良传统。 社会工作效果的评估也不能仅依据某一次完整的社会工作过程来进行,因为这个过程并没有完结,第一步可能仅仅是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而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就说这个工作是没有成效的,密切关系的建立为进一步彻底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同样,也不能说一次在短时间之内解决了案主问题的社会工作就一定是成效显著的,因为这种解决可能是表面的和不彻底的,随着关系的解除,同样的问题可能重复出现。

342 评论(15)

相关问答